2020考研:今年報考人數預計達330萬

2020考研:今年報考人數預計達330萬

這幾年,“考研熱”愈演愈烈,從2016年報考總數突破200萬開始(當年達到201萬),到2019年的285萬,報考人數年年攀新高。預計,2020年再攀新高,預計可達330萬左右。

毫無疑問,考研熱導致了考研更難,這從全國研究生平均錄取率可以看出。數據顯示,在2016年之前,全國考研平均錄取比例大致是3.3:1,到2018年這個數據已經變成了大致4.5:1,到了2019年更是變成了5:1,而到今年,預計可達5.5:1。

那麼,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正在艱苦備戰的考研學子們,該如何突出重圍呢?

2020考研:今年報考人數預計達330萬

首先,需要合理選擇報考院校,報考目標要儘量精準。

為了強調選擇的重要性,有人常說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把這句話放在考研上,也是很有道理的。

考研,首先是一個選擇問題,目標院校的選擇,是首要的關鍵,標準就是合理。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大學,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既包括985、211這些重點高校,也包括很多一本、二本院校,甚至後者的數量遠遠大於前者(在目前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接近800所大學中,211及985只有112所)。在這麼多的大學中,要選擇最合適的大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2020考研:今年報考人數預計達330萬

考研目標學校的選擇,最忌盲目

從之前多年的考研歷史來看,扎堆報考名校的現象十分明顯。尤其是最近幾年,因為整個社會對於名校越來越看重,985、211被越炒越熱,而雙非院校被邊緣化的現象十分明顯,這更進一步強化了考生考研時報考名校的心理,扎堆名校的現象似乎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扎堆報考名校,恰恰是很多考生最終考研失利的重要原因

不少人之所以失利,其實是因為目標太高造成的,有些人的目標甚至明顯超越了自身的實際情況,最終導致考研失利,甚至考研多次依然失利。說一個比較極端的真實例子。我當年考研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研友,大專畢業,後來自考了本科,然後考研。雖然起點較低,但能不斷進步,毅然加入考研大軍的行列,本來是很值得尊敬的事情,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位研友非要報考中國人民大學,而且是跨專業報考人大強勢而熱門的金融專業。結果可想而知。最終,這位考生三次衝擊人大,均毫不意外地失利,連複試都沒有進入過一次。

名校當然是人人嚮往的,但考研是應試,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才行。

那麼,如何合理選擇目標學校呢?

2020考研:今年報考人數預計達330萬

我認為,首先需要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專業基礎做出評估,同時結合考研過來人的經驗。一般來說,只要高考只要是比較正常發揮的話,個人的學習能力與所讀的本科院校層次是具有較大相關性的,泛泛而論,能考上985、211本科的學子,學習能力較普通本科學子是會強一些的。

所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合理評估,是很重要的一步。

保研報考的院校強於自己就讀的本科院校,這是考研的普遍現象,也符合“人往高處走”的普遍心理,但這個差異不能太大。高1個層次,往往是較好的選擇,超過2個層次,往往成功率就很低了。就像我上文中提到的那位三戰人大金融都失利的考生那樣,以自考本科的起點,而報考難度極大的985名校的人大,而且是王牌的金融專業,這個層次的跳躍就太大了,目標的選擇是明顯不合理的。

2020考研:今年報考人數預計達330萬

從考研過來人的歷史經驗來看,很多考研生最終考研成功的院校,往往都會比自己本科就讀的院校高1個層次。比如,二本考生,考研一本院校,報考者多,成功者也多;一本院校報考211院校,也是如此;211報考985同樣有這種現象。

當然,目標目標院校是否只比自己本科院校高1個層次,也不是絕對的,在自己準備較充分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考慮“衝一衝”的,報考高2個層次的院校。比如,本科為二本院校,報考211院校,如果專業不是特別熱門的情況下,成功率其實也不低。從現實看,不少211院校招收的研究生中,都有相當比例來自普通二本,這些二本考生通過自己的拼搏,加上合理選擇了目標院校,最終收穫了進入211院校讀研的成功。

只是,對於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而言,目標院校一般不能超過2個層次,如果超過了2個層次,一定要謹慎。比如說,普通二本考生報考985院校,這當然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謹慎,不但要考慮自身情況,還要考慮專業情況,因為專業越熱門,競爭就會越大,風險會很大。

2020考研:今年報考人數預計達330萬

總之,在當前考研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要能在300多萬考研大軍中突出重圍,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合理選擇目標院校,這是關鍵性的第一步。所謂合理,就是結合自身情況,報考的目標不能太高,更不能盲目扎堆報考名校,往往以高於本科院校1個層次為佳,建議層次跨度不超過2個層次,如果超過了2個層次,一定要慎重。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