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趋势分析

申论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简称“国考”)必考科目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中逐渐趋于稳定。小编从总体来看国考申论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趋势分析


国考申论试卷主要分为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给定资料能揭示申论主题,作答要求则反映出题型设置情况,因此小编在本文中从主题、题型两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考生了解国考的趋势变化。

一、主题分析

自2010年开始,国考申论试卷划分为两类,省级与市级试卷分开命题,主题亦有所不同。2008—2019年的十二年间,国考申论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大领域,共考查了22个主题。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趋势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二阶段国考申论主题呈现了一些新特点。

(1)省级、市级主题时有相似

从2010年开始,国考申论省级、市级虽然分别命题,但主题并非完全不同。如上表所示,2010—2019年国考申论主题相似的年份有5个,占比达到56%。

(2)主题涉及多个领域

国考申论复合类主题比重较大,比例达55%,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拓展思维,从多领域、多角度思考问题。

(3)常选取热门题材的冷角度

国考申论主题的选取常“不冷不热”——不冷,即选取的题材是时下较新的、具有普遍性的热点;不热,则是指国考多选取这些时政的小角度出题。如2015年国考选取的科技创新主题是热门的,但科技的人性化却较为冷门;2017年国考选取的城市发展主题是热门的,但城市水系却是冷门;2018年国考省级选取的经济主题是热门的,但想象力经济却是冷门。诸如此类。故考生在备考时应多挖掘热点事件的小角度、冷角度。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趋势分析

二、题型分析

归纳概括题

从2008年到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共考查了113道题。

归纳概括题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出现较早,是申论考试中的基础题型之一。从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归纳概括题出现频繁,2008—2019年共考查了26道,可见其重要性。

归纳概括题题量一般为一道或两道,分值多在10~20分,题型多是基础题型,作答字数不多,相对于其他几类题型来说难度较低,位置比较靠前。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申论逐渐加大了对归纳概括题“全面、准确”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准、全地提取出对应要点;归纳概括题逐渐与综合分析题相融合,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题目设计不断创新,出现了分类总结、拟制标题和语句填充的创新题型,形式新颖,凸显了国考题目命制的新意。所以,考生务必要提高对归纳概括题的重视。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趋势分析

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出现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2008—2019年共考查了29道,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基础题型。

综合分析题重点考查词句理解阐释、启示型分析和评论型分析三种题型。值得注意的是,词句理解阐释题看似简单,难度却越来越大,例如2018年国考省级申论试卷第四题,所给词语较为新颖,加之材料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理解难度较大,导致考生作答的难度增加。在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题一般为一道或两道,所占分值基本保持在10~20分。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趋势分析

提出对策题

提出对策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发现资料中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

从历年考查情况看,2008年至今共考查了4道,自2013年之后未在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出现过。提出对策题分值较为固定,一般为20分左右。虽然国考申论对提出对策题考查较少,但作为申论考试的一种基础题型,考生仍需重视。

贯彻执行题

近年来,贯彻执行题出现频繁,几乎逢考必出。贯彻执行题的题目类型较多,按照写作模式划分,可以分为通用结构型和灵活写作型两类文书。

近几年,该题型重点考查的是宣传演讲类和灵活写作型,如2017年国考市级申论考查了宣传演讲类中的报道,2018年国考市级申论考查了灵活写作型中的讲解稿,出题形式灵活多样。另外,近几年方案总结类题型有增多的趋势,最近的三年均有涉及,如2019年国考省级申论考查了调研报告提纲和导学材料。因此,考生要拓宽知识面,熟悉此类试题的作答流程和答题技巧,积极应对。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特点趋势分析

文章论述题

文章论述题是对《大纲》中规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集中测查,是国考申论的必考题型,一般为最后一道大题。作为申论试题的一道“大菜”,文章论述题分值最高、字数最多、难度最大,分值为35或40分,字数一般要求在1000字左右,在申论考试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近几年国考申论的文章论述题有些许变化,一是写作字数有所增加,进一步加强了对考生看待问题深度与广度的考查;二是试题设计呈现哲理化、发散化、个性化趋势,题目理解难度增加,同时使得分析问题型结构成为写作的首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