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增合力 担当作为促发展—武威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综述

近年来,武威市公安局秉承“发公安声音、提公安方案”的原则,积极汇报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高位统筹谋划,密集研究出台政策性文件和配套规范性文件,推动形成了“党政主导、公安主责、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的公安改革格局,确保了全市公安改革与重点工作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聚焦体制优化抓改革 探索现代警务新格局

聚焦改革增合力 担当作为促发展—武威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综述

聚焦改革增合力 担当作为促发展—武威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综述

武威市公安局以“五大警务工程”建设为抓手,将社区警务和“一标三实”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齐抓共管,“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维护工作一直排名在全省前列。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室标准化、规范化进程,落实社区民警专职化,延伸管理服务触角,做实做强社区警务工作,已建成标准化社区警务室145个。组织评选8个长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群众认可度高的社区民警,并用其姓名命名警务室,切实发挥警务室的典型引领作用。配齐配强社区民警,建立“1+X+N”警务运行模式,全市共划分警务区444个,配备社区(驻村)民警627名、社区辅警703名,基层派出所警力达到总警力的58%,城区社区民警达到派出所总警力的52.92%,农村驻村民警达到派出所总警力的73.65%,全面实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建立警务治安户长制,将全市9000余名社区书记、村主任、队(组)长发展成治安户长,破解基层“最后一公里”难题。开展派出所“一所一品牌”创建活动,全市107个派出所围绕业务工作、纪律作风、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积极创建派出所亮点、特色和品牌,目前全市有12个派出所被省厅确定为“全省百所枫桥派出所”示范点。

聚焦大数据实战应用抓改革 打造智慧警务新引擎

武威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合成作战实体化运行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市局指挥大厅改扩建工作,建成数据汇总、手段集成、权限集中、警种联动的合成作战实体化运行机制和情报、刑侦、网侦、图侦、技侦“五侦一体”为支撑的合成作战中心,全市两级合成作战实体化运行工作运转正常,实现了与省市县贯通、多警种协调的合成作战新模式。目前全市注册参与合成作战人员已达283人,数据、情报、指挥、行动、服务、管理一体化运作,合成作战实体化运行的强大战斗力日益凸显,一线警力快速反应和实战效能大幅提升,合成作战已在全警上下形成高度共识。紧扣大数据时代动态化社会治安形势,以社会治安防控和反恐需求为主导,兼顾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等工作需要,加大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建设和联网整合力度,全市接入共享平台视频监控3667路。投资2.73亿元的“雪亮工程”项目已于今年8月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治安视频监控8000路,改建544路,形成“天上有眼、中间有网、地上有格”的全方位管理体系。强力推进“智慧监管、智慧磐石”工程建设,并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融合实施,同步规划,一体推进,共建共享,切实筑牢监所安全屏障。

聚焦改革增合力 担当作为促发展—武威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综述

推进打击专业队伍建设和刑事技术能力提升。市、县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全部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市公安局“信息技侦”建设二级达标已通过公安部验收,建设完成规范统一的技侦基础信息库,打造了全覆盖、无盲区、零缝隙的技侦侦控体系。进一步优化技侦队伍机构。健全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推进落实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措施,提高街面见警率及社会面治安整体防控密度和水平,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威,全国、省市重要会议、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武威民勤段)、“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等系列安保维稳任务。加快联合反恐体系建设,将反恐怖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平安武威”建设总体规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推动形成“大反恐”工作格局。积极推进虚拟社会管理。建立全市网络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成立“武威市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建立打击整治网络谣言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整改中央督导组反馈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4个、涉恶犯罪集团14个、涉恶犯罪团7个,破获刑事案件322起,治安案件4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3人,查扣涉案资产1.7亿元。中央督导组交办的211条线索已于9月15日前全部办结。

聚焦补短板抓改革 夯实根基激活力

聚焦改革增合力 担当作为促发展—武威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综述

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大幅提升。2018、2019年市局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由2017年的人均1.2万元提高到人均2.5万元。各县区公安局2019年公用经费全部按省定标准足额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经费保障“老大难”问题。全市公安机关列入中央预算内“十三五”规划建设的43个项目中,22个已经建成投入使用,11个正在开工建设。市公安局100人、县区公安局各50人的专职应急处置力量已组建完成,凉州分局、天祝县局分别成立特警大队。市局机关已购置特警运兵车2辆,并为全体应急处突队员配备备要的武器警械和个人防护装备。“科技强警”有新突破。先后投资3425万元用于技侦网侦专用设备、刑事技术设备、DNA检验设备购置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建设。投资278万元用于执法执勤装备购置和特种车辆更新。投资250余万元用于其他必需公安设备采购和设施安装。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已更新执法执勤用车46辆,执法执勤用车数量短缺、车况老化、配置标准偏低的问题逐步得以改善。积极探索转变警务运行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交警管理体制。创新警务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有效解决非警务警情分流难题,缓解基层民警压力,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招录警务辅助人员1600余名。道路安全管理基础保障不断夯实。强力推进“交通革命”,截至目前,全市93个乡(镇)交管站全部由县区编委批准加挂交警中队牌子,实行县区公安局与镇政府双重领导,经费、人员配备到位。积极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全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警衔津贴新标准、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补贴、值勤岗位津贴在全省率先全部落实到位。人民警察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套转晋升工作全部完成,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套转晋升工作正在有序组织,辅警薪酬待遇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聚焦民生抓改革 优化公安行政管理能力

聚焦改革增合力 担当作为促发展—武威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综述

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与时俱进优化公安行政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大厅公安窗口、交管、出入境、基层派出所窗口设置和办事流程更为优化贴心。全面落实公安部、省厅便民利民举措,户籍办理、交通业务、出入境证照办理更加高效便民。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提前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期增长38%的目标(目前达到38.5%)。全面放开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它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条件,实现户籍登记管理“一元化”,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便民利民为导向,全面推进身份证“三项制度”和居住证制度落地实施。认真践行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承诺和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制定出台《武威市公安机关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二十条工作措施》,衔接抓好《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群众60项措施》的推进落实,全面打造惠民、利民、便民、亲民的公安机关和“护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企业发展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