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算是粗粮?哪些算是细粮?

小小棣


粗粮到底包括哪些?细粮包括哪些那?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想反问你觉得“大米是粗粮吗”?或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想这人,还营养师那,竟然五谷不分,大米分明是最标准的细粮啊!

但仔细一想,答案却非如此简单,大米既可以是细粮即普通白米,也可以是粗粮即糙米,还可以介于粗粮和细粮之间即胚芽米,这完全取决于加工方法和程度。

水稻、小麦等谷物种子主要包括谷皮、糊粉层、胚乳和胚芽(也叫“胚”)四个部分。如果在碾磨加工过程中去掉谷皮、糊粉层和胚芽,只保留胚乳,就得到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细粮);如果未经精细硬磨加工,或虽然经过碾磨、粉碎、压片等加工处理后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谷皮、糊粉层、胚乳和胚芽,就得到糙米、全麦等全谷即粗粮;如果经过加工处理去掉了谷皮、糊粉层,但保留了胚乳和胚芽,则得到“胚芽米”,则介于粗粮和细粮之间。

糙米、全麦粉、小麦粒、大麦粒、完整小米粒、燕麦粒、完整燕麦粒压片(燕麦片)或

打碎(燕麦碎)、玉米粒、完整玉米粒磨粉(王米粉)或打碎(玉米碴)、青裸、高梁、黑麦、裸麦、茶麦等“全谷物”是最典型的粗粮。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全谷物的定义是指谷粒完整的,经碾磨、破碎或制成薄片的整粒果实,其主要成分是胚乳、胚芽和麸皮(谷皮+糊粉层)的相对比例与天然谷粒相同。全谷物保留了谷粒的外层(谷皮、糊粉层和胚芽),这些部分富含蛋白质、推生素、矿物质、脂食纤维、植物化学物等,有助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但口感较粗硬,颜色深,不如精制谷物(细粮)口感细腻,颜色白皙。值得往意的是,如果小米、王米、荞麦、燕麦、高梁米等谷物也千方百计硬磨加工去掉谷粒外层(谷皮、糊粉层和胚芽),只保留胚乳,那就会变成精制谷物,不再是粗粮。健康价值大打折扣!

红豆、绿豆、扁豆、豌豆等杂豆类也属于粗粮,虽然它们不是谷物,但营养成分与谷物很接近,而且基本都保留了豆粒外层的营养物质,最关键的是,研究表明它们的健康效益等同干全谷物,所以理应包括在粗粮之内。不过,市售豆沙馅大多数都经过脱皮处理且额外添加淀粉充数,就不能算作粗粮或全谷。此外,大豆类像黄豆、黑大豆和青大豆由于营养成分与谷类相去甚远,高蛋白无淀粉,不属于粗粮。

藜麦也属于粗粮,但它既不是麦,也不是谷物,大多是禾本科,更不是豆类,而是藜料(该科还包括菠菜和甜菜呦),大致相当于蔬菜种子。藜麦营养成分和健康效益与全谷物相当。近年藜麦大火,被称为丢失的远古“营养黄金”。

地瓜、土豆、山药、紫薯、芋头等薯类也一度被列入粗粮范围,但实际上薯类的健康效益远不及全谷,所以薯类不是/不能代替粗粮。不过与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相比,其营养价值更高,对于防治便秘还是更胜一筹。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吃50~100克薯类代替一部分精制谷物。

全麦面粉、全麦面包、全麦挂面、全麦饼干等全麦(全谷)制品日益流行,但因为目前

没有“全麦面粉”或“全谷制品”的国家标准,市面上绝大多数此类全麦(全谷)制品都只

含有一部分或少量全麦(全谷),有些全麦面包里所加“全麦粉”比白砂精还少!全麦不过是喙头而已,好在大多数全麦制品不是如此不堪。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全谷食品是指全谷原料重量不低于51%的食品,其全谷原料为100%全谷。可惜这并非国家

标准,没有强制性,市面上宣称是全谷食品的不见得会严格遵从这一定义。

当然,即使不是纯正的100%全麦(全谷),即使只含有一部分全谷或相粮,即使是不

属于粗粮的薯类,也都比白米饭、白米粥、白慢头、白面条、白面包等纯样的精制谷物更有益健康,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区分粗粮包括什么和细粮包括什么,而是尽量少吃纯的精制谷物!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精制谷物是纯白色的,全谷、杂豆等粗粮都带有深浅不一的天然颜色,因此,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尽量少吃“白食”(白色谷类制品)。





营养师孙菁菁


粗粮: 粗粮有小米、黄米、大麦、荞麦、玉米、高粱、青稞、黄豆、毛豆、蚕豆、红小豆、豌豆、土豆、山药、栗子、菱角、花生米、芝麻。

细粮: 稻米、小麦。稻米又分为大米和糯米。

一、粗粮

1、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2、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

3、粗粮的加工简单,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成分,从营养成分上看,粗粮蛋白质含量相对偏少,淀粉、纤维素、无机盐,以及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

二、细粮

1、所谓细粮,原则上是指加工后的成品粮,一般指面粉与大米等食粮。

2、我国各地区的细粮,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细粮标准也不一样,除了西北以未加工的主粮小麦为细粮外,其他地区都是以主粮加工后的成品粮为细粮。




未书淋漓


通常,我们把吃的粮食分成了粗粮和细粮。

关于这划分法,有人说是始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天灾人祸、粮食匮乏,城镇居民的粮食供给是定人定量。

当时供应给城镇居民的粮食,南方地区主要是大米,北方主要是小麦面粉,也就是所说的细粮。另外,还供应一些其他的粮食,包括玉米、小米、高粱、燕麦、荞麦、薏米、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也就是粗粮。

<strong>

如果进行细分,粗粮包括谷物类、杂豆类和块茎类三种。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养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猫妈美食记


粗粮就是加工程度比较少,不加工或者简单加工,精细粮就是加工程度比较大,例如一颗大米,把外面的所有组成部分全部去除,只剩下里面的那一层,虽然口感吃起来会好一点,但是大部分营养物质都随着加工的程度不一样而流失掉






仁仁的美食留影机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细粮,原则上是指加工后的成品粮。一般指面粉与大米等食粮,与“粗粮”相对而言。我国各地区的细粮,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细粮标准也不一样,除了西北以未加工的主粮小麦为细粮外,其他地区都是以主粮加工后的成品粮为细粮。

经常吃细粮会营养过剩,身体适应能力下降,不适合长期使用。

粗粮如果粗粮吃的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素可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长期过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


落叶寻秋风


什么算是粗粮,什么算是细粮,个人认为主要还是从食物的加工程度上来看,比如糙米、杂豆、块茎类的薯类食物它们都属于粗粮,这些食物从加工上来说基本没什么加工的介入,收获后简单处理就可吃,特别是薯类食物,大部分从地里拔起来洗洗就开始料理了,不存在加工的说法。不过这“细粮”就不同了,它们可能在工厂兜上好几转,最终才出场,成为我们的盘中餐,它们大概可以在名字前加上一个“精致”、“精细”等字样来描述。

其实再往前推个20来年,30来年并不存在“细粮一说”,只是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是出现一点小石头小杂尘可能就会找厂家议论半天,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其实也是出于无奈,粮食的加工开始越来越仔细,十多年前我们煮米还要淘米好几遍,现在如果是买袋装大米的话不用淘米直接煮米也是白白生生的,表面上看来,这样的精细加工处理是好事,保证了更卫生的食材供应,不过实际上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细粮虽然干净,不过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自带的大量麦麸成分,而随之损失的就是大量膳食纤维(损失严重的可高达80%),已经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B族成分,损失膳食纤维会让淀粉更容易转化为葡萄糖被消化吸收,所以吃了细粮之后,特别对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来说控糖较差,升糖速度较快。

所以,现在我们吃的大部分主食,其实基本都是细粮,如果要给我们吃粗粮,我们这些“被宠坏”的人可能还不怎么能接受,比如我们长期吃白米饭、白面条、饺子、抄手、白馒头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细粮,是用精细加工的水稻、小麦粉做成,但凡让我们吃一顿糙米饭,肯定充满抱怨声。为了避免血糖持续升高,在饮食中对血糖有所调节,而加强我们对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更多的资料推荐我们日常主食“粗细搭配”。具体哪些能成为粗粮呢?比如谷物类中的糙米、黑米、红米、紫米等,杂豆类中的红豆、绿豆、蚕豆、芸豆等,另外薯类食物中的红薯、土豆、山药等,部分地方也把坚果类食物划入粗粮,比如花生、核桃。

主食中我们可以添加杂豆、糙米类混合,比如做成红豆饭、小米饭、黑米饭等,这样不仅提高了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而且也弥补了加工过程中损失的矿物质,对于三高、肥胖患者有不错的调理作用。只是希望随着这个趋势,不要在要求食品还要“和我们的胃口”,比如精细除杂后,还会添加不少额外添加成分,现在的坚果类食物已经如此,吃起来味道其实就是原味的坚果类食物,可能也为了细微的调味加入了白砂糖、精制盐、味精、甜味剂等成分,选择食物我们尽量选择天然无加工的,大自然天然赋予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只有营养师知道


面包啥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6de75e9b029cfc10d97e99ef93e1d4d\

不交电费还乱发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40c2c332396bfba7cd22ec106b45509\

喜姐珠宝制作人


粗粮是种出来的粮食只做了简单的加工、或者没有加工就可以食用的粮食。

细粮是种出来的粮食经过多重工序加工出来的粮食。


美丽的生活记录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细粮,原则上是指加工后的成品粮。一般指面粉与大米等食粮,与“粗粮”相对而言。我国各地区的细粮,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细粮标准也不一样,除了西北以未加工的主粮小麦为细粮外,其他地区都是以主粮加工后的成品粮为细粮。

经常吃细粮会营养过剩,身体适应能力下降,不适合长期使用。

粗粮如果粗粮吃的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素可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长期过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

所以粗粮和细粮要搭配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