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隱藏在磁器口山頂的古剎,大雄寶殿竟是明時建築

你知道嗎?隱藏在磁器口山頂的古剎,大雄寶殿竟是明時建築

說起重慶磁器口古鎮,想必大家都有所聽聞。去磁器口古鎮絕對不能錯過的便是寶輪寺,它雖處於喧鬧的磁器口,卻比較安靜,可謂是鬧中取靜。

你知道嗎?隱藏在磁器口山頂的古剎,大雄寶殿竟是明時建築

重慶寶輪寺位於磁器口過街樓對面 ,背靠著白巖山,前面是嘉陵江。因寺廟背靠白巖山,所以以前叫做白巖寺,據說唐代這裡曾建有寶輪法塔,所以寺廟後來改名為寶輪寺。相傳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逼迫退位,後輾轉流落到磁器口時,曾在此寺廟掛單隱居,所以寶輪寺又叫做龍隱寺。相傳寶輪寺的山門上原來寫著有"龍隱禪院"的大匾,可惜已經被毀掉。寶輪寺是古時候川東地區有名的佛教聖地,僧侶雲集,香火非常旺盛。相傳當時川東地區各寺廟的僧人,必須先到寶輪寺受戒剃度,領取住持發給的度牒,才能雲遊各地進行掛單修行。對於寶輪寺的建立年代,有三種說法:一是始建於西魏;二是建於唐太宗在位期間;三是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這在《巴縣誌》裡曾有記載。不過寶輪寺至少已有千年的歷史,是無從辯駁的。

你知道嗎?隱藏在磁器口山頂的古剎,大雄寶殿竟是明時建築

寶輪寺範圍較大,佔地面積廣,是由白巖到馬鞍山一直到童家橋,廟宇相連,到處都是佛像金身,石壁上還刻有五百尊阿羅漢,栩栩如生。寶輪寺全盛時期有16座殿宇,372尊佛像,禪房數百間,寺內常住僧侶達到了300多人,可惜殿宇大部分毀於明末的戰火,大雄寶殿是唯一倖存下來的。抗戰時期,後殿倖存的一些禪房,遭到了日機轟炸燬於一旦。現在的寶輪寺分為大雄寶殿、川主殿、觀音閣、天王殿、藥王殿、禪房和藏經樓等。與其他寺廟所不同的是這裡大量使用了代表著皇家的吉獸,龍、麒麟等,甚至在臨街的寺門頂上,也可以找到龍的身影,寶輪寺飛翹的屋角上,都刻有象徵吉祥萬福的“卍” 字圖案,上面的瓦片遠看沒有任何異樣,近看背面光滑,陽光一照光彩奪目,特別在雨後,陽光一射就像一道彩虹橫跨在寶輪寺,清晨在嘉陵江江霧的籠罩下,寶輪寺顯得更為神秘,站在歌樂山上俯瞰寶輪寺,寺廟彷彿有祥光閃爍,照耀著蒼穹。

你知道嗎?隱藏在磁器口山頂的古剎,大雄寶殿竟是明時建築

大雄寶殿經古建築專家辜其一先生鑑定是明代中期的建築,大雄寶殿與城區的東華觀是現今重慶僅存的兩處明代古建築。大雄寶殿也是重慶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大殿是重簷歇山式全木結構的,是沒有用一顆鐵釘所建成的,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平方米。上面的"大雄寶殿"的四個燙金大字是我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所題。

你知道嗎?隱藏在磁器口山頂的古剎,大雄寶殿竟是明時建築

大雄寶殿殿柱是兩人合抱的馬桑木,柱子直徑有十寸大小。殿中盤龍抱柱,鳳舞龍飛。最奇特的是兩柱的基石,一根柱子凸出地面十寸多,另一根柱子凹下去幾寸,兩根柱子都很平衡,沒有一點歪斜,可以稱得上是巧奪天工。大雄寶殿還有兩條木雕龍,一條龍張著口,一條龍閉著口, 兩龍對峙,隱藏於大梁之上。造型與其他寺廟相比,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相傳這對木雕龍是明代修建時,被人悄悄放入殿中的,張著口的龍影射篡位的永樂皇帝朱棣,而閉著口的龍則影射歸隱寺廟的建文帝。

你知道嗎?隱藏在磁器口山頂的古剎,大雄寶殿竟是明時建築

原來的大雄寶殿內,有一尊如來佛像,是清朝中期所塑造的。佛像面目慈祥,嘴角微微向上揚,身軀高大,盤膝而坐,既莊嚴又肅穆,栩栩如生。給人一種普渡眾生,佛法無邊的感覺,令人心生敬仰,想要拜一拜祈求平安。民間相傳在大雄寶殿的大佛下面有一個流米洞,可以給寺內僧人提供米糧,後來出了一個有貪念的僧人,想要多接些米從而導致流米洞不再流米出來了。還有傳說大佛前面有一口井,叫做“放生井”,可以直通到嘉陵江九石缸河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人們買來鴨子魚蝦、王八烏龜等放入井中放生,不久在嘉陵江九石缸河灘就可以看到。

你知道嗎?隱藏在磁器口山頂的古剎,大雄寶殿竟是明時建築

身處寶輪寺,沒有喧囂,沒有紅塵煩擾,只聽見鳥叫聲和禪音,還有遠處嘉陵江的水流聲,給人一種清靜的感覺。來這裡可以欣賞與其他寺廟不同的皇家風格,觀看明時建築大雄寶殿,奇特的木雕龍,之後還可以去磁器口古鎮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