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提高SCI文章質量的方法(收藏)

一大波提高SCI文章質量的方法(收藏)

SCI、 SSCI、翻譯潤色發表指導

只有高質量的SCI文章才能被更高分值的SCI期刊收錄。那怎樣的文章才算高質量的SCI文章呢?僅僅只是符合期刊要求這一項基本條件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在滿足期刊要求的情況下再去提高文章的質量,這樣才能保證你的文章順利見刊。可是,提高SCI文章質量的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選題要獨具創新性

大家都知道,要想發表一篇SCI論文,首要條件就是你所做的研究和得出的結論必須是“首次”,通俗易懂的就是,你只能做別人沒做過的東西,而重複別人做過的東西,即使文章寫得再好,也不可能發表。因此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創新性就是一篇SCI文章的安身立命之本。

而“該文章不夠有創新性”也通常是一個導致拒稿或限制文章所發雜誌影響因子的硬傷。對科學史的進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或是具有突破性質的研究,即使研究層面很淺,也能發很高分的文章。那些套路化嚴重,換湯不換藥,創新性極其有限的文章,就算機制做得很深,也未必能得到理想中的結果。

怎麼樣才能找到新的,有意義的研究方向,或者,怎麼樣從已有研究中心挖掘出仍具創新性的讓人眼前一亮的研究角度,是我們這些掙扎在論文泥沼裡的人們永恆的話題。即使本身創新性有限,也要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研究角度描述得精妙,刁鑽,至少看起來很新穎,這樣才能吸引住審稿人的目光。

一大波提高SCI文章質量的方法(收藏)

SCI、 SSCI、翻譯潤色發表指導


其次,語言要通俗易懂

不管是哪一類語言,不管多麼華麗的詞藻,其根本都是為了讓他人瞭解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做法,故而,通俗易懂的了表自己的想法是SCI語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SCI寫作中,語言的正確表達需要我們做好哪些內容呢?

一是表達清楚而簡練,用最少的文字說明儘可能多的問題,是一篇高質量論文必不可少的條件。為了使文章精練,必須把囉嗦、重複的地方,改為精練、簡潔的文字;

二是文字表達的準確性。為了語言的準確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話,改為準確的文字;

三是語言的可讀性,為了語言的可讀性,要把平淡的改為鮮明,把拗口的改為流暢,把刻板的改為生動,把隱晦的改為明快,把含混、籠統的改為清晰、具體。

第三,圖片要足夠精美

SCI論文對圖片質量都會有具體要求,不符合這些要求的圖片是不能發表的。比如圖片格式,通常要求 TIFF 格式,色彩通常要求為 CMYK 模式,以及大小和分辨率,圖片大小一般根據雜誌頁寬規定,照片分別分辨率一般至少300dpi,線圖則要1000dpi。這些是比較常見的要求,具體情況根據不同雜誌會有差異。

因此圖片一定要保留原圖,切忌反覆截圖,複製粘貼,損失分辨率。如果習慣用PPT編輯圖片的,將圖片以插入形式導入,也能有效避免損失分辨率。當然這些都只是SCI論文對圖片最基本的要求,但光是達到這些條件,未必能與精美扯上關係。而精美的圖片能一瞬間吸引人的注意,瞬間提高文章逼格。

最後,文獻引用要有技巧

從論文評價的形式標準上來講,參考文獻在體現研究成果層次上具有明顯的評價意義。在參考文獻的引用上有幾個原則需要注意:

1該引而不引,學風有問題

如果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學術觀點、數據、材料、結構等而不如實、規範地標註處處,則有缺乏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或學術修養的嫌疑。文獻的引用不僅是對他人勞動成果和著作權的尊重,也是對個人誠信的拷問。如果漏引的正好是審稿人的文獻,則會造成極壞的影響。

2引用不規範,水平則有限

如果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在文中文後標註的不規範,或者有錯漏,或者格式不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寫作水平和態度,缺乏嚴禁的科學態度。這就如同論文寫作主體部分表達不一致、錯字別字等會使人懷疑在研究中是否也是如此粗心大意,那麼論證過程、結果和結論都會讓人生疑。

3文獻多與少,充分為最好

文獻量的多少體現出作者佔有資料的程度,特別是對相關方面的代表性文獻的遺漏會直接影響著立論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文獻引用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資料的佔有程度、選題的前沿熱點和選題的重要程度,一般來講中文論文的文後參考文獻都偏少,這也是事實。但是,也不能簡單以文獻引用量達到多少簡單劃分,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論文之間的文獻引用量也相差很大。

4文獻失效短,表明是熱點

參考文獻過於陳舊雖然不能說研究沒有創新,但說明並非當前研究的熱點,沒有人研究和解決可以認為是前沿但選題的重要性也就值得懷疑。一些經典性文獻長期以來被人引用,文獻被引用的半衰期長短也是評價期刊和論文的理論性強弱的指標,但是從現有研究的文獻引用情況來看,近五年的研究成果應該佔有較大的比例。如果近五年裡有很少相關的文獻發表,那隻能講論文的選題並不被人們廣泛關注。

5文獻有層次,增強說服力

文獻的作者團隊和發表的期刊,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研究選題的高度和層次,特別是行業內的權威文獻往往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無論是期刊還是作者的權威性並不是自封的,而是其長期以來嚴謹科學作風的積累和體現,能夠引用權威期刊或者權威作者的文獻自然會得到同行的認可,這是建立在人們對權威的信賴基礎上的。

6文獻範圍廣,自信能力強

文獻引用貴在科學合理,如果侷限在很窄的一個範圍也容易造成“攀龍附鳳”“狐假虎威”的嫌疑,實事求是地引用不同層次期刊和作者、不同語種的相關文獻,更能體現作者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和對研究背景的掌握的全面性。與前一條相呼應,正好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一大波提高SCI文章質量的方法(收藏)

SCI、 SSCI、翻譯潤色發表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