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上林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首府南寧市的東北部,大明山東麓,為南寧市下轄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上林縣同中國大部分的農耕區一樣,本地人世代以農業為主要產業。除此之外,上林還素有淘金的悠久歷史傳統。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曾經,一個上林人帶了全副身家500萬跑到非洲國家加納,靠著從事淘金業賺了1個億的故事傳入上林。自那時起,便有大批的上林人湧入非洲的加納、加蓬、喀麥隆等國家,從事以淘金業為核心的多種工作,總數最多時達到3-5萬人。據保守估算,在非洲大陸第二大黃金生產國加納,有九成的中國淘金客來自廣西上林縣。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加納,被稱為“黃金海岸”,黃金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百分之三,成千上萬的中國淘金者在這裡賺到了第一桶金。據調查,一半以上去加納的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而他們在去非洲前的工作基本是務農、個體工商戶和外出務工,赴非洲務工所帶來的收入,往往遠勝過他們在國內原本的工作,這也是上林縣赴非務工浪潮掀起的重要因素。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上林人最初遠赴非洲務工的根本動機就在於部分非洲國家金礦豐富,且能讓他們有機會去參與開發和販賣。十幾年的發展,上林人能夠很好的分析加納的形式,和加納擁有實際控制權的酋長做生意,雖然上林人開採的金礦比不上歐美的規模,但是優在數量多,如今在加納國內已經形成了集團式優勢。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最火的時候,三年賺取了300多萬,不是個例。後來,加納法律禁止外國人從事25英畝以下的小型金礦開採和運營,另一方面,加納的市場越來越規範,現在去非洲都要交保證金,而且辦出國手續特別麻煩,這也進一步閒置了中國淘金者的發展機會。但有一個法律漏洞,就是允許租用外國設備和聘請外國技術工人。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不是中國淘金者抓住了商機,就以技術指導的方式與加納的“地主”進行合作。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最近幾年,很多中國的淘金者,逐步撤出了加納,只有少數的集團性的企業存在,並且由於那麼多年的黃金開採,給當地照成了嚴重的環境破壞,黃金資源都控制在加納人的手中。也有不少中國淘金者,提煉了更高的技術,走向科特迪瓦、多哥、馬裡、利比里亞、津巴布韋等國,最遠的到了南美洲。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在非洲淘金,這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不僅僅在加納,很多非洲地區,開始圍繞淘金行業形成了以上林人為核心成員的一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除了金礦的挖掘開發外,在礦區周邊城鎮還有與淘金有關的各類機械設備、零配件的買賣、維修等行業存在。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隨著人數的擴大,他們的吃穿住行也逐漸成為一個問題,不少人從中看到商機,也緊隨其後到非洲去從事服務行業。以非洲的一個小鎮為例,這個小鎮在巔峰時期有兩三千上林人在此活動,“走在路上到處是老鄉,經常能和熟人打招呼,去哪都能聽到講壯語”,如今在該鎮除了有服務於淘金業的機械配件店、修理廠,還有多家由上林人開的飯店、賓館、診所、超市,甚至是KTV、賭場、風俗店等娛樂場所,這裡也被戲稱為“上林街”。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同時,在加納本國,伴隨在加納的上林人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問題和事務出現,於是在加納的上林人自發成立了加納衝國廣西同鄉會和加納-中國廣西上林商會,由在長期在加納工作生活的上林人擔任主要領導,負責在當地政府、中國駐加納大使館與在加納的廣西人之間起到溝通協調的作用,還有統籌組織研宄對象的部分公共事務。

3年賺300萬的加納淘金熱潮褪去,如今的上林人,他們又去哪裡?

時間久了,很多人也與當地人融為一體,甚至直接通婚,娶了當地女性為妻,生個黃黑相加的混血兒,講著一口流利的壯話。但也有人,回國後,回想起在非洲淘金生涯都後怕,不時遇到黑人打劫,有的甚至付出了最寶貴的生命。為了賺錢,把一生中寶貴的青春年華耗在了淘金生涯中。雖然,在那邊賺到了一點錢,但都是用生命去拼的,這樣的血汗錢來之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