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有什麼樣的歷史?

高宗1986


緬甸的亂局離不開在世界各地出名的攪屎棍大英帝國,也跟緬甸國內大緬族主義脫不開干係。

按照官方的統計,緬甸共有135個民族,其中緬族約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在眾多的民族中,歷史上只有緬族多次建立統一全緬甸的王朝國家,如蒲甘王朝(1044-1287年)及貢榜王朝前期(1752-1823年),這種歷史的底蘊,使得緬族自然就成為眾多民族中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民族。

緬甸亂局的出現

大英帝國在1886年正式在緬甸建立起殖民統治。英國人一開始即對緬甸採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有意識地把一些軍政要職逐步讓給克倫、克欽和佤族等少數民族,並挑撥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係,誘發了緬甸民族分離主義的抬頭。其中克欽等緬甸少數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拋棄了傳統的拜物信仰,改信基督教,與英國人合作對付緬族人。英國政府為了維護緬甸國內治安的穩定,組建了緬甸軍隊,但故意不從緬族中招收殖民地軍隊的士兵,而從少數民族中徵兵,比如緬甸步槍隊就主要由克欽人組成。

英國人的統治在二戰結束時走到了盡頭。艾德禮首相在1946年12月20日宣佈新的對緬政策,“我們不想勉強留住那些不願留在大英聯邦和帝國以內的民族”,決定在一年內給予緬甸獨立。在野的丘吉爾哀嘆這是“把許多代人掙得的一切東西無恥地、接二連三放棄的過程”,卻也無可奈何。

緬甸國父



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緬甸民族主義運動,由緬族發起並佔據了主導地位。1947年2月12日昂山與各少數民族代表在撣邦境內的一個小鎮簽訂了著名的《彬龍協議》,允諾“通過與緬甸過渡政府密切合作,撣族、克欽族以及欽族地區將會更快實現自由”,也就是說,“各民族有權在各自的民族自治區內擁有政治意義上的行政、司法、立法權,保護它們民族的語言、文化和宗教,以換取這些民族以加入政治聯盟及效忠新國家的形式而自願加入緬甸”。

不幸的是,勸說非緬族民族以平等夥伴身份加入獨立緬甸的昂山將軍在1947年7月19日被暗殺。他的繼承人吳努徹底顛覆了昂山的政策。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正式宣告獨立。在新制定的《緬甸聯邦憲法》中,一個民族即緬族控制了聯邦的主權,其他各民族建立的民族邦就幾乎變成了緬族的“附庸邦”。而按照《彬龍協議》,憲法運作十年後,各少數民族邦有權決定自己是否還願意保留在緬甸聯邦內也被緬甸政府無視了。



於是,緬甸國內先後湧現出幾十股大大小小的少數民族武裝,在邊境地區與中央政府進行武裝對抗。

緬北基督徒

根據2009年的統計,緬甸有約5913萬人口,主要有緬族(約佔69%)、撣族(約佔8.5%)、克倫族(約佔6.2%)、若開族(約佔5%)、孟族(約佔3%)、克欽族(約佔2.5%)、欽族(約佔2.2%)、克耶族(約佔0.4%)等。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族、克欽族、克倫族、撣族和孟族等族有文字。

緬甸分為七個省和七個邦,其中七邦是指克欽邦、撣邦、欽邦、克倫邦、克耶邦、孟邦和若開邦,多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

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克欽邦面積大約8.9萬平方公里,在緬甸居第二,其首府密支那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克欽人與中國境內的景頗族系同一民族。相傳,克欽人的祖先大約在7世紀時開始由西藏東部青藏高原沿橫斷山脈南遷。8世紀時已定居於高黎貢山一帶。11世紀,他們沿恩梅開江,邁立開江逐漸遷入今緬甸境內。如今,克欽族主要以緬北克欽邦(面積8911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3%)為聚居中心,分佈於欽敦江上游和伊洛瓦江上游。1893年,傳教士漢森和庫森用拉丁字母創制出克欽文字,並開始推廣普及。基督教傳教人員教克欽文字,使克欽人擺脫了原始的鬼神信仰,促進了克欽族的文化發展,也培養了第一代克欽知識分子。但與此同時,基督教在克欽族影響的擴大,加深了克欽族與信仰佛教的緬族的矛盾。



克欽人所在地區曾是二戰時中國遠征軍緬北反攻的主要戰場,在二戰中克欽人是站在同盟國一邊參與對日作戰(緬族反而是與日軍一夥的),以驍勇善戰在二戰中聞名,他們有超強的密林生存能力,能夠完成常人難以完成的工作。被稱為“山兵”的克欽軍,其部隊主要沿用英國軍隊的管理體制和教練方法。英國曾說 如果你能在叢林中作戰,你就能在世界任何地方作戰

1961年2月 5日,克欽人昭賽在臘戍附近的克欽山村成立克欽獨立軍,並提出建立“克欽共和國”的政治要求。



克欽獨立軍從一支211 人的小規模游擊隊很快發展成為一支具有高度組織性的武裝,每年都新增加一個營的兵力,廣泛活動在臘戍、八莫等城鎮周邊的山區。1966年,該組織的勢力已經滲透到密支那、那加山區,以及具有重大意義的加邁玉石產區。至20世紀80年代初,克欽獨立軍發展到 7000 多人,編為 4個旅、21個營、轄 4專區、12個縣。



1988年,緬甸國內發生政局動盪,執政26年的奈溫政府下臺。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形勢對克欽軍不利。

緬軍隊執掌政權後,成立了“國家恢復法律與秩序委員會”,努力推動民族和解。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與中央政府達成停火協議,並在自己的控制地區建立自治政府,實行臨時自治。1994年2月24日,克欽獨立軍與緬甸中央政府達成停火協議,緬政府承認克欽邦第二特區(轄拉扎、邁扎央等地區),其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阿薩姆邦接壤,面積約287平方千米,下設12個縣,人口約20萬。

2010年11月7日,緬甸大選選舉產生新政府,原軍政府總理吳登盛當選為總統。新政府上臺後,繼續對克欽獨立軍等地方武裝勢力施以軍事壓力和經濟封鎖。在11股民族地方武裝中,有10股先後與中央政府達成停火協議,並積極準備政治談判。但克欽獨立軍始終未能與中央政府達成新的停火協議。

2011年6月9日,在長期的緊張對峙局勢之下,雙方終於發生了武裝衝突,圍繞著水電站區域的控制權,雙方發生了激烈交火併延宕至今。

他們以為信著基督教就是西方陣營了

克欽獨立軍今日困局,完全是克欽獨立軍對局勢誤判和戰略決策失誤所致。

克欽實質上是親美反華的勢力,2011年中國在緬甸損失較為嚴重的水電站項目就是克欽從中阻撓的。而且這次武裝衝突更是在策動國內的景頗族人,意圖綁架中國成為他的保護傘。



在緬共時期,中國曾直接或通過緬共人民軍給克欽獨立軍以支援,克欽獨立軍的部分領導人也有到中國相關院校求學的。總體來說,克欽獨立軍和中國一直以來也都是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但2011年,克欽與緬甸政府關係惡化以來,克欽獨立軍不是與中國勾通,而是拿中國在其境內的投資來要挾中國,克欽獨立軍不能看透西方反華勢力的用意,和西方反華勢力一唱一和,反對中國承建的密松大壩。

本來克欽在地理上有和中國搞好關係的優勢的,中國在其境內投資電站,石油管道通過其境內等等,如果克欽獨立軍能處理好這些事情,既能提高自己的收入,也能和中國搞好關係,這些事做好了,克欽有佤邦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戰略上來說,克欽對中國來說比佤邦重要得多,但由於克欽處理不恰當,把優勢弄成了劣勢。

停工的密松水電站,已投入250億



而且,克欽獨立軍不顧中國的擔心和感受,參加並領導了美情報部門支持的緬甸民族武裝聯盟,並在接受中國媒體釆訪時公然炫耀與美國有歷史同盟關係。這即便不是激怒了中國,但著實讓中國不爽。

密松大壩問題的實際情況是:大壩工地在克欽,中緬政府談妥後克欽不認帳,覺得有損他的獨立地位,要求中國直接和他談,但中國怎麼可能撇開緬中央政府和一個地方軍閥談呢?於是克欽找藉口不讓中國建,還在美國指使下搬出西方那套民意反對的把戲噁心中國。由於克欽是地頭蛇,緬政府害怕中國在克欽要挾下為經濟利益讓步,於是搶先釜底抽薪宣佈停建。總之緬政府想通過大壩強化自己對克欽地區的管轄權,克欽想利用大壩要挾中國表態承認他的實質獨立地位,中國被兩方撕扯左右難作人。

這個事件的幕後推手就是美帝。

.緬甸對於我國來說,地緣戰略位置及其重要,如果把中國地圖看成是隻公雞圖案的話,那麼緬甸就是雞屁股下的那個蛋。



緬甸政府是中國傳統盟友,而克欽邦又是中國景頗族同胞。中國如果反對緬甸政府的進攻,那結果就是中國違反了自己一直標榜的 不干涉他國內政,且破壞了中緬關係;如果中國政府對緬甸政府的進攻不聞不問,那麼無疑中國再次掉進了人道陷阱。所以中國不管怎麼做都尷尬。

結果就是兩個陷阱:

中國或者干涉他國內政從而掉進帝國主義陷阱,正如西方給中國在非洲的扣上新帝國主義的帽子,從而不僅達到惡化中國東邊、東南方的國際關係,這次也惡化了中國南向的國際關係;要麼中國就掉進人道主義陷阱,大大有損中國的形象和威望:連自己門口同族的生存都不去維護還談什麼世界大國?



另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戰事久拖不決,那麼對我國國家能源安全極其重要的輸油管道項目也將遙遙無期!

順便再說說國人關注的果敢和佤邦

與克欽相比,果敢更吸引國人的關注,畢竟果敢人其實就是跟著永曆皇帝和李定國將軍過去的漢人。



但是,解放前一群國民黨兵逃到了果敢,果敢那幫掌權的土皇帝其實是反共的。看看在島上的果黨的表現,只顧自己的私利,毫無民族大義,就可以明白“果敢王”彭家聲是個什麼貨色。

前些年果敢同盟軍反攻,是得到了克欽的支持的,那麼,他們身後站著誰就清楚了。

阿瓦山寨蠻親切的

佤邦位於世人所稱的“金三角”地區,由南、北兩個地區組成。佤邦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佤族占人口總數的 70%以上;其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這段邊界線長近500公里。佤邦南部地區位於緬甸的東南部,與泰國、老撾接壤。南部地區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5萬。



作為脫胎於緬共的政治實體,佤邦的各方面仍然留有母體的痕跡。佤邦聯合黨黨章是: 佤邦聯合黨是由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各族人民的優秀兒女組成的先鋒隊組織,是領導緬甸第二特區(佤邦)革命運動、人民團體、武裝部隊、人民政權的核心力量、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佤邦擁有邦徽,它是公明山在金色麥穗的環繞下伴著一顆光芒四射的紅色五角星。佤邦聯合軍也沿襲了緬共人民軍的建軍方法,在部隊設有政委、指導員一職,也有黨委和黨支部。政委、指導員、黨委書記、支部書記均由佤邦聯合黨黨員擔任。



佤聯軍脫胎於緬共人民軍,是緬共人民軍遺產的最大受益者,其領導人大多都是親善中國,且大多都到中國培訓學習過。儘管緬共已解體和緬共人民軍已瓦解,但佤聯軍的親華無異於緬共軍。佤邦聯合軍號稱擁兵四萬,是緬甸最強大的一支民族地方武裝。 



佤聯軍的親華不僅在口頭上,也表現在實際行動中。佤聯軍鮑有祥總司令(他原來是雲南知青)深知中國的禁毒壓力,在佤邦境內大力禁毒的同時曾公開表示,誰把毒品販賣到中國誰就是佤邦的敵人。還把在佤邦境內發現在疆獨分子緝捕並移交中國。佤聯軍的領導們深知,繼果敢“8.27”衝突後,中國不希望中緬邊境再發生動亂,給中國西南防務增加壓力,於是佤聯軍採取極度剋制的方針,堅持不開第一槍的原則。即便是在最困難的2010年,佤邦也不為美國利誘所動,拒絕參加由美國撮合在泰國舉行的緬甸民族武裝的會議。當然,佤邦這樣做也不是一味的向中國示好,也符合佤邦當前的情況。

昂山素季在英美的支持下上臺,但是她卻執行與中國友好政策。西方一氣之下取消了她的“炸彈獎”


我淡如菊


克欽獨立軍是緬甸全境30餘支民族地方武裝中的一支,而且是地處緬北各武裝中戰鬥力比較強悍的一支,自2011年起也緬甸政府軍反覆爆發戰鬥,直至2015年果敢同盟軍東山再起後,雙方之間的戰鬥才有所減少。

克欽獨立軍起源於鄰國在某個階段贈送的56支衝鋒槍,然後一直試圖擺脫緬甸聯邦政府的控制建立相對獨立的自治政權。目前克欽獨立軍擁有武裝3萬多,民兵近10萬人,但事實上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盤上人人皆兵,因為到了18歲,所有克欽獨立軍控制地盤的男女除非上學否則就要入伍,入伍後就一直要服役到60歲,或者當民兵到60歲。

克欽獨立軍擁有相對完善的指揮與訓練體系,比如說有中央軍校,不僅培養自己的青年軍官,還是果敢同盟軍東山再起的源地,是若開解放軍的源頭;克欽獨立軍還有自己的兵工廠,可以製造出步槍和機槍(因為受制於材料,所以彈藥和槍械性能不夠好),一度還研發製造了迫擊炮。克欽獨立軍在與緬軍全面對抗這些年間已經漸佔下風,失去了政治中心拉咱周邊所有的高地,緬軍現在基本可以居高臨下對拉咱形成威脅,以至於克欽獨立軍和獨立組織不得不將其中心遷往萊鑫。而萊鑫現在已經形成如同小鎮般的新據點。不過,萊鑫面對緬軍的全面進攻也很難據守,所以克欽獨立軍開始將部分人員與裝備轉移到印緬邊境的克欽族聚居區,並且在那裡有一個旅的架構。

事實上,緬甸克欽族與我國境內的景頗族是“同一祖先,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歷史與文化”。不過,克欽族因為受美國宗教影響比較深,而且二戰期間曾經組建武裝與美軍共同打擊日本,所以今天的克欽全民信仰基督教。克欽獨立組織的高層也比較重視教育,不少克欽高層和青年都會講英文。

當下克欽獨立軍與獨立組織也在與緬甸聯邦政府接觸,準備走和平談判的道路。


邱永崢


我曾在中緬邊境呆過幾年,對克欽邦比較熟悉,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緬甸克欽邦的克欽獨立軍(英文簡稱KIA),她於1961年2月5日成立,最初名字叫"克欽人民解放軍"。是緬甸北部地區民族武裝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力量。克欽獨立軍戰鬥的宗旨是要把實現克欽邦從緬甸聯邦中獨立出去,所以後來改稱為“克欽獨立軍”。那麼,克欽邦為什麼謀求從緬甸獨立?

克欽地區的歷史:古時為中國領土,近代被英國強行併入英屬緬甸。

克欽邦處於緬甸北部,主要是山地和平原,8.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以克欽族和傈傈族為主的170萬人口。其中克欽族與中國的景頗族同屬一個民族,雖分屬於兩個國家,但來往較為密切。

事實上,古代的克欽邦是中國的領土。唐代時屬於南詔國,宋代則屬於《天龍八部》裡段譽所在的大理國,元和明則直接就屬於雲南的一部分。在清朝未年時被英國強行併入英屬的緬甸。英國人將克欽地區視為相對獨立的一個行政區,具有一定的自治權。

克欽地區的主要民族克欽族在二戰時受美國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克欽族曾建立武裝和美國軍隊一起戰鬥過。到今天,克欽族人基本上都信仰基督教,很多克欽人特別是青年都會講英語,就是這個原因。

二戰後,克欽地區與緬甸各族共謀獨立,約定1958年後自決是否脫離緬甸聯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為了共同努力爭取脫離英國的統治,昂山將軍(緬甸臨時政府時任政府總理)來到克欽地區,說服克欽族建立克欽邦,並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聯合建立國家,已共同謀求獨立。

克欽邦的代表在參加昂山將軍組織召開的彬龍會議前,商討認為在謀求脫離英國統治後要成立獨立的克欽國,在成立克欽國後再由人民自決是否加入緬甸聯邦。

經過昂山將軍的協調和各民族的共同商討,於1947年2月12日達成了著名的“彬龍協議”(也稱班弄協議)。該協議雖未明言是否建立克欽國的事,但取得了以下共識:

在統一的緬甸中,劃界並建立一個單獨的克欽邦的問題雖然由立憲議會決定,但是已經同意設立這樣一個單獨的邦。為了達成此目的,第一步,在1935年緬甸法案中列出的第二部分地區,如密支那和八莫縣的行政管理中,要與邊疆地區顧問和副顧問商議。

1948年緬甸終於脫離英國建立獨立的緬甸聯邦。雖然,昂山將軍以及六位臨時政府成員被反對派刺殺身亡,但1947制定的緬甸聯邦憲法依據彬龍協議確認,克欽族可以在1958年後自決是否脫離緬甸聯邦政府。

但到了1958年,緬甸聯邦政府突然宣佈,凍結憲法中的關於民族獨立的條款,並開始實施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措施。克欽獨立軍成立,開始爭取建立獨立自治政權之路。

克欽族在多方爭取未果的情況下,1961年2月5日,緬甸聯邦軍隊中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在克欽地區,宣佈成立了"克欽解放軍",同時還成立了"克欽政府組織"以及"克欽政黨"。

由此,克欽獨立軍開始了謀求建立獨立自治政權的戰鬥。直到現在,這隻軍隊仍是緬甸境內最有影響力的一個民族武裝組織,即使在緬甸政府控制的城市,很多克欽族人依然把克欽獨立軍看作是“民族解放的人民武裝”。每次緬甸政府與克欽獨立軍談判的時候,克欽獨立軍的代表都會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受到克欽民眾自發的熱烈歡迎。

2015年,緬甸政府和克欽獨立軍曾達成“全國全面停火協定”,但全國民族和解至今未曾達成。據在雲南的朋友說,就在前段時間,緬甸政府軍和克欽獨立軍以及德昂民族解放軍在撣邦北部再次爆發戰事了。

看來,和平的願望有點遙遙無期。


摯守靜篤


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有什麼樣的歷史?

緬甸的克欽族就是中國境內的景頗族。克欽邦是位於緬甸東北部一個克欽族自治邦,首府密支那,控制面積287平方公里,管轄人口15萬人。二戰時期,中國遠征軍戰鬥過的地方。

要想了解克欽軍的歷史,必須瞭解克欽邦的歷史。

1948年,緬甸從英國獨立後,依據彬龍協議和當時緬甸聯邦憲法,1958年後,可以自決脫離緬甸聯邦。到了1958年,緬甸政府凍結了憲法中民族獨立條款,克欽邦獨立的願望落空了。1961年,緬甸軍中有一支少數民族隊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成立克欽解放軍,並宣佈成立獨立的克欽政府和政黨。

克欽獨立軍,也叫克欽解放軍,成立於1961年,依據彬龍協議,其宗旨是實現克欽邦從緬甸聯邦中獨立出來。它是緬甸最大的民族自治武裝之一,也是緬甸北部實力最強的民族自治武裝之一。他們依據緬甸北部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為了確保民族區域自治,數十年裡跟緬甸政府軍打游擊戰。

1987年,緬甸對克欽邦進行了大規模圍剿,時任克欽邦主席進行了不抵抗政策,其克欽政府被迫撤離到中緬邊境地區,後來,天降一場大暴雨擋住了緬甸軍隊的進攻,挽救了克欽邦政府。1989年,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斷絕了武器的來源,形式非常不利,為了生存,於是與政府軍簽訂了《停戰協議》。

克欽獨立軍內部經常發生內訌和兵變,建軍功勳早丹三兄弟被殺之後,布朗森為主席,其去世後,繼任者是早邁,後來早邁也被軍人發動政變軟禁了,都宰為主席。

1994年,停火協議達成後,緬甸政府承認克欽幫。2008年,緬甸憲法規定全國只能有一個i軍隊。克欽獨立軍改變了之前尋求獨立的宗旨,宣佈取消克欽獨立軍的番號,願意就軍隊改編問題與政府談判。緬甸新政府成立後,在是否保存克欽獨立軍完整問題上,雙方分歧嚴重。

2011年,緬甸政府撕毀了長達17年的停火協議,進攻克欽獨立軍,雙方造成嚴重傷亡。此後雙方多次談判,多次打打和和,炮火多次殃及中國雲南邊境地區。


資深人士說文史


話說緬甸和印度這哥倆當年“同病相憐”,都是英國殖民地,境內都有100多個民族,但兩國獨立的道路完全不同,印度搞了個不抵抗運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英國人瘋了,緬甸呢,拿起武器,殺身成仁,英國人說,你們玩,我不管了,於是都獨立了,印度人不但放下了屠刀還丟掉了靈魂,至今大部分人仍過著天為被地為床的生活,緬甸軍政府厲害,但是殺了千千萬,還有後來人,至今還在山裡面打游擊,其中就有對抗了半個多世紀的克欽獨立軍。

緬甸是個以緬族為主體的國家,除緬族外,國內還生活著100多個其它民族,當年緬甸軍政府統一的時候,採取了不平等的分化政策,引起了不滿,軟硬兼施的方法下激發了民族矛盾,時好時壞,造成了緬甸境內少數民族武裝割據的現狀,80年代的緬甸總統稱“緬甸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就有多少支反政府武裝”,截止到2016年,緬甸境內仍然活躍著17支民族獨立武裝,克欽獨立軍的實力排名第二,佤邦聯合軍排名第一,我們熟悉的果敢同盟軍也在其中。

克欽獨立軍總司令恩版臘。

克欽獨立軍也就是緬甸克欽族人成立的武裝,克欽族佔緬甸總人口的7%,克欽獨立軍現役約1萬人,預備役1萬人,是緬北最有勢力的民族獨立武裝,正式成立於1961年,前身是二戰時期英國人訓練出來的克欽游擊隊,編號101突擊隊,主要活動於緬甸北部的胡康河谷,這個地方,瞭解點中國遠征軍歷史的都知道,這裡山高密林,至今未開發的原始森林,緬甸人稱“魔鬼居住的地方”,當年中國遠征軍在這裡與日軍發生了胡康河谷戰役後,退到野人山,進去3萬5千人,出來時只剩3千人,就是這樣的大後方給克欽獨立軍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咱們都知道以色列的兵役制度很嚴格,就算退役了也在編,每年還要參加軍事訓練,男的要到54歲,稱為全民皆兵,而克欽族更苛刻,克欽族有自己的政府和軍隊,族人實行終身兵役制,男子13歲就要參軍,退役後也要參加軍事訓練,有需要隨時徵調,家裡沒男丁的就徵女兵,常年的軍事活動使得這支隊伍非常善戰。

自克欽獨立軍建立以來,就和緬甸的國防軍戰爭不斷,雙方也曾先後簽署過停戰協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都簽過,以最近的1994年簽署的和平協定來說,緬甸政府承認克欽獨立政府的合法地位,並設立自治區,稱為克欽邦第二特區,但雙方的分歧依然嚴重,比如就裁撤克欽獨立軍番號的問題就爭論不下,好景不長,2011年雙方又重燃戰火,然後戰事不斷,年年開打,雖然2015年在咱們的斡旋下進行談判,然並卵,直到現在仍未停止。


圖文繪歷史


克欽邦是緬甸,北部的自治邦。自古是中國的領土,在晚清時期被英國佔領併入英屬緬甸。

克欽邦面積8.9萬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70萬。它的大部分居民,同中國的景頗族、傈僳族是同宗同源,在緬甸人眼裡他們都是華族。

而克欽獨立軍是克欽邦境內的一支自治武裝,轄區15萬人口。兵力大概在1.5萬左右,有自己的兵工廠,武器主要仿製中國造。

克欽獨立軍的發展歷史

1949年,“緬軍之父”吳奈溫上臺後,開始打擊緬共武裝。1961年有一支緬共殘軍來到克欽地區,組建了政府,成立了克欽獨立軍。

1987年5月,緬聯邦政府軍開始對境內的反政府武裝,進行大規模圍剿,克欽獨立軍遭受重創,險些全軍覆沒。

在這次圍剿中,緬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被擊潰,克欽獨立軍也由此失去了援助。後被迫同政府談判,並於1994年簽訂《停戰協議》,所轄地區被稱為“克欽邦第二特區”。

2004年,恩板臘將軍發動政變,控制了克欽獨立軍至今。

克欽獨立軍同中國的關係

進入21世紀,克欽邦搞改革開放,吸引國外企業投資。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緬甸太平江水電站。

這個時候美國的企業也進入了克欽邦,伴之而來還有反華勢力。隨後,恩板臘女兒被贊助去了美國。同時克欽獨立軍就開始不斷襲擊、騷擾水電站,並勒索鉅額“保護費”。


克欽獨立軍的現狀

2011年,緬甸政府軍以保護水電站為由,再次發動對克欽獨立軍的進攻。中國邊境再起戰火,大量難民逃入中國境內。

克欽獨立軍不敵,以水電站大壩洩洪,殃及百姓要挾政府軍,同時要求中方調停。此後,同政府軍打打停停,直到現在。

近兩年恩板臘高喊和平口號,希望克欽獨立軍能同政府和談成功,免得百姓再遭塗炭。




花木童說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克欽人就是中國的景頗族。

克欽族是個弱小民族,目前總人口才100多萬,分散在中國、緬甸。

中國有15萬左右,大部分克欽人在緬甸,有大約100萬人。

緬甸總人口並不算多,所以克欽人在緬甸各民族中並不小,是第六大民族。

克欽人是緬甸的邊緣民族,一直生活在緬北地區的胡岡谷地。

這裡歷史上,曾經屬於中國,在清末才被英國人搶走劃歸緬甸。

歷史上,緬甸歷代王朝對於緬北山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只是形式上的。

實際上,直到緬甸獨立之前,緬北少數民族都是自治的,很多是土司自治,已經有千年歷史。

而克欽人生活的胡岡谷地,又是緬北最偏僻和複雜的地區,常年地廣人稀,是所謂人跡罕至的地方。

以部分克欽人居住的克欽邦為例,全邦地勢北高南低,有四條南北走向的山脈,自東而西分別是高黎貢山、江心坡、枯門嶺、那加山。四條山脈之間奔流著三條大河,即恩梅開江、邁立開江、塔奈河,它們都屬於伊江水系。山高谷深坡陡河多,多為熱帶雨林覆蓋。

二戰期間,這裡是中緬美英軍隊交戰地區。

中國駐印軍為了奪取胡康河谷,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英美為了打垮日本,扶持了克欽人作為嚮導和協助者,這就是101克欽突擊隊,大約3000人。

由此,克欽人受到正式的游擊戰訓練,也獲得了武器,開始有了自己的現代化武裝力量。

克欽人的反抗早在1947年就開始,也就是緬甸獨立之前。

克欽人與“緬甸國父”昂山政權簽訂了《彬龍協議》,重點是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享有充分自治,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

1947年通過的《緬甸聯邦憲法》,《彬龍協議》的原則也有體現。

1960年,當時軍事強人奈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政府,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

到1961年,克欽人早丹等三兄弟建立克欽獨立軍,骨幹就是當年的101克欽突擊隊。

101克欽突擊隊成立的時候,很多成員只有十五六歲,現在也有三十多歲了。

對於克欽獨立軍到底有多少人,有不同說的說法,一種是大約有1.5萬人,但初期只有5000人左右。

克欽獨立軍開始和緬甸政府軍對抗。

克欽人本來就生活在大山中,以前被漢人稱為山民。

這個民族也很強悍,全民皆兵。

按照克欽獨立軍的規定:男子從十三四歲起就必須當兵,而且終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後不在軍隊裡也只能算“休假”,有戰事發生就必須馬上回來;每戶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須3名參軍,有3或4名子女必須兩名參軍,有兩名子女必須一名參軍;如果沒有男子就招女兵。

然而,克欽獨立軍一度卻差點投降。

60年代中期,緬甸政府軍大舉進攻。克欽獨立軍戰略發生錯誤,一度傷亡被俘高達5000人,差點崩潰。

好在當時緬共突然乘虛發動,對政府的大舉進攻。緬甸政府軍認為緬共威脅更大,被迫停止了對克欽獨立軍的圍剿。

後者僥倖逃過一劫。


克欽獨立軍歷史上爭取過很多外援。他們領導人布朗森曾經去過北京,周總理親手送了他500支衝鋒槍。

他們也曾名義上歸屬緬共指揮,但80年代分道揚鑣。


他們也曾爭取過蘇聯、美國等大國的援助。

克欽獨立軍的經濟狀態不佳,他們主要收入來自於伐木(以柚木為主)、經營賭場(分佈在中緬邊境)、買賣玉石和對跨國界貿易稅收。

以前克欽獨立軍曾經依靠販毒獲取經費,但因國際社會的打擊,基本放棄了毒品生意。

這裡很貧窮,克欽軍的主要生活物品幾乎都來自中國。

有報道稱:克欽軍人的服裝都用廉價布匹縫製,很多十分陳舊了,很多士兵一年到頭只有一套軍裝。他們沒有任何薪水補助,是不折不扣的“義務兵”。除了少數機關外,士兵們吃飯都沒人做,而是每天每人領一點米,自己用個小飯盒煮吃,菜幾乎沒有,一般情況下一個月能吃三四次肉。即使有些高層部門有統一的食堂,也基本上是在幾塊石頭上支口鍋就做飯。好在山中木柴是不缺的。

克欽獨立軍和緬甸政府軍的戰爭無窮無盡,持續到今天。

90年代開始,雙方打打停停。

緬甸政府軍的實力越來越強,克欽獨立軍逐步招架不住。

目前克欽人的主要領土已經都被緬甸政府控制,部隊多在游擊區活動。

如果不是緬甸政府軍畏懼其他大國的干擾,以及打垮克欽獨立軍以後可能出現的緬北連鎖效應,克欽獨立軍早就掛了。

到了2019年的今天,克欽獨立軍已經不是50萬緬甸政府軍的對手,但小規模衝突仍然不斷。

有意思的是,因克欽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所以西方對克欽人保持同情心態。

歷史上,緬甸佔據了中國不少領土。

從地緣政治考慮,讓緬甸政府完全控制緬北,對中國是沒有好處的。


薩沙


克欽獨立軍又名“克欽人民解放軍”,是緬北最大的少數民族自治武裝之一,曾多次與緬甸中央政府爆發戰火,至今仍然是緬北眾多割據勢力之一。克欽獨立軍的實際控制區面積約為287平方公里,分為12個縣,控制區人口約為15萬人。



所謂的克欽獨立軍其實是緬甸的克欽族(景頗族)所建立的一支自治武裝,該軍主要活動於靠近中緬邊境的胡岡谷地等地區,正規作戰部隊有2萬餘人(一說8千),分為5個旅,擅長山地戰和叢林戰,此外還有3萬餘人的非作戰人員,是緬北最大的割據勢力之一。


與佤邦聯合軍不太一樣,克欽獨立軍是一支完全親美、親西方的割據武裝。其直接控制的地盤為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克欽邦的拉扎、邁扎央等地區),位於克欽邦的東北部,與我國雲南省直接接壤。

數十年來,克欽獨立軍內部發生了多起政變,目前的實際領袖是恩板臘司令。近年來,緬甸政府也曾多次與克欽獨立軍的代表在雲南進行和平談判,並提出收編克欽獨立軍,但都沒有成功。

在緬甸國內,民族矛盾一直比較尖銳。緬甸自身就有著眾多的少數民族,其主體民族緬族雖然人口眾多,但也只佔到80%左右,剩下的部分(160多個少數民族)主要留分佈於緬甸北部山區和其他的邊境地區,所以這就為少數民族武裝的崛起奠定了根基。

在上世紀50年代左右,強硬的緬甸軍政府開始上臺執政,並不斷壓迫緬甸國內少數民族的生存空間,這直接違背了緬甸建國前的《彬龍協議》中要優待少數民族的條款,所以許多緬北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力量,或割據自守,或者爭取獨立。
(緬甸政府軍)

1962年2月5日,緬甸克欽族人早丹在緬北克欽地區成立了“克欽獨立軍”、“克欽政府組織”和“克欽政黨”,從此揭開了克欽獨立軍與緬甸軍政府對抗的序幕。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克欽獨立軍不斷髮展壯大,如今已經今非昔比了。

克欽獨立軍主要是想爭取克欽邦和克欽族脫離緬甸中央,實現獨立建國。所以在數十年來,緬甸政府軍曾多次與克欽獨立軍交戰,但均未能徹底消滅克欽獨立軍。總體而言,克欽獨立軍與佤邦聯合軍、果敢同盟軍等勢力一樣,都是緬甸國內的少數民族為了對抗緬族而建立起的軍事力量。


歷史的荒野


這話吧,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緬甸,緬甸國土面積大約67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40位(應該不低了),屬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而緬甸動亂根由禍端就是在1983年,緬甸政府的民族劃分,緬甸不過5千萬人口,居然一共有135個民族,緬族佔了2/3,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比較大的少數民族。如此細化的區分讓緬甸民族意識大為提高。克欽族就是緬甸第四大民族。克欽族在本民族的要求達不到的情況下。克欽族就此要求獨立並發動“叛亂“要求獨立。克欽獨立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而且一直謀求克欽族的高度自治甚至獨立。

而且緬甸不僅克欽獨立軍一個軍事叛亂組織,緬甸現在有公開的25支民族武裝和10多支不常露面的民族武裝,僅撣邦就有10多支民族武裝經常活動。首先必須要承認的是,緬甸民族叛亂的背後有大國較量的影子。克欽獨立軍與美國淵源頗深。早在二戰期間,克欽族武裝就幫助美國攻擊日軍,幫助美軍。在1945年已經有2萬多武裝部隊了,他們分別得到了美國總統和國防部的嘉獎。美軍至今中一直保留緬甸克欽軍基金會。緬甸獨立以後,克欽軍併入緬甸國防軍,(編制為3個營)但獨立性極高,根本不聽緬甸政府管轄,大有聽調不聽宣的意思。但後來緬甸政府沒有兌現“彬龍協議”中關於尊重克欽高度自治的條件,導致緬甸政府與克欽族的關係惡化。克欽族本身又發生分裂,一部分徹底歸化政府,一部分成立克欽獨立軍,成為“分裂”分子。後來緬甸軍政府成立,美國開始全面制裁封鎖緬甸,直到2009年緬甸民選政府上臺,雙方關係才有所改善。而且開始全面扶持昂山素季“民主派”。而自緬甸新政府成立以後,就開始謀求與克欽族和解,但收效甚微,矛盾和誤解太深,打打停停並未真的停止。

緬甸政府有一個原則問題就是,一國只能有國家軍隊,不能存在民族武裝,但克欽族怕緬甸政府事後反悔,要求保留部分軍隊。被緬甸政府斷然拒絕。而克欽獨立武裝也只能去尋求美國的支持,緬甸克欽獨立軍副總司令桑魯甘茂對美國進行了長達11天的訪問。緬甸認為美國這是干涉內政,克欽獨立軍挾洋自重,而美國則為了在緬甸有“自己人”也開始全力支持克欽獨立軍,防止緬甸在外交上傾向於東方大國。尤其是在緬甸與東方大國簽訂港口協議以後。克欽族獨立軍在美國的支持下就撕毀協議重燃戰火。美國就是為了搞亂緬甸北部局勢,阻止中國和緬甸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克欽獨立武裝的目的就在於為了“獨立建國”但實際上就在大國角力的情況下順著美國的利益在走。雙方就是一個相互利用的關係。克欽獨立軍可以到美國接受培訓。美國的戰略目的就是在緬甸軍人集團、昂山素季民主派集團和克欽獨立軍三方面力量中尋求平衡。

而在克欽獨立軍主要領導人是副主席恩版臘、總參謀長甘雙。克欽軍總部在拉咱,有六個旅,接近一萬五的兵力。武器精良,驍勇善戰不亞於緬甸政府軍。可以說緬甸政府軍根本無法剿滅克欽獨立軍,談判解決是唯一的方法,但彼此信任度太低,還有外力介入根本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緬甸克欽獨立軍是緬北眾多勢力中一員,克欽族其實就是咱們這邊的景頗族,其經常和政府對著幹,全民皆兵!

19世紀中葉,依靠不斷殖民發家致富的大英帝國將魔掌伸向了東亞地區。

1886年,英國為了製造緬甸內亂從中獲利,利用緬甸長久以來的“民族矛盾”,將緬甸國土一分為七,簡單來講,就是“一大殖民地,六大自治區”。

英國在緬甸建立殖民圈——一大殖民地;緬甸族、緬甸政府——管理一個自治區。

緬甸國內的五大少數民族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分別管理其他五大自治區。

1948年,英國退出緬甸,緬甸國宣佈獨立。

獨立之後的緬甸並沒有迎來和平,緬甸政府必須要收拾英國人在緬甸留下的爛攤子。

盤踞在緬甸北方的五大民族手中有槍有刀,他們拒絕向緬甸政府投降,內戰一觸即發。 1961年,經過長達20年養精蓄銳的緬甸政府軍,決定用武力調整國家政權的指針,徹底結束這場持續近一個世紀的內戰。


1961年,盤踞在緬甸北部的克欽族,迎來了象徵著“自由”的“海鷹”。 美國將翻譯成緬甸文的《聖經》交到了克欽族族長手中,從此克欽族變成了“上帝的子民”(克欽族95%的人信仰基督教)。

在“上帝”的資助下,克欽族成立“克欽獨立軍”,一舉成為稱霸緬北的最大反政府勢力。

直至2019年,克欽獨立軍管轄的人口規模已經達到了15萬人左右,走軍國主義政治路線。 (實質上美國在暗中壓制克欽獨立軍的規模)

陸軍裝備MP5SD衝鋒槍(美國陸軍扔垃圾桶的東西)

M16A4步槍(美國製造的舊東西)

M249機槍(這才是真的好東西)

M2步兵戰車(也就幾輛,還不會保養)

M247高射炮(打飛機)

裝備清一色美國武器的克欽獨立軍,在戰績方面卻十分難堪。


1987年克欽獨立軍被緬甸政府軍圍剿,失去了大部分地盤,1989年,隨著克欽獨立軍在緬北戰場的屢次失利,克欽領導人“早邁”宣佈停火,與緬甸政府簽訂停戰協議。

2011年,克欽獨立軍再次與緬甸政府軍開戰,這場戰鬥一直延續到今天仍在繼續。

緬甸政府軍並沒有使用全部力量,對付克欽獨立軍,因為2009年美國與緬甸政府建交,緬甸政府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小弟,相比之下克欽獨立軍便遭到了美軍的拋棄。

2009年之後,美國之所以還在持續資助克欽獨立軍相對落後的武器裝備,其目的是為了刺激緬甸政府,把更好的武器賣給緬甸政府軍,美國可謂左右逢源,一石二鳥。

在2009年之前美國為什麼如此重視克欽獨立軍呢?

緬甸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西臨印度洋、北接印度孟加拉、東接中國,東北部又是東南亞地區同往中東的必經之路。同時還是中國海軍、商船走向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美國只要掌握了緬甸,就能夠設置關卡,阻礙咱們進軍印度洋。

2009年之前,緬甸政府最痛恨的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因為英美就是分裂緬甸的元兇,所以美國選擇支持克欽獨立軍。

隨著中印兩國的強勢崛起,緬甸政府意識到必須要找一棵大樹抱一抱,緬甸抱住了美國的大腿,克欽獨立軍自然便成為了拋棄的對象。

2015年,緬甸和內地之間的關係鐵了起來,吃醋的美國再次扶持克欽獨立軍,企圖挑起緬甸的大規模內戰,美國通過控制戰爭掌握緬甸的政權。。

說來說去,克欽獨立軍只不過是美國的一枚棋子,世界大勢就是這樣,弱小的國家只能受到擺佈,只有強大,才是在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