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麻醉藥物比廚房調味品還熟,讓他練就生命航道“守護神”

對麻醉藥物比廚房調味品還熟,讓他練就生命航道“守護神”

麻醉醫生,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很多人以為,麻醉醫生就是一班“閒人”,配藥、消毒、擼袖、打針、病人睡著,然後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正所謂手術醫生是治病,麻醉醫生是管命,沒有麻醉醫生,手術沒開始倒是先疼死。

這些年來,鄞州人民醫院成千上萬臺大大小小的手術,做得漂亮,獲得成功,有的甚至成為經典,除了主刀醫生的精湛技術、手術護士和助手的默契配合外,更離不開該院麻醉科團隊臺前幕後的保駕護航。他們所承擔的風險和壓力更大,亦如手術檯上刀光劍影,驚心動魄,被人們譽為“幕後英雄”!胡建雷就是該團隊中的一員。

33年,這是胡建雷老黨員的黨齡。作為一名老黨員,他時刻牢記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使命,兢兢業業,盡心盡責為患者服務,收穫了眾多患者的尊重和信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旗下的誓言。作為一名麻醉醫師,他30餘年一心撲在臨床麻醉、危重病人救治及疼痛診療第一線,長期潛心沉醉於腦保護與腦復甦,2007年從事疼痛工作,對各種疑難病症的疼痛有一定見解,尤其用小針刀銀質針治療慢性軟組織疼痛有獨特的效果,造詣頗高。如今他又身在延邊和龍市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半的醫療幫扶工作。在幫扶期間,他又為當地醫院新開展了疼痛門診,運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方法幫助當地疼痛患者解除疼痛困擾,填補了和龍市人民醫院疼痛多項技術的空白。

醫者仁心遠赴和龍進行醫療幫扶

30餘年的苦心“修煉”,讓胡建雷對麻醉藥物的使用,有如對廚房調味品一樣熟悉。他每一次進手術室,就像是進廚房烹煮一道美食一樣。

他說:“麻醉醫師的工作要求非常嚴格,麻醉劑給得太多或太少都不行,另外有時還得配合止痛藥的使用,就像在煮菜,在不同的情況下要選用適當、適量的“材料”,才能夠確保菜煮得夠味。這和當廚師很相似,味要調得好也不容易,經驗很重要。”

对麻醉药物比厨房调味品还熟,让他练就生命航道“守护神”

急危重病人大多性命攸關,命懸一線。手術醫師常常考慮病人手術麻醉的承受能力,不敢輕舉妄動。但只要有一線希望的曙光,胡建雷總會挺身而出:“救人要緊,該出手就得出手!”

當得知和龍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力量薄弱的時候,今年6月底,他主動申請遠赴和龍進行長達一年半的幫扶。“作為醫生,我希望自己能為病患解除痛苦,帶去福音。”

7月18日,和龍市84歲老人陳老伯得了腹股溝疝被抬進和龍市人民醫院,外科醫生查看了陳老伯的病情後,明確告訴其兒子:“得立馬做疝氣修補手術,如做手術,麻醉這一關,恐怕難闖過。”

之前這麼大年紀老人的手術麻醉該院開展的少,而且麻醉穿刺比較難做,恰巧該院麻醉科主任又去鄉下義診去了,擺好體位該院兩名年輕麻醉醫生就開始進行了腰硬聯合麻醉的操作。由於陳老伯韌帶鈣化,穿刺非常困難,進行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穿刺還未成功。無奈之下,只得向胡建雷求助, 結果胡建雷一出手,一分鐘就搞定了。

看著兩名年輕麻醉師用驚訝的目光看著他時,胡建雷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掛職期間把臨床經驗和精湛的技術水平傳授給這裡的年輕麻醉醫師。記得來到和龍市人民醫院的第一個月時,他發現該院麻醉科醫生技術薄弱,對麻醉評估的能力不足,處理疑難雜症的能力也相對較差。胡建雷回憶,他剛到和龍的第一個晚上,就被麻醉科的醫生叫到了醫院,“病人患急性腹膜炎,我問他們評估後的結果,但他們一問三不知。”

著急的胡建雷趕緊將病人的情況進行現場評估,並分解為術前、術中、術後監護。這樣一次實踐中的講解,讓當地麻醉科醫生髮現了自己業務上的不足。胡建雷告訴筆者,現在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會根據自己曾經在鄞州人民醫院積累下來的經驗,提升當地麻醉醫生的業務能力。除此之外,7月22日,胡建雷還在當地開設了疼痛科門診室。原來,當地百姓習慣盤腿而坐,導致腰、腿疼痛。由於和龍沒有疼痛門診,百姓無處就診,生活質量也受到影響。“疼痛門診從無到有,現在一天我要接診20餘名患者,忙得不可開交。” 胡建雷經常加班加點,運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方法幫助當地和龍疼痛患者解除疼痛困擾。

搶救重症患者,時間就是生命

“麻醉醫生是急救的主體,根據醫院規定,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我們必須馬上趕到,急救都是刻不容緩的,所以我們麻醉醫生都練就了快速吃飯、快速上廁所,以及奔跑的技能。” 胡建雷告訴筆者,麻醉醫生是一批隨叫隨到的人,對於他們來說,每次科室電話鈴聲響起,戰鬥就又開始了。每日手術都排的非常滿,外科醫生可以說是“輪番上陣作戰”,由於麻醉醫生人員嚴重短缺,麻醉醫生則需要“堅守到底”。

对麻醉药物比厨房调味品还熟,让他练就生命航道“守护神”

在和龍呆的近半年,讓胡建雷記憶最深的就是他剛來和龍的第2天, 胡建雷和同事正在吃晚飯時突然接到麻醉科主任的電話,“胡老師,外科病房剛收了一個外傷腹腔內出血病人,現在深靜脈穿刺穿不進,麻煩趕緊過來幫幫我們……”胡建雷一聽立馬放下碗筷急奔醫院,作為一名麻醉醫生深刻意識到深靜脈對一名重症外傷病人的重要性,如果深靜脈穿刺不成功,那麼病人的生命體徵得不到有效的維持。

當胡建雷趕到外科病房時只見患者面色蒼白,心跳快至142次/分鐘,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患者病情兇險,複雜多變,胡建雷快速評估病人,馬上進行頸內靜脈深靜脈穿刺,在極短時間內輸液、供氧、糾正休克、作好復甦準備……幾乎同時,邊全麻插管,邊開始手術。

幾個小時後,手術成功,半個月後,患者康復出院。事後,患者兒子把胡建雷拉到一旁,噙滿淚水:“當地醫院對父親不抱什麼希望了,謝謝你們救命之恩。”

對於危重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麻醉醫師必須及時做出準確判斷和處理,沒有多少時間去分析商討。 “在我手上的成功的案例實在是太多,每一次手術的成功都會將我的成就感激發一次”說起自己的專業,胡建雷充滿自信和熱情。

守護生命 他無怨無悔

然而這樣的成就卻並不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很多人對麻醉醫生工作認識不足,覺得就是“簡單的打一劑麻醉藥”而已,對此,胡建雷說,在打麻醉針之前,麻醉醫生需要做大量的術前的評估工作,術中、術後還需要對病人進行監護。如何掌握麻醉劑量,決定麻醉部位,確保病人能夠順利完成手術並儘快恢復,是最考驗麻醉醫生的地方,過硬的專業知識加上常年經驗的累積才能造就一個優秀的麻醉科醫生。

对麻醉药物比厨房调味品还熟,让他练就生命航道“守护神”

“麻醉醫生就是患者生命的保護神,整個手術過程我們參與,患者術後恢復如何,我們也是悄悄跟進,病人醒來可能都不知道有我們的存在,但只要患者恢復好,就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結果。”胡建雷笑著說,這些年他已把加班加點,隨叫隨到看作麻醉醫生的常態,雖然無法陪伴家人,但每當看到重症病人送過來時,他腦子裡忘記了其他的一切,閃現的只有四個字“我要救他”,每時每刻,麻醉醫生們都需要把平日積累的知識運用到萬千個病人身上,確保手術的安全。

如今,胡建雷依舊和往常一樣忙碌於和龍市人民醫院,他負責手術室的麻醉安全保障工作。自今年6月份幫扶和龍市人民醫院以來,他至今才回寧波看望過家人一次,除了每天正常的手術麻醉外,他一頭扎進了他的疼痛門診,在和龍短短几個月,他成了當地患者眼中“神一樣的麻醉醫生,謎一樣的存在。”每天慕名前來找他治療疼痛的患者一個接一個,有時候太忙了有些患者就提前跟他預約週末時間。

“好在麻醉科的醫生對疼痛門診也感興趣,培養他們也是他一直著手進行的事情。”胡建雷希望在接下來的近一年的幫扶中,能將“造血”功能最大化,讓當地百姓受益。

30餘年的麻醉工作經歷,讓胡建雷熟諳各類麻醉技法,經他手中給予的麻醉及搶救的患者不計其數,從未出現過任何的醫療差錯及事故。因為摯愛,所以執著,醉在其中。30多年的光陰,他從一名小麻醉醫生到如今麻醉科專家,他用30多年的砥礪實踐將自己的特長髮揮到了醫學極致,照亮了探索醫學真諦的道路。他就如一塊高效“蓄電池”,不間斷、持續自我充電,不間斷、持續地在麻醉事業的道路上釋放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