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收編了劉表和劉璋的人馬才能崛起

劉備從一個寄人籬下的人躍變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主,可謂漢末三國最大的奇蹟。劉備的成功,除了個人的因素外,運氣也是很關鍵的。從劉備的創業路線看,他開始時在北方,後來輾轉來到荊州,被荊州劉表收容,在荊州一呆就是數年。直到遇到諸葛亮,劉備事業才有了明確的方向,不久曹操南下,劉備的困頓到達了頂點,沒成想最後卻演變成劉備崛起的良好機遇。

為什麼劉備收編了劉表和劉璋的人馬才能崛起

劉備從一介布衣成為三分天下的霸主,兩個字“奇蹟”

赤壁之戰後,劉備的事業進入了快車道,用現在的話說,是打了雞血。到公元214年,劉備佔據了荊州大部,益州,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本格局。有意思的是劉備帳下的人馬基本上都是收編了當年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的,他們都是劉備的宗親,大家一起發展不是更好嗎?為什麼劉備要奪走他們的地盤?曉評三國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為什麼劉備收編了劉表和劉璋的人馬才能崛起

為什麼劉備收編了劉表和劉璋的人馬才能崛起

曹操、孫權的存在逼迫劉備只能往偏遠的地方發展

其一,東漢末年,漢王朝雖然衰微,但是宗室在割據局面中仍然有一席之地,換而言之,如果把當時的各種勢力劃分成板塊或幾極的話,那麼宗室絕對算一個板塊或者一極。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與當年劉焉向漢靈帝提出“廢史立牧”有關,公元188年,宗室劉焉向漢靈帝建議用宗室及重臣為州牧,他們可以在地方上獨攬大權,為朝廷安撫百姓,穩定地方。這一建議被漢靈帝採納。不到五年時間,宗室由於有做州牧的優先權,出現了劉虞、劉焉、劉表等宗室的地方大員,他們在任的地方相對偏遠,強敵較少,除了劉虞外,都成為率先割據一方的勢力。另一方面與宗室湧現了不少傑出人才有關。我們通看歷史,不難發現到了一個王朝的末世,一般宗室都因縱情享樂,缺少實踐經驗,大多爛泥扶不上牆,漢朝則不同,西漢末年、東漢末年都有傑出的宗室成員,他們有好的表現,為宗室掙回了顏面。在當時的割據局面中,宗室勢力是入流的勢力,不但控制的地域寬廣,人口眾多,而且有了較成熟的政權架構,很多人因為劉焉、劉表,還是認漢朝旗幟的。而劉備所舉的就是復興漢朝的旗幟,在中原,在江東,根本沒有人認同,但在荊州和益州就不同了,形勢逼迫劉備只能拿下荊州益州才可能有足夠的支持者,才有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的條件。

為什麼劉備收編了劉表和劉璋的人馬才能崛起

劉璋把益州治理好,最終整合到劉備名下

其二,劉備必須整合宗室的力量,才能避免一起滅亡的命運。從歷史看,劉焉、劉表算是較早的割據者,他們在北方仍然戰亂紛飛,民不聊生的時候就已經穩固了益州和荊州的局面。但是他們並沒有統一天下的志向,或者說雖然有這樣的志向,卻沒有相應的能力和恆心去支撐,所以最終他們都固守各自的地盤,並沒有再往前跨一步。然而割據的局勢在變,隨著曹操的日益強大,他統一了北方,最終的目標是統一全國,包括益州、荊州,都是他的菜。很明顯,劉焉父子也好,劉表父子也罷,事實上處於邊緣化狀態,他們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如果他們不被劉備吞併,也同樣會被曹操抑或孫權拿下。從民意或者板塊分佈看,益州和荊州人士都希望劉備能整合益州、荊州宗室力量,繼續舉起漢朝的旗幟不倒。從這一點看,劉備其實也是順應荊州、益州民意的。

為什麼劉備收編了劉表和劉璋的人馬才能崛起

劉表把荊州治理好,整合到劉備名下

從劉備自身的角度看,他起步最晚,底子最薄,他來不及再去收拾人心,訓練軍隊,招納人才,奪取益州、荊州可以用現成的,這無疑大大提高了劉備創業的速度和效率。

故而,劉備只有收編荊州、益州的人馬才能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