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明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王朝!

之所以这么说,不仅因为明朝的皇帝,个个有特点,还因为明朝时期,出了许多文人雅士!比如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王阳明、吴承恩、冯梦龙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明朝的奇才!

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这些文人雅士,不仅丰富了明朝的文化,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头条号:历史观景台即将为你讲述的这位明朝文人,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有名的著作,但是,当年,他题写的一副对联,没想到,后来却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究竟是哪副对联呢?一起来看看!

话说在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苏家弄内,有一处著名的古迹,名叫:东林书院

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东林书院最早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当时,曾是北宋理学家程颢讲学的地方,后来,不知因为何事,最终被废弃!

但是,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的时候,明朝一位名叫顾宪成的文人,重新修复了这座书院,并在此讲学!从那个时候起,东林书院的人气,开始渐渐集聚。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此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东林书院渐渐名声大噪,一时间,成了江南一带有名的书院!

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由于明朝万历后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名声凋敝!顾宪成在讲学之余,往往喜欢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他倡导的这种“读书、讲学、爱国”的理念,渐渐得到许多学者文人的响应,于是,在东林书院,便渐渐形成了一个集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林党”!

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而在东林书院之内,珍藏着当年顾宪成所撰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短短22个字,不仅融情于景,还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可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如果从楹联上讲,这一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叠字,“声声”、“事事”,用得非常漂亮,读来朗朗上口,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耳畔真的能听到朗朗读书声。

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虽然说后来,顾宪成及其所代表的东林党,在明熹宗时期,遭遇了大太监魏忠贤的排挤和打压,但是,这样一副对联,却流传了下来,并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记得我们那个年代上学的时候,许多同学的课桌上,都用小刀刻着这副对联,并用这副对联来勉励自己: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明朝有位文人,写了一副对联,后来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一晃眼,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每每想起这一副对联,仍然能够勾起我对儿时读书的记忆!

朋友,你小的时候,是否也对这副对联,印象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