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而無人知道

近期,少年的你上映,好潮如評的同時電影背後隱藏的現實也值得每個人深思。隱藏在故事背後的深層原因,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脫不開關係。

兩個孤獨的少年陳念和小北,沒有家長的庇護,但幸運的是在掙扎和痛苦中遇到了彼此,完成了救贖。

但不是每一個被欺凌的孩子身後都有一個小北一直在。

除了抵制校園霸凌外,也希望各位家長能明白: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欺負別人的霸凌者,不希望孩子成為被欺負的那一個,那麼各位父母就要努力學習:如何教孩子做一個大人;更重要的是努力給孩子一個健康、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少年的你》: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而無人知道

圖源:《少年的你》官博

愛欺負同學的孩子多數在惡劣的家庭中長大

電影上映當天,霸凌者魏萊的扮演者周也在微博發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在影片中扮演魏萊,她和我差不多大,但我們度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學生活。

魏萊缺少父母真心的關愛,她不敢不成為家長心中的完美小孩,甚至在取悅他們。她沒有可信賴的人,她孤獨、矛盾、沒有安全感,她把內心的慌張迷茫,通過錯誤的極端方式加害到別人身上,從而找到一點點所謂的存在感。原生家庭我們固然無法選擇,但後天的成長才決定今後所走的路。可惜魏萊走上了歧途,她的未來是那麼模糊。某種程度來說她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吧。"

《少年的你》: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而無人知道

圖源:魏萊扮演者周也的微博

魏萊固然可恨,但電影展現這樣一個可怕的校園霸凌者的背後,一方面希望我們關注校園霸凌的事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家反思:除了被霸凌者,那些霸凌別人的孩子是為什麼產生那樣的行為?

就像魏萊的扮演者提到的,她缺少父母的關愛,她沒有可信賴的人,她孤獨、矛盾、沒有安全感,她把內心的慌張迷茫,通過錯誤的極端方式加害到別人身上,去尋找那一點點所謂的存在感。

先給大家講講之前聽一個警察講過的一件事情:

"今年我就接到初中女生零零的報警。她在電話裡說,有個同學老在網上罵她,還說要喊人打她。她還說,她剛上初中,不久前認識了另一所中學的幾個女生,成了朋友,互相加了QQ,還約起逛街。有次見面,她和其中的女生圓圓為點小事吵起來,不歡而散。後來,圓圓整天給她發短信罵她、侮辱她、恐嚇她,現在又說要殺了她,她又不敢告訴家人。我沒有驚動雙方的家長,而是私下單獨和圓圓交談。才瞭解到她父母早就離異,並且她認為自己是被"拋棄"的孩子。

"這件事讓我想起以前處理過的好多案子。其中這些欺負人的孩子大多沒有幸福的家庭環境,他們父母多離異、有婚外戀、經常吵架……前一陣子也接過一個典型的案子:某學校找到派出所,說16歲的學生朗朗被同年級的3個同學欺負,希望我們介入調查。我看見朗朗的手臂上、頸部都有菸頭燙傷,問他,他只說是別人不小心燙的。後來我一直和他聊,最後,他終於說出,3個同學無緣無故地用菸頭燙他,還把他拖到廁所吃大便……那一次,3個人被定性為尋釁滋事犯罪。而比較奇怪的是他們3個的家庭環境都很惡劣:父母離異、家庭虐待、被父母遺棄……

心理常識:心理防禦機制之一——置換心理

這些欺負人的孩子其實是動用了自己的心理防禦機制,將自己所遭受的虐待和承受的痛苦轉移置換到別人身上,並從這個過程中,得到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所謂"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張情境時,潛意識自覺幫助其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

弗洛伊德將人的防禦機制分為十種:壓抑、投射、否定、退行、昇華、置換、抵消等,人往往在適當的時候,調動各種各樣的心理防禦機制對自己的曾經受過的傷害進行掩飾,最終以一種可以承受的形式呈現出來。

小孩往往不懂得恰當地運用心理機制,那些曾經受過家庭虐待、遭受父母遺棄的小孩多數會選擇置換這種心理防禦機制。他們不敢或沒有機會將父母帶給他們的憤怒直接返還給父母,就轉而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去了,找個"替罪羊"發一通火。這些"替罪羊"多為弱小的孩子、比他們有優勢的孩子,甚至是一些小貓、小狗等寵物。

不如改變環境,讓孩子沒有機會去"作惡"

孩子成長的環境往往會影響他性格的發展。父母不妨從環境著手,來糾正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如心理學家諾爾蒂所講:

如果兒童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指責;

如果兒童生活在敵意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打架;

如果兒童生活在嘲笑的環境中,他就學會難為情;

如果兒童生活在羞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內疚;

如果兒童生活在忍受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忍耐;

如果兒童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

如果兒童生活在讚揚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提高自己的身價;

如果兒童生活在公平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正義;

如果兒童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他就學會信任他人;

如果兒童生活在讚許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愛;

如果兒童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境中,他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愛。

《少年的你》: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而無人知道

圖源:《少年的你》官博

我們的過錯並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錯事,而是我們什麼都沒有做

電影中,除了對霸凌者的憤恨,對被霸凌者的心疼外,還有一點:對旁觀者冷漠態度的無奈。

就像胡小蝶跳樓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她們一直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什麼都不做?"

冷漠"心牆",讓人心缺氧枯萎

冷漠是指對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極心態。

冷漠主要表現為對人懷有戒心甚至敵對情緒,既不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對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觀、無動於衷,顯得毫無同情心。

冷漠的人只要事不關己,就永遠是一副冷眼旁觀的態度,從不伸出援手。

(1)對陌生人甚至親人都懷有不信任的心態。

(2)不和人交流,不願聽人傾訴,也不願對人講出自己的心事。

(3)對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觀、無動於衷、毫無同情心。

(4)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毫無正義感,不會伸出援手。

在當今社會里,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冷漠,更談不上彼此的愛護和快樂的分享。一堵無形的心牆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我們可以拆除隔斷空間的磚牆,誰又能拆除人與人之間厚厚的心牆呢?

心牆不除,人心會因為缺少氧氣而枯萎,人會變得憂鬱、孤寂。愛是醫治心靈創傷的良藥,愛是心靈得以健康生長的沃土。愛,以和諧為軸心,照射出溫馨、甜美和幸福。愛把寬容、溫暖和幸福帶給了親人、朋友、家庭、社會。

在與人交往時,將心窗打開,用陽光來融化心中的寒冰,把你的愛心給你的朋友、同事和親人。那麼,當你陷入困境時,你會得到許多充滿愛心的關懷和幫助。

冷漠是人性的弱點,更是一種罪惡。讓我們遠離冷漠,享受有陽光的世界吧。

《少年的你》: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而無人知道

圖源:《少年的你》官博

打開冷漠的內心,釋放愛

如果你要別人喜歡你,或是改善你的人際關係,如果你想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請記住這個原則:真誠地關心別人。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被愛,而是要有愛人的能力。如果不懂得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呢?朋友,丟掉你的冷漠,打開你塵封的心,釋放心中的愛吧!

有時候,我們的過錯並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錯事,而是我們什麼都沒有做。當我們的心靈變得冷漠時,這個世界也就失去了愛的力量。而愛是能夠超越所有的困難和障礙的,失去它,世界就會從此沉淪,無法挽救。

所以,不論什麼時候,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少年的你》: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而無人知道

圖源:《少年的你》官博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電影中,陳念筆記本上的那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這個電影不僅體現了校園霸凌的殘忍,還表現了這殘忍中的美好,兩個孤獨的少年,生活在"陰溝"裡,卻直面暴力,一直在拼盡全力的往外走。

19世紀英國較有影響的詩人胡德曾說過:"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也要像太陽一樣,總是面對著事物光明的一面。"心裡有陽光,世界也到處都有明媚宜人的陽光。樂觀的人一路縱情歌唱,即使在烏雲的籠罩之下,他也會充滿對美好未來的期待,跳動的心靈一刻都不曾沮喪悲觀。他不僅自己感到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

悲觀的人總是背對著光明,其實只要他們願意回頭,就會看到,原來,陽光離自己是如此之近。希望悲觀的人,都會像向日葵一樣,總是面對光明的一面,積極樂觀。

就像陳唸的背後,小北一直在。

《少年的你》: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而無人知道

圖源:《少年的你》官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