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縣:讓流動黨員有“巢”可依

武勝縣沿口鎮嘉陵社區黨員熊建軍最近與家人通電話時,總不忘提醒一句:“記得幫我交黨費。”自從氮肥廠下崗後,他常年在外務工。該社區黨總支經常與他保持電話聯繫,為他提供政策宣傳、諮詢等服務,“七一”、春節等節日還進行電話慰問,同時叮囑他利用工作之餘,採取自學的方式,加強黨的各種方針政策學習,提升黨性修養,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以積極向上的態度投入到工作與生活中。

“社區黨總支讓我們這些流動黨員也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我時刻記著我是一名黨員,要以身作則,傳遞正能量。”熊建軍的感受,正是武勝縣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成效體現。

今年以來,武勝縣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多措並舉、綜合發力,抓實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確保流動黨員思想“不掉鏈”、學習“不掉線”、行動“不掉隊”。

抓實平臺建設 抓好教育服務

“劉書記,你發在群裡的學習資料能不能給我寄一份過來,我手機閱讀不方便。”近日,沿口鎮石橋社區黨員譚佑崧在QQ群裡向社區黨委書記劉莉平提出請求。“好,我今天就給你寄。”劉莉平立刻回道。

譚佑崧是一名退役軍人,退伍後曾在縣城周邊地區打零工,而今他打算自主創業。在此期間,每當有培訓的機會,社區就會打電話通知譚佑崧去參加。通過培訓,譚佑崧學到了養雞技術,便計劃在其妻子的老家南充開辦養雞場,但苦於沒有資金。

劉莉平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聯繫譚佑崧,告知他小額貸款政策,並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幫助他申請小額貸款,讓他的養雞場在南充順利開辦起來。養雞場辦起來後,劉莉平還與譚佑崧保持聯繫,瞭解他的情況,並鼓勵他加強學習先進的養雞技術。譚佑崧對黨組織的關懷十分感激,自覺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政策,並通過電話向黨組織彙報學習情況,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抽時間回來繳納黨費。

譚佑崧的經歷,是武勝縣抓實黨建平臺建設,抓好教育服務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勝縣依託武勝黨建網、黨建微信公眾號,為廣大流動黨員提供政策諮詢、信息服務、情況反饋、互動交流等渠道,通過QQ、微信等平臺,及時向流動黨員傳達黨的方針政策、脫貧攻堅動態和上級重大會議精神,時常提醒流動黨員“離村不離家,離鄉不離黨”;督促公安、民政、衛計等職能部門切實發揮作用,為流動黨員提供戶籍、就醫、子女入學等幫助和服務;多形式、多途徑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截至目前,該縣培訓人數累計達700餘人次,聯合縣內各中小企業舉辦雙選招聘會10餘場次,達成初步就業意向200多人。

同時,按照“促進黨員合理流動、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要求,依託縣流動黨員服務中心,在全縣1068個基層黨組織中全覆蓋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點,明確專門工作人員,配備相關設施設備,使流動黨員服務工作有載體、有組織、有場所。

加強動態管理 強化關懷幫扶

9月底,清平鎮清中路社區書記譚燕紅接到流動黨員陳秀娟的感謝電話,“謝謝譚書記了,孩子在20號出生了,是個大胖小子。要不是你幫忙,這孩子都不能順利在東莞降生。”

原來,陳秀娟與丈夫在廣東東莞打工,因不是廣東東莞戶籍,準生證必須在戶籍所在地辦理。但因種種原因,她不能回來辦理,於是在黨建微信群裡找到譚燕紅,請她幫忙辦理並郵寄到廣東東莞。

獲悉消息後,譚燕紅囑咐陳秀娟安心待產,社區會立即幫她辦理準生證並郵寄給她。很快,陳秀娟就收到了準生證,在東莞順利生產。

針對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這一實際,武勝縣通過建臺賬做好對接服務、建聯絡群做好陣地建設、指定聯絡人做好個性化服務的社區流動黨員動態管理機制,讓遠行的“大雁”與黨組織緊密相連。

“社區建立了社區流動黨員聯繫臺賬,掌握流動黨員基本情況、外出地址、聯繫方式、從事單位職業等,方便緊急情況的聯繫。專職社區工作者對流入地與流出地黨組織黨員也進行了及時溝通,核查對接,確保黨組織生活會順利進行。”譚燕紅說。

據瞭解,武勝縣各級黨組織加強與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門協調配合,建立完善溝通協調機制,認真落實流動黨員登記制度,目前登記入冊流動黨員3734名。全縣各級黨組織注重與流動黨員雙向溝通,及時掌握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瞭解他們“想什麼、幹什麼、要什麼”,積極開展流動黨員就業指導、技術培訓、信息諮詢、黨員交往等多層次服務,協調有關部門幫助其解決家庭、就業、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的困難。結合“1+N”幹部走訪幫扶活動,組織發動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開展訪貧送溫暖活動,走訪慰問流動黨員219人,及時關注流動黨員家庭留守人員的困難和問題,為其辦實事、辦好事216件。(武勝記者站 張施施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琴 周文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