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各交戰國半自動步槍的性能如何?怎樣排名?

通命


一戰時,蒙德拉貢、溫徹斯特1907型、毛瑟M-1916等半自動步槍,登上了戰爭的舞臺,但僅限於少量參戰國軍隊少量試裝而已,並未大規模地投入實戰,基本上都是栓動步槍的天下,因此,一戰中出現的少量半自動步槍可忽略不計。

二戰時,出現了日軍試裝的佩德森,研發成功但未裝備的四式;意大利軍隊測試的MX和裝備的M-1935;德國軍裝備的G-41和G-43;美軍裝備的M-1加蘭德和M-1941約翰遜;蘇軍裝備的SVT38和SVT40等半自動步槍。

以上半自動步槍,品種不可謂不多,但真正裝備數量較大,在軍中有較強影響力,對後世軍迷影響較大的,也就德軍的G-43、蘇軍的SVT40和美軍的M-1加蘭德這三把二戰最為有名的半自動步槍。

由於G-41貌似10發彈匣供彈,其實,供彈卻非常麻煩,那隻彈匣是固定的,需要將子彈從上機匣頂部壓入彈匣,導致前線的德軍甚至都不願使用G-41半自動步槍。

在繳獲了蘇軍10發彈匣供彈的SVT40半自動步槍以後,德國軍工才解決了10發供彈具的問題,改進下裝10發彈匣的G-41被命名為G-43,得以大量裝備德軍,由於有效射程高達800米,射擊精度又較高,裝上4倍觀瞄鏡時,德軍是將其當狙擊槍使用的。

G-43半自動步槍,火力比不上MP-40衝鋒槍,射程和精度又比不上毛瑟98K栓動步槍,因此G-43在德軍中未得到重用,特別是當德軍開始裝備30發彈匣供彈的Stg44突擊步槍時,已經是帝國落日了,因而G-43裝備德軍的數量並不多,一般也就配士官使用,普遍士兵仍然使用毛瑟98K栓動步槍。

SVT40中SVT的意思是託卡洛夫自動裝填步槍,是SVT38半自動步槍的改進版,主要針對故障率和生產成本做了改善,使用和莫辛·納甘步槍一樣的7.62x54毫米全威力步槍彈。

全槍較長有1.226米,配上一隻10發彈匣,重量超過4公斤,由於發射藥具有腐蝕性,射擊時煙霧特別大,對槍械汙染較大,不勤快保養的話,會導致槍的可靠性降低。

且SVT40結構過於複雜,維護比較困難,因此故障率較高,對於沒有多少文化,且缺乏系統培訓的蘇軍士兵來說,就不能很好地使用此槍。

由於每把SVT-40出廠時僅配3個彈匣,需要士兵攜帶一堆預先裝滿槍彈的橋夾,士兵們認為裝彈很麻煩,且戰鬥緊張不斷射擊時,彈匣根本不夠用,因此出現了蘇軍前線士兵寧可使用老舊的5發彈倉供彈的莫辛·納甘手動步槍,也不願使用先進的SVT-40半自動步槍的奇葩現象。

此舉,導致1942年蘇聯軍工停止了SVT-40的生產,轉而開足馬力生產陳舊落後的莫辛·納甘M-1891/30栓動步槍。

戰時蘇軍方面未將SVT40半自動步槍作為最優先考慮的對象,顯然與當時的作戰模式有關,距離200米內用波波沙41突突突, 400-600米內採用莫辛·納甘栓動步槍精準射擊,超過600米目標,則用DP-27捷格加廖夫機“大盤雞”輕機槍和DSHK重機槍來對付。

M-1加蘭德,二戰時裝備數量最大的半自動步槍,美國陸軍步兵班的標配製式裝備,除了班長的M-1湯姆遜衝鋒槍,架上兩腳腳充當輕機槍的勃朗寧M-1918A1/A2自動步槍以外,基本上步兵人手一把7.62毫米8發漏夾供彈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鐵血將軍巴頓上將認為此槍是二戰時最好的步槍。

作為二戰中大規模裝備的一把半自動步槍,M-1加蘭德在火力上足以吊打同期日軍和德軍大量裝備的5發栓動步槍式三八式和毛瑟98K,不同於一戰的塹壕戰,需要遠距離和高精準對射來決勝負。

二戰中,步兵的作戰範圍,大都是在400米以內,M-1加蘭德在這個距離內,其射擊精度非常高,儘管精度上比不過毛瑟98K和莫辛·納甘,但其射速和火力卻遠在5發手動步槍之上。

綜上,儘管與德制G-43和蘇制SVT40半自動步槍10發彈匣相比,美製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8發漏夾彈倉壓入方式供彈顯然要落後一些,且子彈容量也要少2發(10發VS8發),但就其半自動步槍的綜合性能來判斷,還是美製M-1加蘭德性略勝一籌。

德制G-43在採納了SVT40的10發下供彈匣以後,作戰性能也在蘇制SVT之上,因此,二戰三大著名半自動步槍的性能包括知名度的排行榜,應該是美製M-1加蘭德排名首位,德制G-43居中間狀態,蘇制SVT40則排在最末尾。


國平軍史


二戰中相對比較主流的半自動大致如下

美系:M1加蘭德,M1卡賓,M1941約翰遜

德系:Gew41、Gew43、VG1-5

蘇系:SVT38、SVT40

其他:ZH29、wz. 1938M、阿瑪格拉39


從後到前去盤,阿瑪格拉39意大利的半自動,槍管短後坐原理。但是產量就幾百支,而且彈種是新的7.35x51mm,然而意呆利壓根沒做好戰鬥準備,新彈藥供給不足,這把槍壓根沒怎麼在戰場驗證,所以不知好壞。但從槍管後座這種對精度不友好的設計來看,加上意呆利軍工的渣手藝,我覺得這玩意絕對不會優秀

wz.1938是波蘭的半自動,長活塞導氣式原理,槍機偏移閉鎖,這個搭配看起來還行,但是波蘭產量也非常小,缺乏實戰數據支撐,但德國佔領波蘭後並沒有重新開啟這批步槍的生產線,猜測這玩意不咋地

ZH29是捷克的半自動,和波蘭那把一樣是長活塞+槍機偏移,結構和ZB26機槍有點類似。同樣產量很少,當時張作霖的奉系少量購置了一些,但是它結構很複雜,價格昂貴,可靠性也說不上有啥優勢,所以同樣排不上號。

蘇聯的SVT38不談了,反正後來優化成了SVT40。這把槍在德國人和芬蘭人以及精銳毛子手裡表現不錯,短活塞導氣+槍機偏移閉鎖可靠性上不差,但是維護保養相對麻煩,零件數較多,在勤加清潔的情況下不錯,但是文盲毛子玩不轉。

SVT40的短活塞在當時是個比較大膽的應用嘗試,也影響了包括德國GEW43在內的後來一堆自動裝填武器

德國Gew41是個槍口集氣式的廢渣,被SVT40吊打之後改成了同樣使用短活塞的Gew43,但閉鎖是卡鐵擺動式,理論精度上略高於槍機偏移,但強度不及它。但Gew43生產比較急,或者說德國人早期沒有花心思在半自動步槍上,因此整體可靠性不高,口碑不如SVT40和M1加蘭德。

VG1-5在戰地5裡頭是自動步槍,但實際上它是半自動,這種德三末日時的武器想想就不會太靠譜。它的原理是特別奇葩的氣體延遲半自由槍機,這種原理後來只有在手槍上見過,(HK P7),既然後來後繼無人,那麼他一定有硬傷

美國約翰遜步槍是被陸軍淘汰的貨,四等人因為一時半會拿不到加蘭德,所以採購了一批。然而這種槍管後坐原理對精度不友好, 這對步槍很要命,所以我不喜歡它

M1卡賓的短活塞+槍機偏移從現代角度來看搭配很完美,整槍重量很輕,後坐力很可控,改成全自動也hold的住。是一把非常適合近距離、特種作戰的槍。只是.30卡賓彈威力弱了點,200米不到的有效射程,對掩體侵徹力特別低。


M1加蘭德作為當時第一批全面列裝的半自動步槍,肯定有他獨到之處。長行程活塞的可靠性和轉栓閉鎖的強度和精度都讓他非常適合用作全威力半自動步槍使。

整體結構比SVT40要簡潔很多,維護保養也相對方便(就是操作失誤容易夾手指)。唯一的缺點就是它使用漏夾裝填而非彈匣。美軍對其非常滿意,這也導致了戰後美國人只是將M1小改而成了M14。當年卡拉什尼科夫在設計AK之前試水的卡賓槍主要參考了加蘭德的結構,說以算起來AK裡頭也容了一些加蘭德的元素。


要讓我丟個排名:

M1加蘭德>SVT40>M1卡賓 其他都是醬油


瘋狗的輕武






傲翔鷹999



悟之隨筆


二戰中好像只有美國的m1加蘭德步槍是半自動的,其他的都是打一發,拉一下槍栓的栓動步槍,怎麼比較排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