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傑西·勒羅伊·科內拉:《新生兒大腦皮層的發育》一書中寫到:你的孩子在生命中的最初三年處於怎樣的環境,實際上將決定其腦的構造,他所經歷的事物越有意義、越具有連貫性和趣味性,他的腦也就塑造得越精妙。

寶寶出生後,大腦就開始飛速發展,出生後的頭三年是寶寶大腦發育的一個高峰期。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的重量約為350-400克,大約是成人腦重的25%。一歲時,寶寶的腦重量已經達到了出生時的2倍,也就是成人腦重量的50%,而2歲時寶寶的大腦重量已經達到成人的75%。除了腦重量的變化外,隨著感覺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腦細胞之間就會產生突觸來傳遞信息,而腦突觸的形成與大腦的發育是正相關的,簡而言之,腦突觸越多,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寶寶越聰明,後期智力的發展也會更迅速。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如何才能解鎖寶寶大腦的能力呢?

那如何才能刺激腦突觸的產生,讓寶寶的智力得到更好的發育呢?其實重在讓寶寶多看、多聽、多觸摸、多發現、多感受,這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會有很好的效果。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曾提出“用進廢退”理論,說的是腦突觸在反覆接受相同信息時會產生更多的突觸,但是如果所產生的突觸不經常刺激或者使用,它就會逐漸退化。

舉個例子來說,寶寶3歲前大腦可能有很多技能,但是比如寶寶的繪畫能力在今後的生活中完全沒有接觸,隨著年齡日益增長,寶寶掌管這部分技能的突觸就會斷開,以後如果想要在這方面頗有造詣可能性就會非常低。

3歲前寶寶的大腦發育就像是海綿,不斷的輸入,寶寶則會不斷吸收,而有些家長可能會問,3歲前寶寶的大腦不開發,以後再去開發可以彌補嗎?其實概率很低,就像我們熟知的狼孩,在狼群中長大,即便後來迴歸正常人群生活,但是很多技能也都退化了,沒有辦法像個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及早的幫助寶寶開發大腦就像是幫寶寶提前裝好了高配置的操作系統,這對於寶寶未來的技能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寶寶的大腦開發很重要

前面已經提到,開發寶寶的大腦,重要的是讓寶寶多看、多聽、多接觸、多發現、多感受,但是如何做才更有意義呢?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 感覺統合能力的鍛鍊

感覺統合能力其實是指通過感覺觸發大腦信息處理機制,從而整合信息後下發給身體其他器官的一個過程。這種機制可以有效建立起腦突觸、豐富大腦神經網絡。人類大部分的感覺和身體各部分的協同能力都是在嬰兒時期完成的。

感覺統合能力發育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味覺、 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感覺統合能力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是寶寶能力發展的根本。

寶寶如果感覺統合能力失調,會在三歲及以後表現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挑三揀四,身體協調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多種情況。感覺統合能力失調,一部分是因為遺傳,還有一部分就是因為父母對待孩子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個體的差異。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感覺統合能力有先天也有後天因素的影響

視覺、聽覺、味覺、 嗅覺、觸覺父母應該都比較熟悉,這裡主要說一下前庭覺和本體覺。前庭覺是影響寶寶成長髮育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前庭覺感受器位於內耳,包括三對互成直角的半規管,以及相同的球囊,橢圓囊,前庭覺感受器可以感受頭部任何位置的變化。

而前庭位於臉的正前方,鼻子、嘴巴、眼睛、耳朵正好能收集這些感官信息,然後通過內耳控制,傳達給大腦神經。感官信息和身體之間有著正確的聯繫,大腦控制身體可以做出正確的響應就被稱之前庭平衡。比如孩子寫作業時,需要視力、聽力和動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配合,如果孩子的前庭覺失調,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等情況。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前庭覺會影響寶寶平衡能力

本體覺是指感受肌、腱、關節等運動器官在不同狀態時產生的感覺,舉個例子來說,當人在閉上眼睛後依然可以感知身體的各個部位就是本體覺的一個功能。本體覺感受器位於肌肉、肌腱以及關節內,可以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縮、控制四肢的活動、調整關節的位置以及活動的速度等。本體覺失調會出現手眼協調能力差、聽寫不一、寫字能力差、語言能力遲緩、方向感差等情況。

總體來說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是多方面的綜合,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多鼓勵孩子的探索行為,不要因為怕手髒就阻止吃手、怕寶寶爬行不安全就拒絕讓寶寶到處爬、怕寶寶吃飯弄的到處都是就一直給寶寶餵飯,這些都會影響寶寶正常能力的發展,除此以外,父母和寶寶的交流方式也要採用正面的、積極的,不要總給孩子說否定詞,也可以促進寶寶感覺統合能力和大腦的發育。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父母早期的積極教育更有利於感統能力的發展

除此以外,精細動作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大腦發育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2. 精細動作鍛鍊

精細動作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在寶寶3歲前,精細動作的訓練可以提高寶寶手眼協調能力、促進寶寶手部的運動能力、提高寶寶手部靈活度,有利於刺激大腦突觸的產生,手部動作越精細,需要調用的腦部區域就越大,寶寶的大腦發育就更成熟,這也有利於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

精細動作主要是指憑藉手以及手指周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通過視覺、感官、觸覺等多方面配合的情況下完成類似“抓、捏、拍、擰、撕”等一系列動作的情況。

蒙特梭利博士說過,“孩子出生後的三年,其發展程度和重要性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孩子發展自我必須通過自身的運動和手的活動才能實現。”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精細動作也有利於寶寶大腦的發育

0-2個月,寶寶的雙手多為握拳狀,這一時期寶寶的小手常常緊握,如果觸摸寶寶的手掌時,寶寶會有無意識的抓握反射動作。這個時期父母可以把食指放在寶寶手心讓寶寶練習抓握,有利於寶寶雙手的運動。

2-4個月,小寶貝的手掌慢慢打開,有些寶寶這一時期開始有吃手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建議父母過於干涉,對寶寶的成長髮育有積極作用。這個時期隨著寶寶視力發展,寶寶手眼協調能力變好,開始主動嘗試抓握玩具。這一時期父母可以拿一些比較好抓握的玩具讓寶寶練習抓握,比如像曼哈頓球或者一些可以懸掛的玩具等。

4-6個月,這一時期的小寶貝已經可以用手抓到小腳丫,父母發現他們已經喜歡上了吃腳,同時這一時期的寶寶已經開始尋找玩具,父母把玩具放到寶寶跟前,寶寶已經開始自己去夠玩具,同時有些小寶寶已經可以把玩具左右手交換,這對寶寶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進步。

父母在這一時期可以多引導寶寶夠玩具,引導寶寶左右手交換玩具,比如寶寶左手拿著玩具,寶爸寶媽們可以用其他玩具輕輕敲寶寶的左手,看寶寶有什麼反應,有些寶寶會把左手的玩具扔了拿爸爸媽媽的玩具,而有些寶寶是會把左手的玩具換到右手來拿爸爸媽媽的玩具,真的很有意思哦。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很多6個月的寶寶已經會左右手交換了

7-9個月,這一時期寶寶的精細動作更加熟練,寶寶已經會用拇指和食指來捏取物品了,尤其有些精細動作發展的好的寶寶這一時期已經可以撿起黃豆等小物品。父母在這一時期多鼓勵寶寶用手,寶寶可能喜歡自己拿勺子、自己吃飯等等,父母可以多鼓勵寶寶食用手指餅乾,日常有人監護的情況下也可以訓練寶寶撿花生、撿豆子等來鍛鍊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需要額外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寶寶依然處於口欲期,任何物品寶寶都可能塞到嘴裡,陪寶寶鍛鍊時父母一定有認真監護,防止寶寶誤食細小物品而導致噎住等意外情況。

10-13個月,從這個階段開始,寶寶已經開始逐漸學會單獨使用每一個手指了,拇指和食指的對指動作也比之前更加熟練。這一時期開始寶寶已經可以學會拍手、拜拜等動作。父母從這一時期開始可以幫助寶寶練習戳洞遊戲,這種遊戲可以幫助寶寶去發現每個手指的作用,瞭解如何單獨使用每個手指。

13~15個月,寶寶這個階段開始已經可以搭積木了,小寶寶這個時候可以搭兩到三層積木,也喜歡亂扔東西,喜歡把桌子上的東西通通扔到地上等,這都是寶寶發育的一個過程。

父母在這一時期可以多引導寶寶玩一些搭積木的遊戲,平時寶寶活動時注意寶寶活動範圍的安全性。

2歲時,寶寶已經可以搭6—7塊積木成柱狀不倒塌了,這個時候寶寶已經會逐頁翻書、會轉動門把手等做一些比較複雜的手部運動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多引導孩子看繪本、搭積木、疊紙盤子等來進一步促進精細能力的發展。

3歲:這個時期的寶寶積木可以搭的更高了,很多寶寶已經可以搭9~10層積木不倒塌,也可以擺出各種形狀,寶寶這一時期也可以自己穿衣服,畫圖時已經可以畫出圓形和“十”字。這一時期的父母可以多引導孩子自己穿衣服、穿鞋帶、塗鴉、搭積木等,多種方式來引導寶寶精細動作發展。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繫鞋帶也很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

總體來說,寶寶手部精細動作對於寶寶手指靈活度、手眼協調能力、手腕的靈活度和穩定性以及雙手協調能力都有好處,而這些運動都需要調動大腦的指揮系統,對寶寶腦部發育也有很重要的意義,有利於寶寶智力的發育。

當然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育也離不開大運動能力的發展,所以寶寶的翻身、趴、爬、坐、站也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時刻,對精細動作的發展也有好處,父母也要多幫助和鼓勵孩子大運動能力的發展。

3. 語言能力培養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不僅僅是影響寶寶開口說話,對寶寶的聽覺能力、理解能力、社交能力、書寫能力都會有影響,而這同時也會刺激大腦的發育。寶寶的語言能力與父母的養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研究發現,經常和孩子說話的父母寶寶在兩到三歲時詞彙量會大幅增加。如果父母經常和寶寶說話,寶寶在一歲半到2歲時詞彙量可能會從200翻倍達到400及以上。

有研究表明,早期語言越多,未來學業表現更好,更有利於個性的塑造。有心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早期語言“環境”。

寶寶的語言能力是通過多聽、多練、多對話來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多與寶寶溝通可以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

0-2個月時,寶寶主要會發的音有“哎”,“啊”,“嗯”,“哦”等單元音,一個月後的寶寶有時候寶媽離開後還會發出各種“哎哎哎”的聲音,類似在呼喚母親,引起母親注意。

3個月時,有些寶寶已經咿咿呀呀話多起來了,這個時期父母可以在寶寶咿咿呀呀時積極的回應寶寶,就彷彿在與寶寶對話一樣。

4-5個月:寶寶這時候可能會偶爾蹦出一句“媽媽”或“爸爸”,也有可能是在哭的時候,這時寶寶的發音都是無意識的,並不會把“爸爸媽媽”和真實的父母聯繫起來。

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有些寶寶甚至會在八個月左右時類似有意識的喊“媽媽”或“爸爸”,還有些寶寶會“抱抱”,“寶寶”,“dada”,“不”等一些發音,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可以多與寶寶對話,說話時儘量讓寶寶看到自己的口型,有利於寶寶更快學習發音。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多回應寶寶更有利於寶寶語言發育

10-12個月:有些寶寶會在這一時期發更多的音,並逐漸去搞懂其中的含義。比如明白爸爸,媽媽指的是誰,明白抱抱的含義等。

12-17個月:這個時期寶寶已經明白一些詞語的意思,並且可以準確的說出一些詞語,寶寶甚至能夠在這個時期學著變換聲調,這一時期父母應該多跟孩子說疑問句,鼓勵寶寶多說話。

比如寶寶要喝水時,媽媽就可以詢問寶寶:“你是想要什麼呢?”漸漸的寶寶的詞彙量就會越來越多了。

18個月-2歲:這一時期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達到200個了,寶寶已經會喊出自己的名字,而且在這段時間開始,寶寶的語言能力呈爆發式增長,每天寶寶都可以新學10個甚至更多的詞彙,爸爸媽媽們在這個時期多引導寶寶看,多給看看看圖識物的機會,幫助寶寶拓展詞彙量。

30個月:這一時期開始寶寶逐漸開始區分“我”和“你”,這個時期開始寶寶已經會簡單造句了。

3歲:寶寶在三歲時,語言能力已經很好,寶寶會持續的與父母談話,也可以調整說話的方式和語調,同時這個時候開始寶寶似乎開啟了好奇模式,變成了“好奇寶寶”,父母在這一時期要做的就是不要嫌寶寶煩,多點耐心多回答寶寶的問題,和寶寶一起探索更多知識。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積極回應寶寶的問題

語言能力的培養雖然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但是每個人早期的詞彙量不同,大腦開發程度也有差異,對未來的學習也會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多與寶寶說話對於寶寶大腦的開發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要想寶寶智力好,早期的開發很關鍵,父母越關注孩子的成長細節,多對孩子加以引導,積極開發,才能讓孩子的大腦更強大。

奧利弗·詹姆斯(英國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一書中指出:“早期的父母撫育很重要,關乎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科學研究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表明,早期撫育為我們的皮質醇水平或左額葉腦電波模式設置了調控器。成長過程中的良好體驗可以重置這一水平,使之更健康,而不良體驗則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父母的積極教育、關愛和陪伴都會對孩子的大腦開發有重要作用,雖然每個孩子有個體差異,但只要父母用心、用情,在3歲前積極幫助寶寶開發大腦的能力,就一定會在寶寶未來的生活中收穫更多的驚喜。

0-3歲瞭解寶寶大腦發育規律,結合3大方向培養高智商寶寶

寶寶大腦有無限可能,父母的養育方式影響很大

我是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