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準 天下標準,事在“華為”

中國標準 天下標準,事在“華為”

得標準者得天下。

產業界的一種說法——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標準之爭被經濟學家稱作“贏者通吃”,誰掌握了標準,誰就佔領了產業制高點,贏得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對於一個國家,亦是如此。

君不見,寰宇崛起之大國,莫不是在各領風騷的幾十、上百年裡,牢牢把握住了世界潮流的標準之匙——15世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若不是掌握了最標準最經濟的航海技術,哪能率先從中世紀的垂暮中探出人類新文明紀元的曙光;17世紀,“海上馬車伕”荷蘭若不是在現代金融、商業、信用制度上制定了新標準,低地小國緣何能大鵬飛翔;隨後,英法德相繼引世界潮流之先,成為世界霸主,概莫得引領工業生產機械製造標準之利;至若美利堅稱雄,得人才之利、強電氣化新技術、乘能源之驅動力,是為大成之道。

時至如今,世界各國之間的標準制定,對國際經濟乃至社會政治格局的影響更加深刻。

21世紀,亞太的世紀,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偉大復興,成為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新引擎。既如此,引領世界標準,掌握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和公信力,是大國崛起之必須,是重器鎮國之底氣。

地處最大洲,面向最大洋。21世紀的中國起舞世界舞臺中央,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新領軍者。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一系列勇立世界科技發展潮頭的大國重器成為中國這個新引領者的發展底氣和崛起標識。依託厚重的基礎研發能力、卓越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強大的工程製造能力,荷載大國重器之上的一系列“中國標準”,業已成為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大國之所以成其大、重器之所以重千鈞”的壓艙石。

如今,三峽標準就是世界水電標準

高峽平湖,水龍飛舞。承載著中華民族百年夢想的三峽工程,如今已經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典範,成為世界水電發展的標杆。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指出,三峽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設成功,加快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去歲季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三峽工程並發表重要講話,評價三峽工程“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優越性的典範,是中國人民富於智慧和創造性的典範,是中華民族日益走向繁榮強盛的典範”。

這三個典範,同時意味著中國的科技發展和工程建設依託制度、憑藉技術,創造出了證明“中國為什麼行”的經驗和標杆。

在三峽工程建設、運行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三峽標準”名揚世界,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的一批科技成果,引領著三峽工程從“受制於人、求助於人”的弱面貌,走向“引領標準、幫助世界”的強角色。

“我們能自信地說,今天中國水電是什麼水平,世界水電就是什麼水平。”全國政協常委,三峽集團原黨組書記、董事長盧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正是三峽工程的巨大基礎帶動作用,中國水電已經從世界水電的跟跑者一躍成為全球水電的引領者。

如今三峽工程的巨型水輪發電機組、高壓電氣設備、大型金屬結構件、綜合自動化設備和高壓輸變電設備的製造,以及大型升船機、大型船閘和地下電站的建設等各個領域的建設運行標準,已成為世界高壩大庫型水電站建設的國際標準。

三峽工程因此被譽為水電工程的“百科全書”,如今,這部“百科全書”裡的“三峽標準”,不僅用在了中國國內金沙江向家壩、溪洛渡等工程建設之中,更是成為參建歐洲、南美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電站工程時的標準讀物。中國水輪發電機組設計製造能力,推動大容量、遠距離、高電壓輸電技術都已攀上世界最高峰。

曾幾何時,不掌握技術、不佔據標準的三峽建設何其艱難,三峽工程最早建設的左岸電站14臺機組全都是國際企業生產。今年9月,當記者隨同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委員考察團赴三峽工程採訪時,曾經參與當年建設過程的三峽集團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從別人手裡買設備難,要技術更難。而正是從這種艱難中,中國人體悟到了‘關鍵技術在手’的重大意義。”在三峽工程建設項目首次進行國際招標時,明確規定外方投標者必須與中方有資格的企業簽訂技術轉讓和分包協議,轉讓核心技術並進行技術培訓。

從“跟跑者”到“並行者”再到“引領者”,中國智慧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看到,除了發電設備,如今在航運翻壩能力上,“三峽標準”之高亦“當驚世界殊”。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的升船機,純“中國設計”“中國製造”的三峽升船機,獨創“齒輪齒條爬升、長螺母-短螺桿安全保障機構、全平衡一級垂直升船機”的技術方案,提升總重量1.55萬噸,過船規模3000噸級,全世界絕無僅有,在建設中連可供參考的基本標準都沒有。

記者觀察到,乘坐三峽升船機的重載貨輪僅用10分鐘便垂直下降100多米完後翻壩。據三峽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升船機好比翻越三峽大壩的“直梯”一般,整個運行過程相當平穩,一瓶打開的礦泉水放在船上可以確保一滴不灑。

“全行程高程同步誤差小於2毫米”“螺母柱安裝誤差5毫米以內”“設備運行噪聲不超過90分貝”……這些幾近苛刻的“三峽標準”,是體現“水平”的關鍵。

如今,中國領銜世界高鐵標準

三峽升船機的“高水平”,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了另外的一項測試——為了證明中國的高鐵有多穩,乘客往往喜歡用一個倒立的礦泉水瓶全程不倒來驗證。

毫無疑問,如今“復興號”高鐵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中國名片,不僅跑出了中國速度,更展現了高質量和高效益。從研發製造到施工建設,中國高鐵也給全球鐵路提供了中國標準,中國高鐵標準同樣已經成為世界標準。

2019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營業里程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總和,位居世界第一。

從當初引進時速200公里/小時的動車組,到自主研發350公里/小時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列車;從國人驚羨日本、西歐的高速鐵路“日行千里”,到高鐵技術大步邁向世界先進行列繼而領跑世界,成為世界高鐵標杆。這一切,即便是參與高鐵研發設計的鐵路科技工作者也感到始料未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趙紅衛認為,正是掌握了行業標準,中國高鐵才真正擦亮了名片。“標準工作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標準代表著產業發展方向。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只有參與標準的制定,才能搶佔市場制高點,掌握產業話語權。”

資料顯示,從2012年開始,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中國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工作。2017年6月26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率先在京滬高鐵兩端雙向首發,採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到84%,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與三峽工程相仿,中國高鐵搶佔“標準高地”,同樣依託的是以市場換技術,採取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模式。無獨有偶,當時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引進高鐵技術時,同樣是被傲慢所輕視的。

2016年7月15日11時20分,我國自行設計研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在鄭徐客專K426處以超過420公里時速交會而過。這次交會試驗,一舉刷新世界高速列車交會速度記錄。

中國標準引領著中國速度,世界高鐵界唯“日標”“歐標”馬首是瞻的年代一去不返。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今高鐵的前進動力已經不完全來自車頭牽引,引領高鐵技術獨佔世界鰲頭的是技術與標準,要想立於不敗,必須不斷自我鞭策、自我革新。趙紅衛介紹,“復興號”高鐵動車組的未來發展將從整車以及子系統技術發展兩方面發力,在綠色節能、智能化、減振降噪、地面防災等方面全面升級,繼續鞏固各項標準在世界的領先位置。

如今,5G標準“這波中國趕上了”

高鐵領跑世界,不僅體現在硬件標準上,與高速列車如影隨形的高速互聯網同樣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如今,基於高速互聯網開發的12306售票系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票務交易系統,一年售出的車票有30多億張,高峰日售出車票量達到1280多萬張、每秒售票超出1000張、訪問量超過了1600億次。

難以想象,如果沒有互聯網,火車站前購買車票的排隊人群是不是要比火車還長?而有了互聯網,如今人們無論是出行還是居家,都可以自主便捷地叫車點餐、訂房訂票,哪怕是菜市場買根香菜都可以瀟灑地“掃一掃”。

進入新時代,高速互聯的移動網絡,特別是中國5G標準已經領軍世界。如果把蒸汽、電力和計算機看做是前三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標誌,那麼以通信技術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術無疑就是如今這個互聯互通時代新工業革命的典型代表。

“過去幾十年裡,信息通信領域的產品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更新換代,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產生都會給行業帶來巨大震動,同時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雲勇此前在全國政協錄製的“委員講堂”節目中表示,5G的發展要放到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去看,未來5G會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5G賦能的GDP未來甚至可能佔據我國經濟發展半壁江山。

與三峽工程和高速鐵路相仿,中國的通信業同樣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2G時代,中國在通信領域,毫無國際話語權;3G時代,中國的危機意識漸強,開始起步追趕世界步伐;4G時代,中國開始並跑,TD-LTE的突破讓中國通信技術第一次成為了世界主流技術,但核心代碼卻“技不在手”。

5G來了,中國人再沒有讓機遇自指尖劃過。“早在2016年我國就已經開始進行5G相關技術試驗,5G標準完成了第一階段工作,中國發揮了很大作用,中國的標準文稿數在提交總量裡佔40%,而且有些標準是核心標準。”張雲勇介紹,“中國5G頻率將是全球最好,沒有之一。”

資料顯示,目前5G的標準立項共45項中,主要分為三大陣營,中國、歐洲、美國,其中中國立項21項、歐洲14項、美國9項、日本4項、韓國2項。而在這三大陣營中,中國的實力最為強勁,通過的立項數最多,處於領先地位,無論歐洲還是美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這波可叫中國趕上了!”今年兩會期間,一位採訪張雲勇委員的本報記者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

70年前新中國甫一成立時,連火柴鐵釘都叫洋火洋釘,即使是在中國生產也脫不了“洋帽子”的原因在於那是人家發明創造的,人家掌握著標準體系和話語體系。到如今,正是中國在高鐵、水電、核電、通訊技術、土木工程、航天運載、深海探測、量子通信、深空觀測、高溫超導、超級計算等方面獲得了標準話語權,引領了世界科技革命之風氣,繼而裝備到了一件件大國重器之上,才真正讓中國成為世界發展的新貴,中國人成為驕傲的追夢人,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挺直腰桿、揚眉吐氣。

標準在我,事在“華為”。

大事記

●高鐵:2019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6月26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率先在京滬高鐵兩端雙向首發,最高時速350公里/小時;2016年7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研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車組列車在鄭徐客專以超過420公里時速交會而過,刷新世界紀錄。2019年5月,設計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繼續刷新了人們對“中國速度”的認知。

●核電:中國核電的運行和建設水平國際領先,秦山一期30萬千瓦機組和秦山二期1號、2號、3號機組的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綜合指數為100分,排名世界第一。

●超算:2019年,世界超算TOP500榜單中有300多臺來自中國。2010年11月,來自中國的天河一號,首次代表中國登頂。自2013年6月奪冠之後,天河二號連續3年蟬聯榜首;2016年6月,神威·太湖之光登上榜首寶座。

●超導:如今,中國在超導應用領域同樣處於世界前列,鐵基超導研究領域被引用數排名靠前的論文半數來自中國。如位於合肥的“人造小太陽”——超導托克馬克裝置EAST,2018年再次創造可控核聚變實驗紀錄,實現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量子通信:2017年9月,“墨子號”衛星將光子傳送到北京和維也納,並生成量子加密密鑰,標誌著人類首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墨子號”標誌著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


記者:廉維亮 王慧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