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徐莊村來了個“張書記”修路、通水、搞旅遊...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

平原徐莊村來了個“張書記”修路、通水、搞旅遊...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

平原徐莊村來了個“張書記”修路、通水、搞旅遊...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

張曉(一排中)前往貧困戶家中走訪瞭解情況

見習記者 郭穎如 通訊員 董克禮

“自從去年張書記來了我們鎮徐莊村,村裡的變化那簡直是天翻地覆啊。”平原縣恩城鎮副鎮長李金霞向記者介紹道。

10月29日,在徐莊村自來水改造現場,記者見到了李金霞口中的張書記。初見時,張曉文質彬彬,說話間風趣幽默。瞭解後記者得知,他是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友協秘書處派駐到平原縣的,現任原縣恩城鎮徐莊村黨支部書記。

“以前只有貧困村這個概念,但是不瞭解,現在就是自己做一回‘字典’,真正瞭解這三個字的意思。”張曉說。

入村伊始,張曉迅速與平原縣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開展了逐戶走訪、調研,詳細瞭解村莊“兩委”班子,基礎設施、耕地狀況、村集體收入和發展存在問題等相關情況,全面吃透村情民意,並制定了兩年幫扶工作中需要打贏的“三大戰役”:完善村級治理、改善村莊基礎設施、推進脫貧攻堅三項重點工程。

平原徐庄村来了个“张书记”修路、通水、搞旅游...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路

張曉(中)在貧困戶家瞭解情況

平原徐庄村来了个“张书记”修路、通水、搞旅游...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路

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跟蹤幫扶工作

完善村級治理,健全組織黨建

“現在村裡發生了什麼,想要了解政策,我只要去公開牆看,基本就能弄明白了。”徐莊村村民告訴記者。

原來,在村內的辦事公開牆上張貼著村幹部成員分工,工作規劃以及村莊大小事務的處理情況供村民瞭解和監督。

然而,回想起剛到村莊,村民與村兩委你爭我鬥,黨支部軟弱渙散,曾讓張曉頭疼不已。“我那段時間,滿腦子想的都是,村莊歷史遺留問題太多了,怎樣才能妥善處理?村黨支部基礎薄弱,軟弱渙散,怎樣才能徹底扭轉局面?”張曉說。

為了儘快解決這一現狀,張曉通過各種方式,與村兩委和村民代表談心交流,迅速摸清情況,使村莊土地強耕強佔、虛報小麥植補、村級賬目混亂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得到了徹查和澄清,有效抑制了村莊不穩定因素。

在“強班子”的問題上,張曉不斷與村兩委討論商議,共同制訂完善了徐莊村管理制度,形成了制度彙編。認真組織實施“三務三資”陽光報告會;組織兩委幹部赴各地參觀考察學習。同時協調各方為村兩委捐贈辦公用品,進一步完善了兩委活動陣地。

“你們可能不知道,去年,光德州市各級黨委政府收到徐莊村幹部群眾匿名舉報信就多達19封,現在好了,在張書記的努力下,這種情況今年沒發生過。”恩城鎮副鎮長李金霞說。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確保村莊穩定的大局上,穩妥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同時,標本兼治、綜合失策,切實提升黨支部戰鬥力。張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令村民們滿意的答卷。

平原徐庄村来了个“张书记”修路、通水、搞旅游...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路

道路硬化方面,2018年,投資70萬元建設了村西、村中、村北3條1300米水泥路,建立起三縱四橫的村莊道路網絡。

平原徐庄村来了个“张书记”修路、通水、搞旅游...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路

拆除村莊閒置危房

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四大工程,切實為民分憂解難“張書記,忙著呢?有空來家裡坐坐啊!”走在徐莊村的大街上,不時有匆匆而過的村民跟張曉打招呼。雖然駐村才一年多的時間,但在村民心中,這個省裡來的扶貧幹部儼然已成為徐莊村的一員。

“張書記來了好啊,給我們修路,之前我們村裡是土路,坑坑窪窪的,一到下雨天出門就弄得滿褲腿都是泥,現在可好了,水泥路都鋪到家門口了,出門再也不用走泥路了。”說起張書記給村裡乾的事,老百姓們都是滔滔不絕。

張曉始終把密切聯繫群眾放在第一位,對村莊基礎設施情況進行全面摸查調研,制定了實施道路、排水、綠化、民生“四大工程”的總體工作方案。

“現在排水方面,我們已經建立了科學合理的村莊排水系統,解決了村莊雨季排水不暢的老大難問題;道路硬化方面,已經建立起了三縱四橫的村莊道路網絡。”張曉介紹到。

據瞭解,接下來徐莊村兩委還將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對標周邊村莊成功經驗,結合徐莊村實際和工作基礎,用足、用好30萬元省派幫扶資金,計劃完成村莊亮化,美化等工作。

平原徐庄村来了个“张书记”修路、通水、搞旅游...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路

為村莊購買的土豆種植機械

推進脫貧攻堅,幫扶村民增收致富

發展才是硬道理,徐莊村現有耕地2216畝,主要是露天耕地,主要種植作物是玉米小麥,每畝年收入1000元左右,農民收入亟待提高。

“說實話,我對村裡人的印象就是,他們很想賺錢,想富起來,但是沒有思路,沒有辦法。”張曉說。

為了轉變徐莊村現有的種植結構,為老百姓提高收入,張曉積極協調邀請省內農業專家到村莊實際調研,推薦村莊發展的種植項目。

最終,經過山東省植保站土豆種植專家孫作文博士和《農林衛視》中國農資秀欄目總製片人孫希超到村調研,對土壤進行現場取樣化驗分析,開闢出2畝村集體土地,試種了“泰山2號”高產土豆和一畝秘魯紫土豆。6月底,試種土豆喜獲豐收,每畝地單季毛收入超過6000元。

農業合作社在帶動小農戶、激活鄉村資源要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經營主體。

今年,張曉以村黨支部領創形式成立了徐莊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整合土地110多畝,開展土豆種植項目。併成功註冊“薯航”商標;邀請專業會計記賬公司,建立起科學的賬務管理系統;用好惠農扶貧貸款等政策紅利,爭取貼息貸款15萬元,切實降低了融資成本;與各網絡電商平臺建立了戰略合作,開展訂單農業管理,同時赴棗莊滕州和德州樂陵縣實地考察,赴樂陵和禹城購買土豆種植和收穫機械。通過統一採購、統一管理,機械化種植等措施,確保馬鈴薯品質和產量。

關於徐莊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張曉還給記者講了一件小插曲,其實去年年底,在合作社商討發展的時候,我們也遇到了不少阻力,記得當時我們是在村頭廣場,利用晚上大家湊在一起飯後乘涼的機會,專門給大家開會,講解合作社的優勢,下一步的發展規劃等等,但是仍然有不少農戶不理解,擔心種土豆賠了怎麼辦,認為還是種玉米小麥穩妥。因為我們有第一年的實驗種植,所以我請之前試種過的種植大戶徐存良現身說法,終於說服了部分群眾,加入合作社,跟著合作社一起幹。

今年3月,恩城鎮在馬鈴薯種植基地舉辦的最美鄉村萬人遊啟動儀式上“特色土豆採摘遊”一亮相,就吸引了山東、河北兩省遊客的關注。“一顆小土豆從農產品變成觀光采摘品,陡增的是價值提升的空間。”恩城鎮副鎮長李金霞說。當前鄉村旅遊越來越火,徐莊特色馬鈴薯種植基地與附近的旅遊資源為遊客備下了“大餐”,搭載第一書記農產品銷售網絡平臺、平原縣食安餐飲協會等多渠道開拓市場……叫響了恩城馬鈴薯採摘遊品牌。徐莊村通過發展特色馬鈴薯種植及採摘遊,如今已成為鄉村旅遊的招牌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