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電子煙同樣“啃噬”呼吸系統!權威機構發表全面綜述

自第一支電子煙問世至今,只不過十餘年的時間。而今,電子煙已經吸引了大批已經戒菸或正在吸菸的人群以及從未吸菸的年輕人。在他們看來,相較於傳統香菸,電子煙對健康似乎沒有太大的危害,不僅有助於“戒菸”,也是一種“潮流”。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電子煙並不安全。今年的“315”晚會上,就曝光了電子煙會釋放有害物質,危害吸菸者和被動吸菸人群的健康。近幾個月來,北美地區接連出現的電子煙相關嚴重肺病,則再次將電子煙的健康危害推向大眾視野。

近日,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資助研究、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加州大學、耶魯大學等頂尖高校的肺科醫生和科學家共同在BMJ發表綜述,對目前有關電子煙和肺部影響的科學證據進行了全面回顧。

BMJ:電子煙同樣“啃噬”呼吸系統!權威機構發表全面綜述

研究表明,無論對人體、動物還是實驗室研究中的肺部組織樣本,電子煙都產生了明顯的不利生物學影響,其效果與傳統捲菸相似。

使用電子煙的年輕人,呼吸系統症狀的風險增加,如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急促等。對成人而言,使用電子煙與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在原非吸菸者中這種影響更大。2019年夏季,美國報告了數百起與使用電子煙相關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例,至少有7例死亡歸因於使用電子煙。

使用電子煙將對整個肺部產生影響,即使是輕度的炎症也會造成損害,包括氣道炎症和肺泡損傷。越來越多的病例報告將電子煙的使用與影響小氣道和肺泡的嚴重炎性疾病聯繫在一起,如脂類性肺炎、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瀰漫性肺泡出血、組織性肺炎等。

此外,電子煙使用者的呼吸道症狀報告顯示,其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而且恢復較慢,表明免疫力受到影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讓電子煙口感更好,其中的各種調味香料也同樣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BMJ:電子煙同樣“啃噬”呼吸系統!權威機構發表全面綜述

在動物實驗中也有相似的發現,電子煙會使動物肺部損傷和免疫抑制的風險增加,如對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體外研究顯示,電子煙液體霧化後對肺細胞會產生一系列影響,包括損害氣道上皮細胞、免疫細胞、內皮細胞等功能,並影響下呼吸道的微生物組構成。

與吸菸有關的慢性或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肺癌和肺氣腫,通常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會發展發生。迄今為止,電子煙雖然已經流行了十餘年,但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的科學論證,甚至面臨諸多挑戰。研究團隊指出,科學證明吸菸致癌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就是一個值得警醒的例子。

[1] Jeffrey E Gotts, et al.(2019). What are the respiratory effects of e-cigarette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l5275

[2] Researchers publish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respiratory effects of vaping. Retrieved Oct 12 ,2019,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9/uonc-rpc093019.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