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患重病離世,他終身不娶,一生無兒無女,妻子侄女為其送終

須知讀書,即是窮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資於主敬,必賴於篤行。不然,則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馬一浮

讀書一事容不得半點馬虎,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雖是大多用在藝術上,但讀書一樣的道理。古人常說讀聖賢書,他們也對這些書抱著極大的尊敬,每每讀書時便焚香沐浴,或是最簡單的清洗雙手焚香,也因此書上不止沾有書墨香,還有焚香的香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最優秀的地方便在於,沒有任何指導全憑自己去尋覓書中的意思。或許與作者的心思有著偏差,但勝在擁有自己的理解。隨著年紀閱歷的增長,那些“初識不懂書中意,在讀已是書中人”的感覺也越發深厚。

妻子患重病離世,他終身不娶,一生無兒無女,妻子侄女為其送終

馬一浮,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能成為思想家自然學問過人,馬一浮出生的家庭對他讀書也有很好的作用。他的父親是一名知縣,母親是一位貴家小姐。古時候的選舉制度都是選賢舉能的,因此馬一浮的父親也是一名讀書人。

因為這樣的繼承,馬一浮本身也很聰明,父親為了教導兒子也為他請了教書先生,可沒過多久教書先生就放棄了,原因就是馬一浮的才能本就不用教書先生來教。剛開始他的父親也感到疑惑,決定自己來教,很快也瞭解到教書先生所言非虛,便讓他自己學習。

天才是由99%的汗水加上1%的努力,顯然馬一浮的天賦不僅僅只有1%,他甚至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水平。曾經和自己的老師一塊參加縣試,他卻高中榜首,老師也只能屈居於後。他還曾去上海學習英文、法文和拉丁文,深入研究西方的文化,學習先進的知識。

妻子患重病離世,他終身不娶,一生無兒無女,妻子侄女為其送終

這樣傑出的青年很快被人認識,於是就有人為自己的女兒留意上,這個人就是湯壽潛,他是一個有名的商人,同時也有很好的政治頭腦。在認定馬一浮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以後,他趕忙登門與馬一浮的父母商量婚事。門當戶對的親事,是許多人樂見其成的。馬一浮的父母自然對這門親事十分認同,兩家也相處和諧。

在商定日子以後,馬一浮和湯壽潛的大女兒就成婚了。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個人十分相配,一個文質彬彬,一個溫婉可人,婚後自然生活的極為融洽。當時的馬一浮不過十六歲,但那個時期的人普遍早婚,所以該有的擔當還是有的。可沒想到的是,馬一浮和妻子結婚沒幾年就要遭遇分離,原因是他的妻子身患重病,在未給馬一浮留下任何念想的情況下就去世了。

妻子患重病離世,他終身不娶,一生無兒無女,妻子侄女為其送終

古代人講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對於自己的身體他們極為愛惜,這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在妻子去世之後,馬一浮萬分悲痛的情況下續起了鬍子,也算是對妻子的緬懷。除此之外,他還表示自己不再娶妻,自此單身60多年

當時的社會混亂,妻離子散的比比皆是,但好多人很快從這個世態炎涼的境遇下活了過來,更有人再次組建新的家庭。馬一浮這樣的舉動,感動了身邊的所有人。得知自己的女婿有如此決心,湯壽潛很是過意不去希望可以把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他彌補,但被馬一浮拒絕了,甚至身邊的朋友看他一直孤單也為他抱惜。

眾人以為馬一浮很孤單,但他只是沉浸在他的世界裡罷了。辛亥革命時期,他就是一個思想先進的人,非常贊同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努力學習西方的哲學等等。我國的傳統藝術有很多,在書法上,因為習得很多風格而自成一派頗有自己的氣韻。

雖滿身才華,但蔣先生邀請他擔任官職時被他拒絕了。全民抗戰的那幾年,他身居戰後成為教書先生為國家的未來貯備人才。國家到了和平年代後,他擔任文化館館長。

可以說,馬一浮的一生全部在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妻子患重病離世,他終身不娶,一生無兒無女,妻子侄女為其送終

在馬一浮的世界裡,他的思想是先進的,《資本論》一書的第一引進人也是他。“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流著血和骯髒的東西。”就是書中的一句話。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碰撞的起始,中國文化在五四運動中遭受了全面否定,而西方文化的

“德先生”和“科先生”卻被國人奉為金科玉律。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任何一種文化沒有先進或是後退,只有糟粕和精華的區別。顯然,馬一浮很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接受著大量的中國文化,並且將他得到的這些文化發揚光大,還懂得用批判的意識去看待西方的資本主義。

要真正讀好書需要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站在牆裡看不見外面的世界,第二個階段就是站在牆外,但是在烏雲之下,這時候的讀書也是十分難熬的。可到了第三個階段,就能看到太陽突破雲層的燦爛,用科學解釋就是“量變產生質變”。無疑,馬一浮的讀書境界已經到達第三個階段。

妻子患重病離世,他終身不娶,一生無兒無女,妻子侄女為其送終

探究馬一浮的一生,在他輝煌燦爛的文化史書中,為妻子一直苦苦地死守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樣的堅持。在他生病垂危之際,妻子的侄女來擔當自己的女兒來為他養老送終。古語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馬一浮與他妻子得家人顯然成為了親密的一家人。

沒有妻子的牽絆,很少有家庭還會再繼續聯繫。甚至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已經不敢再輕易的散發善意,彷彿一軟弱別人就會欺負過來。每個人都恪守著自己給自己畫的圈子生活,也不過多幹預別人,甚至善意的提醒都很少,可謂是將這句話貫徹得徹底。

馬一浮的事蹟又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原來人與人之間只要用心親近,就可以貼得很緊。這個思想家他是當之無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