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懂車帝原創 產品] 按照我國對乘用車燃料消耗的要求,要實現2020年國產乘用車平均油耗降至5.0L/100km的《規劃》目標。在歐洲,2020年也將實施更為嚴苛的碳排放法規,車企如有違反,動輒需要支付幾億乃至幾十億歐元的罰款。在美國,大眾集團因“柴油門”累計繳納罰款已接近250億美元。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在全球一體的節能與環保法規要求下,各家跨國車企都在尋求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路線,不敢有絲毫怠慢。近日東風悅達起亞汽車舉辦技術論壇,重點介紹了旗下剛上市不久的全新一代K3 插電混動車型,也分享了該企業對於新能源技術的應用進展和未來方向。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新能源車主要應用以下幾種技術:

  • 48伏油電微混系統
  • 油電強混系統
  • 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包括並聯式、增程式(串聯式)
  • 純電動
  • 燃料電池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在與會的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宋健看來,插電混動是混動汽車發展的高級階段,之所以有節能優勢,主要是因為PHEV插電混動車型相比油電混動車型配置了更大功率的電機系統和更大容量的電池系統,因此:

1)電機可以在更廣泛的速度與負荷的範圍內工作,將發動機的工作區間縮小到更高效的範圍內,使發動機更加節能;

2)制動能量回收的區間擴大, 提高了制動能量回收率。

不過也並非電機功率越高、電池容量越大就越好,整車的自重、系統的整體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等也都不容忽視。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具體到全新一代K3插電混動車型上,它所搭載的動力系統由Kappa 1.6L GDi發動機與最大功率45千瓦的永磁同步電機組成,採用並聯式架構,匹配6擋雙離合自動變速箱。

在專業人士看來,一款混動車型專用的發動機,對於插電混動車的節能表現至關重要。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早在2015年,現代-起亞國際動力總成大會上,這臺最新的1.6L GDi發動機就已發佈亮相,是該集團首款集阿特金森循環、冷卻廢氣再循環(EGR)及長衝程特性於一身的發動機。其最大功率輸出達105馬力,峰值扭矩為147牛·米,發動機熱效率達到40%。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不僅如此,K3 PHEV匹配的永磁同步電動機最高可實現超95%的效率,搭配12.9千瓦時的動力電池組。其電池容量在同級車型當中,確實算是比較大了。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起亞K3插電混動車型擁有“純電行駛模式”、“混合動力行駛模式”和“發動機行駛模式”三種駕駛模式,智能適應路況。在城市道路時,車輛以純電模式行駛,保證平穩舒適的駕乘感受;而進入高速後切換至混合動力模式,車輛智能控制驅動方式,自動選擇最佳能耗的驅動方式。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綜合而言,在保證充沛動力輸出基礎上,不同路況用不同的駕駛模式保障了最高效輸出,從而降低了油耗。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官方數據顯示,全新一代K3插電混動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可達到80公里,混動模式下,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總續航里程為1080公里。作為參考,這款車的油箱容量為40升。

可以理解為40升油+12.9度電,能讓這款車的總續航達到1080公里。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而由於PHEV車型在國內擁有獨特的油耗計算方式,K3 PHEV的綜合工況油耗低至1.0升/100公里,當然數據歸數據,真正的油耗表現還需用戶日常駕駛去驗證,不同的用車環境、不同的駕駛習慣也都將對汽車的油耗產生較大影響。

在今年的成都車展 ,全新一代起亞 K3 插電混動版正式上市,發佈舒適版和智享互聯版兩個配置,補貼後售價為 16.68和17.58 萬元。作為參考,一輛1.4T DCT汽油版K3的售價為12.58萬元。

滿電滿油續航超1000公里?起亞K3 PHEV動力技術解析

簡評:

客觀而言,通過燃油發動機、電動機的高效運行區間搭配,結合能量回收系統,優秀的插電混動車型確實相比普通汽油車更省油,是達成節能與減排目標的良好選擇。那麼接下來,成本控制就是車企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了。

排放法規要求了車企的最低油耗平均值,但是對於掏真金白銀購買產品的用戶來說,“物美”還需跟“價廉”掛鉤。所以,就像最近公佈流量套餐價格的5G技術一樣,用戶非常認可但還是期待: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好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