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俗語也是有跡可循,別不信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俗語也是有跡可循,別不信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生長特點,也在暗示著孩子自己的發育前景,只有家長悉心培養,才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未來。

俗語曾雲:“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並不是完全地迷信,也是根據孩子發展不同時段的特點而言。從小的細節養成,直接影響著孩子成年之後的行為習慣及人生道路。

孩子的人生究竟是根據怎樣的發展經歷所決定的呢?

(1)、父母的看護,決定孩子以後的性格特點;

孩子0-3歲期間,是最需要父母關愛的。這一階段的孩子依賴性最強,需要父母花精力照顧得最多,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此時如果父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讓孩子收穫滿滿的家庭溫暖,讓孩子從小學會愛與被愛,有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俗語也是有跡可循,別不信

(2)、習慣培養,決定孩子以後的自理能力及社交範圍;

這個時期的孩子,日常生活習慣正在被建立。從日常的作息時間,到飲食習慣,從每日的遊戲內容到家庭行為教育,孩子點點滴滴都在吸收家庭給予的養分,也是孩子日後生活習性養成的形成階段。

父母的好習慣,正是此時言傳身教的最好傳授時刻。早睡早起、不挑食、整理等自理能力的培養都是此時開始的。

這就決定了孩子成年之後的生活方式及與他人的交流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交際層次,也能決定孩子未來更好的生活,所以對孩子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3)、家庭環境,決定孩子以後眼界、格局;

俗語有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講的就是家庭環境對孩子隱形人格的影響。

孩子此階段接觸、瞭解、認知到的一些事物,將會給孩子今後的人生產生原始印象和態度,對父母的職業有了自己的初步認識,會對這樣的職業有著格外的認同感,這就是孩子成年後最初的夢想。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俗語也是有跡可循,別不信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孩子此時的認知會深刻地印在腦子裡,或許並不是全瞭解,但今後的成長中,他會對最初接觸到的職業有先天的熟悉感,也會對這類人有親切感和信任度。

這也決定了他今後交往的人群,以及這類人可能帶給他的交流刺激。

(4)、設立規範,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很多家長認為,0-3歲的孩子還太年幼,不適宜講道理,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

兒科專家指出:孩子在0-3歲之間,雖然對父母所講的語言內容達不到完全的理解,但基本的可以做的事情,和不允許做的事情,孩子可以很輕易分辨出來。

此時孩子處於最懵懂階段,習慣於聽從家長的意見和指導,也是孩子明事理,聽從教導的習慣最佳養成時段。

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俗語也是有跡可循,別不信

這個時期培養孩子聽從家庭建議,可以為孩子之後成年,遇到人生路口,需要參考意見時,會仍能聽從家庭意見打下良好的基礎。

孩子的成長過程猶如建築拔一般拔地而起,每一層都有自己的發展特性,不同時期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

每一個細節就像每一磚每一瓦一樣,需要家長們一點點去添加,一點點去塑成,才能最後蓋出一棟雄偉壯觀的建築。

而0-3歲這個時期就是地基的奠定,將基礎打好,才能使上層建築更加穩固、宏偉,這也是解釋了俗語所說的“三歲看大”了。

家長們應該抓住這個重要的時間段,仔細栽培,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良好的基礎。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需要傾訴和解決,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