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说文解字》“辵”部的四个汉字:逾、遝、䢔、迮。其中遝、䢔、迮都是生僻字,只有一个“逾”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因此今天的重点汉字是“逾”。标题中的成语解释问题也请看“逾”字词条,其他不感兴趣的内容可自行忽略。四个汉字的详情如下:

1、逾。读音有两个:

(一)yú。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逾,进也。”形声字,本义是越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进,有所超越而进也。”《玉篇·辵部》:“逾,越也。”《书·禹贡》:“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贡品)从长江、沱水、潜水、汉水到达汉水,越过陆地来到洛水,再到南河。近现代汉语也用这个意义,比如鲁迅《斯巴达之魂》:“如长蛇赴壑,蜿蜒以逾峰后。”指波斯军队的队伍很长,超越了山峰。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波斯军队长长的队形)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如果女子)不等父母的安排,媒人的介绍,就自己钻洞扒缝互相偷看,甚至翻墙过壁去私会,那就要受到父母和社会上其他的人鄙视。后来,“逾墙钻隙”发展为成语,借以比喻对女子作挑逗的行为。这个用法,金庸先生《碧血剑》用过,第六章回目“逾墙搂处子,结阵困郎君。”袁承志翻墙带温青青离开,这里的逾墙,其实是用的《孟子》里的典故。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碧血剑》书影)

本义之外,逾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1)经过;经历。《龙龛手鉴·辵部》“逾,过也。”比如《书·秦誓》:“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我心里的忧虑,在于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2)超过,胜过。《墨子·法仪》:“巧者能中之,不朽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巧匠能切合五者的标准,一般工匠虽做不到这样水平,但仿效五者去做,还是要胜过自身的能力。又比如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著书逾十年,幽颐靡不推。”这里的逾,用的也是超过的意思。

(3)愈益,更加。清代刘淇《助字辨略》卷一:“逾,弥也,愈也,”比如《墨子·所染》:“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愈危,身愈辱。”不善于做国君的,劳神伤身,用尽心思,然而国家更危险,自己更受屈辱。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墨子像)

(4)远。《玉篇·辵部》:“逾,远也。”《汉书·叙传下》:“云廷许禹,福逾刺凤,是谓狂狷,敝这其哀。”颜师古注称:“逾,远也。”

(二)dòu。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这个读音下,逾有两个意思:(1)古量器名。也作“䉤”。《集韵·侯韵》:“逾,车米数名。”《仪礼·聘礼》:“门外米三十车,车秉有五䉤。”汉郑玄注称:“今文䉤或为逾。”

(2)通“偷”。苟且。《墨子·修身》:“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孙诒让《墨子闲诂》:“逾当读为偷,同声假借字,此与‘力事日强’文相对。”

逾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逾字的小篆写法)

2、遝。读tà。《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遝,䢔也。从辵,眔声。”形声字。本义是及。《广雅·释言》:“遝,及也。”《墨子·迎敌祠》:“城之外,矢之所遝。”孙诒让《墨子·闲诂》:“遝,旧本作还。王(念孙)云:‘还当为遝,谓矢之所及也。”意思是在城外箭能射到的地方。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城防攻坚时弓箭所及)

此外,遝还通“沓”,指纷纭聚积。《六书故·人九》:“遝,合沓拜进也,正当作沓。”

遝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遝字的小篆写法)

3、䢔。读h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䢔,遝也。从辵,合声。”形声字。本义是行相及。显然,这个字跟“遝”是两字互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䢔,遝也。行相逮及之意”王筠《说文句读》称:“䢔遝,叠韵字也。顾氏以为连语。”《玉篇·辵部》:“䢔,䢔遝,行相及也。”清代李调元有《观钱塘潮》:“䢔遝不闻市声死,群儿夸强弄潮水。”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钱塘潮)

䢔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䢔字的小篆写法)

4、迮。读z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迮,迮迮,起也。从辵,作省声。”王筠《说文句读》:“当云乍声。……钟鼎文皆以迮为作也。”形声字,本义是起。王筠《说文句读》:“迮迮,疑衍。《玉篇》《广韵》无之。”《玉篇·辵部》:“迮,起也。”

本义之外,迮还有很多用法,比如:(1)仓促。《集韵·铎韵》:“迮,仓猝也。”比如《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现在如果仓促地把君位给季子,季子还是不接受的。

(2)迫,迫蹙。《玉篇·辵部》:“迮,迫也。”《正字通·辵部》:“迮,迫蹙也。比如苏辙《和子瞻沉香山子赋》:“纷然驰走,不守其宅,光宠所眩,忧患所迮。”这篇赋是回复苏东坡祝福他生日的,所以,他感叹光阴流走,忧患迫蹙。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苏轼像)

(3)同“窄”。狭窄。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七引《考声》:“迮,狭小也。”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迮,俗字作窄。”《说文》没有收“窄”字,当我们用到窄字的小篆时,可以用“迮”替代(还可以以“笮”替代)。 陆游有诗《读渊明诗》:“渊明甫六十,遽觉前途迮。”

(4)阻止。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七引《苍颉篇》:“迮,止也。”比如《陈书·吴明徹传》:“明徹令军益修治攻具,又迮肥水以灌城。”这里的迮肥水,就是堵住肥水,然后用肥水之水灌城攻城。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本草纲目》)

(5)压榨。明代方以智《通雅·释诂·謰语》:“迮,压也。”比如《本草纲目·土部·黄土》:“一切伤损,从高坠下,及木石所迮,落马扑车,淤血凝滞,气绝欲死者亦活。”

此外,迮也用作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迮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239课:细说“逾”字

(迮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39,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