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扇子,相传其制作起于黄帝。从‘扇”字“户下从“羽”大致知道,扇子最初是用羽毛作的。《周礼巾车》有载,殷商时,王者用“翟雉之扇”。翟雉即长尾野鸡羽,这表明羽扇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汉以后,出现团扇,其或以铁丝,或以竹篾为框架,以素绢两面绷于框上,再施彩绘。汉成帝的嫔妃班婕妤所作《怨歌行》中,有: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到了唐朝,杜牧的诗中亦有“轻罗小扇扑流萤”,描写的是七夕节宫女孤独愁闷的生活景象,可见古代宫中团扇是主流,故而有“宫扇”一称。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北宋年间,折扇由日本僧人传人我国。因收折方便,且能一物多用,得以迅速流行。不仅宫廷上层人物中使用,亦极受士农工商人士欢迎。文人墨客于扇面题诗、作画,赋其高雅文学气息;巧匠巨师们精雕细刻,刺绣喷香,与其浓厚的艺术色彩。

此外,从质料看,扇子还有麦秸编织的、笋壳制作的、油纸制作的、木片制作的、象牙制作的等,品种不一,花样繁多。

作为描写贵族大家生活的《红楼梦》,自然少不得要提到扇子,文中,单单提到扇子的地方就达三四十处。

从种类上看,《红楼梦》中写得最多的是折扇。不仅公子小姐常用,丫鬟奴婢用,连优伶戏子也用。

当然也有贵气逼人的雉尾之扇,如贾元春归省中,行宫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其气派、其规格、其威仪,仅皇家可有。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宫扇,属上用物品。第二十八回中,元春给宝玉和众姐妹的赏赐中,都有宫扇。

此外,如第三十四回王夫人坐在凉榻上摇的芭蕉扇子,实际上是葵扇,无贵贱之分,是人所俱用之物。在贾府,仅王夫人一人使用过芭蕉扇,倒也是与人物的身分、地位、富贵有关系。这些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家庭生活的细节,给读者以真实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里,我们只说那几把极具某种意义的扇子。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使古代文人与扇结下不解之缘。相传王羲之最先在扇面上题字,而苏轼最先在扇面上作画,开了扇诗、扇画风气的先河。怡红公子贾宝玉,不喜欢正统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留意于诗词之间,常与姐妹吟诗唱词,以致“开社”切磋。

早在刚入住大观园时,宝玉因与众姐妹每日只读书写字,吟诗作画,好不快活,曾作了几首即事诗以抒心中之快意,不想当时有一等势力人,见是贵族公子宝玉所作,便到处抄录称颂。有被轻浮子弟“写在扇头壁上”,甚至还“有人来寻诗觅字,倩画求题的”,以致宝玉亦发得意,整日作这些外务,这就将富贵公子哥儿们的闲情写了出来,宝玉自是不例外的。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海棠诗社后,宝玉因喜爱几首白海棠诗,自己用小楷写在随身携带的扇子上,拿在手中“看着便易”。为此还被姑娘们教育了一番,宝钗亦道:

“你既写在扇子上,偶然忘记了,拿在书房里去被相公们看见了,岂有不问是谁做的呢。倘或传扬开了,反为不美。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

宝钗的一番劝辞,勾勒出一个封建淑女的思想意识,而让人甚觉得有意味的是,宝钗口口声声说着“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在贾府,其才情却与黛玉不分轩轾,宝钗的表里不一,于斯可见一般。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而重要的一层是,宝玉这种将闺阁女儿所作诗词带至府外的做法,不仅有给姑娘们带来名誉受损的可能,还可能因此招来“麻烦”,比如有人怀疑,宝玉几次转赠北静王礼物与黛玉,黛玉虽掷而不取,但根据作者的笔法,这北静王在后文必定要与黛玉有所纠葛。而北静王如何知道黛玉的存在的?大抵也因为宝玉这“题诗扇”,黛玉诗词风流纤巧,细腻别致,由诗推人,北静王必知黛玉是个才貌俱佳的奇女子,为此有纳妾之意,也是有的。这也是后话了。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端午节赏赐宫扇看似平常,但独宝玉与宝钗相同,细微末节之处表达了元春对宝钗的欣赏,暗含了“金玉良缘”之意。宝玉看了忙问:“怎么林姑娘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并让紫绡送去林黛玉挑。黛玉则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明明地将自己的心思告诉了宝玉。而宝钗呢?“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暗暗地将自己的想法藏在心底。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通过两柄上等宫扇,将宝.钗、黛的不同心态都集中描写出来,看似不露声色,实则表现了人物间的冲突。宝黛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志向上的,大观园内主仆上下尽人皆知。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第三十二回,宝玉与黛玉“诉肺腑”,两人情愫暗生多年,宝玉终于跟黛玉开了口,类似海誓山盟。黛玉听到一半,心下释疑,便走了。巧的是这袭人跟着宝玉出来送扇子,听了宝玉对黛玉近似癫狂的表白,吓得嘴里只叫“神天菩萨”。

见此,袭人便暗自度量,该用什么办法才能防止宝黛两人的“不才之事”,更巧的是,宝钗刚好走来,问及袭人再出什么神,袭人道:“两只雀儿打架,我看住了”。在袭人看来,宝黛这一对“雀儿”,她是看定了,觉不能让他们有在一起的可能。这才有了宝玉被打后,袭人为王夫人献言建策,想着怎么将宝玉搬出园子才好,所谓“君子防不然”。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巧的是,在滴翠亭,宝钗亦曾用扇子扑向一对玉蝶,想那世间,色彩斑斓,不一而足,作者却偏偏称这对蝴蝶是玉色,岂不是在暗喻,这对“玉蝶”就是贾母口中的“两个玉儿”?,而宝钗却要用扇扇之,意味着什么呢?

袭人和宝钗的扇,通“散”矣。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端阳节,晴雯为宝玉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说她蠢才,晴雯并不相让,反言“要 踢要打凭爷去”,“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气得宝玉浑身乱战。袭人来解围,也被抢白了一顿。跌坏扇子引起了三人的口角。晚上宝玉回来,晴雯的气还未消,要撕扇子听嗤嗤的响声。她先撕了宝玉递来的扇子,又撕了麝月手中的扇子,大笑一阵,痛快淋漓。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这“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作为一种乐趣,确如麝月所说是“造孽”,毁坏了这些好扇子。但正是这偏激乖张的行为,被借以反衬宝玉物为人用的价值观念,表现了他的叛逆哲学和不与世俗同见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晴雯任性娇憨、蔑视奴性、鄙视封建纲常的性格以及她对平等尊严的追求。违背常理的事情被用来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这是全书中最著名的情节之一。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古扇由于其制作精良,成为收藏者的珍宝,以致有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石呆子就是这么一个人,分明穷得饭都没得吃了,却珍藏着二十把古扇,而且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作扇骨的好扇。湘妃即湘妃竹,是一种紫晕斑烂的斑竹,相传是娥皇女英泪下沾竹而变,因此得名。棕竹并非是竹子,而是棕榈科的常绿小灌木,因其木质细腻坚韧,是扇骨良材。麋鹿是斑竹中一种,因表皮像麋鹿角纹而得名,是文人对它的一种美称。玉竹是黄金间碧绿的竹子,也称“金镶碧嵌竹”,是竹中珍品之一。

石呆子的这些扇子不仅扇骨名贵,而且“皆是古人写画真迹”。石呆子爱之若性命,别说要他卖,就是让他给你看一看,也不容易。贾赦想要,贾琏未能替他买来。贾雨村知道了,就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把扇子抄来,送给了贾赦。石呆子被强行勒索走了古扇,疯傻以致自尽而死。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在石呆子事件中,我们见到了贾赦、贾雨村之流凶狠恶毒、目无法纪的一面,也看到了贾琏善良敦厚的的一面,其知道石呆子被贾雨村所害之后,不顾贾赦恼怒,只是说道:“为几把扇子弄得人坑家败业的,不见得是什么本事”,为此还挨了贾赦的打。

而在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中,其中一出《豪宴》,脂批“《一捧雪》伏贾家之败。这出戏讲述的是一位叫莫怀谷的人在风尘中遇见一位汤勤的人物,并好心将其引荐于严世藩,不料汤勤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因看上了莫怀谷的小妾便下了杀心,挑唆严世藩讨要莫怀谷的一个玉杯,一番争斗下来,莫怀谷家破人亡。该情节与贾雨村为贾赦献扇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今日贾雨村能为贾赦献扇,他日贾家江河日下,不知贾雨村又该如何将贾家之宝献与他人呢?更有贾家因为石呆子一事摊上了人命案件,他日贾家被抄,此事必然有着推波助澜之势,将贾家推入万丈深渊。

细说《红楼梦》中那些意味深长的扇子

名贵古扇典雅高贵,然其上沾着百姓的鲜血,又令人触目惊心。作者以古扇揭露贵族、官吏的凶狠,从情节上又暗伏了贾府的衰败,小道具起了大作用。

好的古扇集雕刻、编织、书法、绘画、刺绣、丝织、装裱等艺术和工艺于一体,因而成为工艺美术中的佳品。葵扇的简朴、羽扇的高雅、团扇的妩媚、折扇的潇洒,分别得到了各种人物的喜爱,也被写进了文学作品之中。《红楼梦》对扇子的描写,不仅记录了清代制扇工艺的发展和贵族平民生活中使用扇子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作为作品中有机组成部分,起到了帮助点染环境、刻画人物、构思情节的作用。浓重的笔墨,使生活中五彩缤纷的扇子,在书中各具特点和魅力,给人以温馨的文化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