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在十八世紀中期的歐洲戰場上曾上演過如此滑稽的一幕,由於英國和普魯士聯軍語言文化表達的差異,英國步兵會意錯了普魯士統帥的意圖,結果兩個英國步兵旅莽撞地朝法軍中部的主力部隊衝去,然而當普軍統帥發現以後,他們已經深陷敵軍難以救援。

然而令普軍統帥萬萬沒想到的是,5000英軍步兵竟然在敵軍炮火的轟炸下,不僅抵抗了三個縱列高達8000法軍精銳騎兵的衝擊,甚至還一度反殺,令法國騎兵陷入近乎崩潰的境地,為最後的決勝取得了關鍵戰機。這場滑稽又離奇戰役便是發生在18世紀中期七年戰爭中的明登戰役。

一、來自法軍的威脅

17世紀中期,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結束並未能夠使歐洲各國得到滿意的利益,因而為日後的戰爭埋下了伏筆。當時普魯士趁亂搶奪了奧地利西里西亞,在隨後十年中奧地利忙於恢復,但從未忘記奪回祖地。後來,英國與普魯士的結盟令它們原有的盟友大為不滿,矛盾逐漸明面化,奧地利藉此機會聯合普魯士周遭主要國家,孤立並準備入侵普魯士。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可並非善茬兒,他為避免歐洲各支軍隊最終彙集,決定各個擊破,當務之急就是逼迫奧地利投降後,他好騰出手對付法國,然而科林戰役的失敗令他原本計劃一年的戰爭延長到七年,這邊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年戰爭"。更為糟糕的是,這場戰爭的失利,令普魯士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歐洲各國軍隊紛紛席捲而來。

腓特烈為了騰出手去對付普魯士西南的法奧聯軍,便命令在羅布西茨戰役和布拉格戰役中表現極佳的布倫瑞克親王抵禦普魯士西面的法軍。1759年,兩支法國軍隊已經威脅到德國西部。7月底,法國的萊茵軍團已經衝到威悉河,佔領一系列重鎮,並駐紮在明登,此時漢諾威面臨法國入侵的威脅。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漢諾威是英國在德意志西北地區的一塊屬地,是英王喬治二世的故鄉,英國政府對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另外一旦漢諾威失陷,普魯士西部的門戶也將被徹底打開,屆時忙於奔走作戰的腓特烈大帝將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為此,布倫瑞克親王費迪蘭德統帥著共計4.3萬的英普聯軍南下,想要擊敗試圖圍困明登的法軍。

二、法軍踏入"泥沼"

此時德孔塔斯元帥率領著法軍佔領了一個牢固的陣地。法軍的營地位於明登鎮西南的巴斯陶沼澤地的後方。此時法軍的布羅意公爵已經奉命成功從明登北部的東岸渡至西岸,而原本分散的法軍也紛紛向主營靠攏。隨後聯軍陸陸續續抵達了明登的西北地區,旺根海姆將軍帶領他的聯軍部隊前進到位於明登北郊的威悉河西岸的特騰豪森。費迪南德見到法軍的部隊正不斷向主營集結,意識到戰事不能再拖了。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然而,此時沼澤卻成功將兩支軍隊隔絕在南北兩側。如果法軍採取防守,此處無疑是絕佳地點,但奈何法軍必須擊敗聯軍,再奪取明登。而聯軍也因沼澤的阻隔,不敢貿然與法軍交戰。費迪南德親王此時戰略意圖,是想引誘法軍渡過沼澤,然後他在他們渡過沼澤時,令提前埋伏的聯軍攻擊法軍的後方。為此,他甚至打算以自己為誘餌,坐鎮明登北部的旺根海姆將軍的軍營中,引誘法軍前來。

可是,此時法軍卻率先坐不住了。此時德孔塔斯面臨兩方的巨大壓力,一是由於佈下渴望他能帶領他們創造輝煌勝利,二是法國戰爭部長貝爾埃爾要求他抓緊對敵行動。最終,沒能抗住壓力的德孔塔斯一步步走向前方的"泥沼"。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1759年7月31日,德孔塔斯命令法軍渡過新建的浮橋發動進攻,主力部隊的炮兵和擲彈兵營將在後方進行支援。與此同時,布羅意公爵則負責攻擊位於特騰豪森的部隊,令聯軍側翼失去庇護,進而,隨後渡過泥沼的法軍將負責進攻西面的法軍部隊。可是早在布羅意渡河時,法軍的行動都已被費迪南德親王獲悉。

三、烏龍的指令

翌日一早,費迪南德已將部隊分為八個縱隊,聯軍右翼是喬治·薩克維爾指揮的騎兵,緊接著是炮兵縱隊,隨後是位居中央的騎兵,接下來便是兩個炮兵縱隊和另一支騎兵,他們從西南向東北成弧形展開;其前衛部隊是安哈特··博恩伯格中將。隨後,除了薩克維爾的騎兵未能及時出動,其餘七個縱隊都已經奔赴了戰場。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最先遭遇激戰的是聯軍的右翼,由於薩克維爾的騎兵未能如期而至,只能由安哈特中將的前哨部隊對法軍西側至關重要的村莊哈倫進行進攻。此時法軍還在忙著從狹窄的八座浮橋渡河,未能有援軍及時有效支持這座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村莊。由於安哈特中將不懈努力與捨生忘死的戰鬥,以及英軍炮火的強勁支援,法軍在此處的部隊最終不敵,聯軍得以成功佔領哈倫。

此時,終於艱難地成功渡橋的法軍已經亂作一團,無瑕估計哈倫的戰鬥。而原本計劃擊退旺根海姆的法軍左翼的布羅意公爵也陷入了與聯軍的膠著狀態,可以說法軍過河後陷入了相當被動的局面。然而,此時聯軍軍隊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由於英德兩軍語言差異,導致英軍的兩個步兵旅會意錯了德軍統帥的意圖,盲目地向法軍中間部隊挺去。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由於沼澤地形的影響,法軍的騎兵被安排在了軍隊中央,當他們發現英軍沃爾德格雷夫旅和金斯利旅在朝著己方的騎兵部隊前進,不禁瞠目結舌。要知道,中世紀的步兵可不敢赤裸裸地迎著騎兵進攻,更何況這支騎兵部隊是當時歐洲大陸最精銳的騎兵。但當法軍發現縱然法軍炮兵的轟炸也未能阻擋英軍前進的步伐時,他們確信了英軍在"犯傻",於是他們當即把7500人的騎兵部署成三條戰線,以應對英國步兵。

四、英國步兵反殺法國騎兵

當時法軍共有63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120名騎兵。此時在他們面前不足五百米的地方,只有大約5000人,共計八個營的英國步兵,他們已經脫離了部隊,遭到敵軍炮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旋即法軍第一線騎兵發動了第一波衝擊,然而此時英軍並未出現絲毫慌亂,他們平日刻苦地訓練讓他們臨危不懼,井然有序地互相配合,展開橫隊隊列,對法軍精準射擊。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此時前方騎兵應聲倒地,後方的騎兵受到前方部隊阻攔,人仰馬翻。被縱然有少數騎兵成功憑藉勇氣和氣運抵達英軍面前,但也被英軍打翻在地,並與他們撕纏滾打。以往而言,這些馬上部隊並未如精銳近衛般有過近身搏鬥訓練,他們自然不會是近戰步兵的對手。隨著第一波騎兵匆忙逃回部隊時,第二線的騎兵也緊隨襲來。

可是英軍的訓練和紀律實在太過優秀了,他們能迅速調整部隊,並將槍口一致對準法軍。揮德孔塔斯將從哈倫撤下的八個步兵營對法軍右翼進行攻擊。千鈞一髮之際,金斯利旅的步兵也趕到了沃爾德格雷夫旅的面前,調轉方向面相右翼,只用3個營便擊退敵軍8個營,並未因敵軍人數過多而陷入慌亂。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就在兩軍步兵交戰同時,法軍的2000名精銳騎兵集中兵力對英軍左翼和後方進行衝擊。這次雖然他們總算令其中一個營遭受潰敗,但英軍又旋即轉身對騎兵再度射擊,面對英軍橫隊密集的火力,他們不得不敗下陣來。此時英軍這支先頭部隊的處境可謂是險象環生,士兵們已經筋疲力盡。但法軍騎兵的鬥志也遭受不小打擊,這支精銳的部隊實際上輸得太過徹底。

五、法軍徹底敗退

此時,原本擔心這支先頭部隊,並不對他們保有期望的費迪南德親王卻未曾料想到,這支英軍竟然創造了一個奇蹟,給了他如此巨大的驚喜。然而當他高興沒有多久,隨之而來地便是暴怒。因為此時英軍步兵已經令法軍中央戰線洞開,只要騎兵部隊抓住缺口進行衝擊,必將令法軍在所難逃。然而右翼的薩克維爾的騎兵部隊遲遲不動,他自己不進攻就算了,還不允許副手率軍前行。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由於聯軍的兵力有已經全部投入進了戰場,所以薩克維爾這支未曾戰鬥的騎兵成了取勝的關鍵因素。此時法軍縱然面對如此險境,卻也未曾放棄攻勢,甚至法軍剩餘騎兵又再度集結,並發動了兩次衝鋒,雖然這兩次衝鋒仍被聯軍打得抱頭鼠竄。

戰鬥到了最後階段,法軍仍是不死心。德孔塔斯命令法軍嘗試進攻費迪南德親王主力部隊的右側,但是仍被漢諾威營擊退。可是法軍應該感到幸運,若非他們被提前擊退,聯軍騎兵或許還能來得及迂迴到他們後方發起衝鋒。不管怎樣,由於法軍的頑強抵抗,以及薩克維爾部騎兵早先的不作為,法軍最終得以在聯軍眼皮下成功脫逃。

英步兵聽錯指令誤入敵群,打得精銳法騎兵懷疑人生,戰局由此逆轉

明登戰役的勝利令普魯士徹底解除了七年戰爭以來法軍來自西面的威脅,普魯士的境地得以進一步好轉。此戰中英軍創造了一個奇蹟,一支沒有後援的英國步兵竟然能在炮火之下抵禦三層陣線騎兵的衝鋒,並將其擊退。然而這看似奇蹟的戰鬥,其實並不能看做偶然新事件,因為這得益於平時英軍絕對嚴苛的訓練和豐富的戰鬥經驗。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大多看似奇蹟的事件其實都是源自有心的準備,倘若沒有多年的厚積薄發,縱然機會來臨,亦難以把握。正如中國近四十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沒有一代又一代人為之付諸心血,又怎能有今日經濟之騰飛呢?越是成績矚目,越要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地踏實做事,正如戰場上英軍那般"勝不驕,敗不餒",唯有這樣,不管是常人還是國家,方能走得更遠。


《七年戰爭和"外交革命"》 張附孫

《十八世紀的戰爭》 伊恩·威斯特威爾

《世界謀略大典》 吳井田

《世界文明史》 威爾·杜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