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撲食勢導引法對於我們能起到的作用是:疏肝解鬱

臥虎撲食勢導引法是模仿老虎的仿生導引法,與之相近的是東漢末年華佗所創五禽戲中的“虎戲”。

臥虎撲食勢導引法疏導足厥陰經筋,與此相應的是足厥陰肝經。中醫學認為:春季養肝,肝經的疏導尤為重要。

足厥陰肝的循行經過陰器,抵小腹。其常見病候有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及婦科等證。若其脈受邪,經氣不利,則胸脅脹滿,少腹疼痛。其脈上行者循喉嚨,連目系,經氣不利則巔頂痛,咽乾,眩暈。又因肝主疏洩,肝氣鬱結則情志抑鬱,肝火旺則易怒。

臥虎撲食勢導引法對於我們能起到的作用是:疏肝解鬱

【分解演示】

第1步(圖1)

動作要領:松靜站立。咬牙,舌抵上顎,雙目平視,調勻鼻息。

第2步(圖2、3、4)

動作要領:右腳向前跨一大步,兩手成虎爪狀,向前撲出。

兩手十指拄地,重心前移至手指和腳趾。

肩背平直,抬頭,張口,怒目。

第3步(圖5)

動作要領:重心前後移動,向後吸氣蓄力、向前吐氣開聲,虎嘯七次。

呈臥虎撲食右勢。

第4步(圖6、7、8、9)

動作要領:右腳收回,慢慢起身,兩手掌心相對向上導引。

舉過頭頂後,握拳。慢慢向下導引至肋間。

依次放鬆肩、肘、腕、手指。恢復松靜站立。

左勢與右勢相同,唯動作相反。左右各七次為一組。

【要點解析】

1、臥虎撲食勢導引法由兩部分要點需要掌握。

頭面部導引 通過齜牙咧嘴,活化面部神經。

軀幹部導引 抬頭,肩背平直,以腳趾為動力,向前導引成撲食勢,通過虎吼,平和肝氣。

2、中醫學認為:肝主筋,人體最大的筋是宗筋(生殖器)。

《素問·痿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堅持導引臥虎撲食勢,對房事過多,性功能減退有調攝作用。

【導引時機】

1.每天早晨、下午導引臥虎撲食勢七次,對虛火上炎有調理作用。

2.當焦慮、煩躁時,可擇無人處導引臥虎撲食勢七次,有平和肝氣、紓解肝鬱之效。

3.中老年人長期堅持導引臥虎撲食勢,可活化面部神經,有效防止面具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