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近期,筆者買到一份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縣地圖。這份地圖所囊括的範圍,不僅是現在的陸豐市,而且還包括陸河縣,以及揭西縣的五雲、上砂鎮;普寧市的大坪鎮、鮜溪鄉等。地圖上的相關文字顯示,此圖繪製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是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土壤調查所繪製的《廣東陸豐縣土壤圖》。調查製圖者是陳宗虞、朱達龍,繪圖者羅熊,比例尺是20萬分之一。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繪製的彩色陸豐縣地圖

據悉,1930年以後,中山大學農學院陸續對廣東省20多個縣進行了詳細的土壤調查,其中就包括陸豐縣。從這份地圖可以發現,當時他們的調查工作做得很細,對陸豐縣(含陸河縣等)各地不同的土壤成份通過不同的顏色在地圖上進行了標識。

通過這份舊地圖可以發現,陸河著名山峰——火山嶂,地圖上已經寫成這個名字了。而在此前的明清《惠州府志》《陸豐縣誌》等地方文史資料中,這座山的名字是“許公嶂”“許山嶂”,並無“火山嶂”之名。因此,這份地圖是目前所見到的文史資料中,最早記錄“火山嶂”這個名字的。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火山嶂、觀天嶂、羅經嶂,地圖上均有標出

同時,現陸河縣水唇鎮第一峰——觀天嶂,地圖上也已經寫成現在這個名字了。而在此前的明清《廣東圖說》《陸豐縣誌》中,這座山的名字是“官田嶂”。陸河縣河口鎮與陸豐市交界處的羅經嶂,地圖上也有標出,可見“羅經”這個名字當時就有了。不過,在同時期的其他一些地圖上,這座山的名字叫“老軍嶂”。據說,因為在海陸豐福佬話中,“老軍”與“羅經”同音,此山本名叫“老軍嶂”,後來逐漸被寫成“羅經嶂”。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陸河各鎮的許多地名都有標出來

陸河縣上護鎮的“米埕岡”“赤花排”;新田鎮的“三江口”;河田鎮的“後福村”“王屋排”“十二峽”;東坑鎮的鳳凰山、南昉;螺溪鎮的“黃竹塘”;南萬鎮的“桂皮坑”“獅蓋嶂”;水唇鎮的“黃塘圩”“雷打石”;新田鎮的“三江口”等,地圖上都有標識出來。此外,原屬陸豐的五雲鎮“盛塘”“白麵石”;上砂鎮的“七娘嶂”“桃子坪”等在地圖上也有標識出來。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地圖上有些地名與現在的寫法不一樣

其他陸河縣一些地名,則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水唇鎮的“螺洞村”,地圖上寫的是“圓螺洞”;螺溪鎮的“雞爪地”,地圖上寫的是“雞罩地”;南萬鎮的“神象山”,地圖上寫的是“烏面嶂”;新田鎮的“坪田凸”,地圖上寫的是“平天崠”;河口鎮的獅子嶂,地圖上寫的是“獅子咀”,在陸豐龍潭附近則標有“獅子嶂”;東坑鎮的“人字嶂”,地圖上寫的是“石公馬”。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這張地圖主要是調查陸豐(含陸河等)各地的土壤成份

一張泛黃的老地圖,承載了許多歷史信息。1949年以前,關於陸豐縣(含陸河等)的地圖很少。而且有的話也是黑白的,像這種彩色的地圖極其罕見。至於實物的話,就很難見到了。因此,這份民國彩色陸豐地圖,非常珍貴。通過這份地圖,可以瞭解陸豐(含陸河等)許多地名的歷史和演變。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罕見!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彩色陸豐(含陸河)老地圖

幽壹

2019年9月25日於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