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功劳有多大?对中国保全领土起到了多大作用?

历史飞扬


大概有960万平方公里那么大!

作为清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左宗棠从来都是一个如雷贯耳、举重若轻的存在。因为收复新疆的壮举,不仅左宗棠本人千古流芳,中华民族也因此而受益无穷!

那么,作为左宗棠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收复新疆到底是一份多大的“功劳”呢?这一光耀千古的操作到底对整个中华民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静夜史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分裂者

收复国土任何时候都值得大书特书,尤其是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而历史教科书上之所以将如此丰功伟绩浓缩为短短一个章节,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左宗棠收复新疆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历史事件。

除了有沙俄侵略者的穷凶极恶,阿古柏的狗仗人势,清朝高层的攻讦扯皮,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收复新疆是平定西北回乱的延续。

出于民族和谐与民族团结的需要,同治年间那场血流成河的民族仇杀被刻意淡化,3600多万亡魂似乎也成了过眼云烟。但这场叛乱带来的影响却从未消弭,包括陕甘两省回人比例的骤降。

在太平天国席卷东南半壁,捻军在北方搅得天翻地覆时,回人在杜文秀、白彦虎等人的煽动下发动了意在分裂清朝,自立为王的民族暴动,并导致超过3000万汉人被杀。而他们的所谓“起义”,对自顾不暇的清朝而言是真正的屋漏偏逢连夜雨。

更可怕的是,这些暴民还与国外势力勾结,清朝面临着西北沉沦的巨大危险。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左宗棠才主政西北,彻底评定陕甘两省的暴乱,而失败的白彦虎等人则西遁新疆勾结阿古柏。

所以左宗棠收复新疆,本质上是对暴乱的斩草除根。而通过展示清朝除恶务尽的决心和能力,使境内蠢蠢欲动的裂土分疆者收到极大的震慑,清朝得以基本维持了版图的完整。

2、提振了统治阶级的自信心

左宗棠收复新疆最大的作用不是夺回了166万平方公里土地,而是让清朝地主阶级认识到:清朝真的有能力维护自己的主权。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清朝在列强的轮番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昔日的天朝上国在西方列强的无情蹂躏下彻底梦碎,清朝不得不在挨打的屈辱中接受领土被不断蚕食的结局。

虽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被打痛后地主阶级及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但这场旨在自救的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地主阶级“技不如人”的自卑心态。

面对阿古柏对新疆的鲸吞,李鸿章等汉人官僚之所以高唱“海防论”,对西北失地置若罔闻,除了个人的私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认为新疆距离清朝核心太远,面对沙俄与英国的争相蚕食清朝根本就无能为力。

而左宗棠的成功狠狠打了这些悲观者的脸,从根本上提振了清朝统治阶级,尤其是慈禧太后的自信心。其后清朝在中法战争中的反击,在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事件中的强硬态度,都是收复新疆之战的红利。

而清朝在维持领土上的强硬态度,最明显的效果就是领土主权尽最大可能得以保全。

不仅如此,左宗棠的成功还极大提升了清朝统治者,尤其是慈禧太后的战略眼光。正是因为左宗棠据理力争,阐明了“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保京师”的高瞻远瞩,才使慈禧太后意识到这块看似荒凉的边陲之地对清朝的巨大作用。而慈禧太后对左宗棠的鼎力支持,也是左宗棠最终能夺回新疆的重要原因。

3、迟滞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潮

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让列强刮目相看。

从18世纪上半叶开始,鲸吞整个西伯利亚的沙俄便开始在中亚疯狂南下,并夺走了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而此时的英国在完全殖民了南亚次大陆后,也开始以阿富汗为跳板疯狂向中亚地区渗透,英俄两国在中亚的剑拔弩张,让新疆骤然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因为彼时的阿古柏投靠沙俄,加上沙俄野蛮侵占伊犁,这让清朝面临的局势极其被动。加上当时的清朝风雨飘摇,财政拮据,想要夺回新疆谈何容易?

也难怪当时的英国认为清朝难以收复新疆,英国公使威妥玛甚至直接向李鸿章建议将南疆划给阿古柏,将伊犁划归沙俄。而李鸿章不仅照单全收,还疯狂鼓吹新疆无用、清朝无能、妥协无罪、割地光荣。

正是在满朝哀鸿、列强看衰的情况下,得到慈禧太后支持的左宗棠老当益壮、抬棺出征,仅用两年不到的时间便消灭阿古柏,夺回新疆大部。

而为了拉英国调停,缺少财政拨款的左宗棠大量从英国借款,完成了收复故土的纵横捭阖。

而当左宗棠最终完成了列强眼中所谓的不可思议的壮举后,他们不得不对孱弱的清朝刮目相看,清朝所谓的“列强”之名也有左宗棠的功劳。在这样的情况下,列强对清朝的蚕食步伐也有所收敛。

概括起来,越是逆境中的坚持,越能彰显伟大之处。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不仅夺回了166万平方公里江山,维持了版图完整,更为后人留下了精神上的无尽财富。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毫不夸张地,当年要不是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今天的我们,再去新疆的时候可能要办理签证了。

1864年,清政府内忧外患,外有洋人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但更不巧的是,此时的新疆爆发了内乱。

趁着新疆内乱之际,中亚浩罕国的一个头目阿古柏在英俄等国的支持下悍然入侵新疆,占领了南疆、北疆以及乌鲁木齐在内的大部分地方。与此同时,沙俄又趁火打劫,占领了新疆的西部重镇——伊犁地区,并且和英国联手,妄图控制和霸占整个新疆。


面对新疆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并且将经费用于发展海防,理由是他们认为新疆乃一贫瘠之地,于国家来说,可有可无,对于李鸿章的这一观点,朝廷中的大多数人表示支持。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馥心之大患愈急。——李鸿章

但是,有一个人对李鸿章的卖国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就是左宗棠。他对于新疆问题提出了“海塞防并重”的观点,他认为海防固然重要,但塞防也不能放弃。

他说道: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目前新疆已经丢失,急需收复回来,海防威胁暂时是未来威胁,如果任由新疆丢失,则国永无宁日。

对于左宗棠这一观点,当时的军机大臣文祥予以支持,文祥说道:“新疆一旦丢失,连蒙古也会岌岌可危,而蒙古又是北京的屏障,万一将来危机蔓延至蒙古,北京又有何屏障可守呢”,在文祥的建议下,清政府最终同意左宗棠前去平叛,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收复新疆事宜。

1876年,清军在甘肃肃州誓师,正式率军进入新疆,开始了保卫祖国领土的战争。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他稳扎稳打,采取“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即先拿下北疆,再收复南疆,事实证明,他的这一作战方略是极为正确的。

7月21日,清军在左宗棠得力部下刘锦棠的率领下,率先向北疆发起了进攻,在此过程中,共歼灭叛军6000余人,而后对乌鲁木齐发起了进攻,乌鲁木齐的守军本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看到气势汹汹的清军,根本没有做过多的抵抗,便弃城而逃。至此,清军收复乌鲁木齐。

在收复了乌鲁木齐之后,清军士气大涨,乘势又对南疆发起了进攻。在收复南疆的过程中,清军不仅士气高昂,而且在左宗棠的英明指挥下,短短半个月时间,便接连攻克达阪、吐鲁番、托克逊三城,这时叛军头目阿古柏见大势已去,遂自杀身亡。


至此,随着阿古柏的自杀身亡,新疆大部分已经重新回到清政府的手中,同时也宣告了英俄企图分裂新疆阴谋的破产。

南北两疆收复后,摆在左宗棠跟前只有“伊犁”这座西部重镇了,而它还在沙俄的手中。但对于左宗棠这位铁血强人来说,纵然前面是万丈深渊,他也要跨过去,何况是小小的沙俄。

抬棺西征——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1878年,清政府就伊犁问题与沙俄谈判失败后,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要收复伊犁必须以武力震慑。

1880年5月,左宗棠以六十九岁的高龄,抬棺西征,兵锋直指伊犁。在左宗棠的大军压境之下,沙俄慌了,他们一方面调兵增援,虚张声势,另一方面又派人与清政府谈判。
△左公抬棺西征


前有曾纪泽虎口夺食,后有左宗棠大军压境,沙俄在清政府的软硬兼施下,不得不服软,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同意归还伊犁地区。

至此,被沙俄侵占长达十年之久的伊犁地区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对于沙俄的这一行为,一位英国外交官评论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是的,但这一切若没有左宗棠在背后支持,老毛子能把吃进去的吐出来吗?答案是不可能。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壮举,不仅为中国保住了16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更为他辉煌的人生履历上谱写了新的篇章,他的这种大无私的胸怀,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学习。


秦皇唐宗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劳有多大?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这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早就不属于中国了。



阿古柏入侵新疆,是趁着新疆内乱,后来又有沙俄和英国的支持,同时俄军又占着伊犁。如果坐视不管,新疆无非两个结局:第一,如被沙俄吞并;第二,在沙俄的策动下独立。

无论是哪个结局,中国都将要在近代损失六分之一的领土。



那么好吃的葡萄、哈密瓜,还得从国外进口才能吃到;那么广阔的自然风光,也都要办护照签证,大费周章,才能一览无余。

更重要的是,新疆有大量油气资源,这些也都要归于外人,着实可惜。

除此之外,丢失新疆的问题并不简单。一旦新疆有失,俄国又会贪得无厌,进占西北地区和蒙古,直至深入内地,甚至威胁京师。



以俄国人的虎狼心性,到那时候中国损失的可就不仅仅是这六分之一的领土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左宗棠收复新疆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达摩说


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复新疆,可以说是晚清时期中国取得的为数不多的胜仗,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满清政府延续了国祚,要彻底的阻止了新疆地区从中国出分裂出去。为中国今天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至于左宗棠收复新疆对于中国保全领土完整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真的很难估计和量化!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如果没有左宗棠坚决出兵收复新疆,就不会有新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

1840年,随着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表面上看似强大的清政府在与经过了工业革命进入现代化军事强国的英国面前表现出了无能为力和不堪一击的样子。这彻底的击碎了清政府一直以来在西方社会心中强大的形象。

随后清政府与英国之间签定了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以后,西方殖民者纷纷来华抢滩占地,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愈发危机四伏!英国、法国、荷兰、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沙俄、美国、日本都在其列!

沙俄在华谋取利益主要的侵略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北方大地区,从东北外兴安岭及库页岛地区到外蒙古地区再到西部的新疆地区,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外辱未平,内乱又起!当清政府在尽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时,中国的边疆——新疆地区在西方列强英国和沙俄的撺掇支持下开始爆发维族、回族暴乱!

最终,英国和沙俄先后支持的阿古柏政权最终胜出,英国和沙俄也因为支持阿古柏政权而获得了许多利益,阿古柏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南疆地区,事实独立已经形成!清政府统治者面对这样的时局不得不做出判断和决定!



当时的满清王朝统治者内部形成了两大阵营,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派认为西部边疆历来是化外之地,各种势力错综复杂,中原王朝难以对其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统治!而且这一次的阿古柏政权既有沙俄的暗中支持又能征善战驰骋沙场多年,因此清政府不如承认它的独立事实,不要为了新疆而耗费国力和军力!应该将国防的重点放在东部海疆地区!


但是左宗棠则又不一样的看法,新疆地区历来为中原王朝之重!守护住新疆地区,则中国的腹地安宁!而如果丢失新疆中国则失去西部屏障,彻底地暴露于西方列强的枪炮之下!因此主张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收复新疆!

最终清政府统治者决定派遣左宗棠为钦差率领军队收复新疆!左宗棠从甘肃出发时随行带着一口棺材!立志血洒疆场也要收复新疆地区,并且制定了“慢行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原则!逐步收复被阿古柏政权占领的城池,最终收复了新疆地区!



珞珈山的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左宗棠的功劳是极大的。

左宗棠剿灭西北回乱以后,主张必须收复新疆。

当时朝中很多大臣反对,原因很简单,没钱。

当时满清财政非常困难,已经入不敷出。在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之前,各省积欠陕甘军费已达2000余万两白银。

当时列强在中国沿海跃跃欲试,法军在几年后就发动中法战争。

当时沿海是中国的核心地域,也拱卫首都北京。这里如果丢了,满清估计就要灭亡。

这种情况下,李鸿章等人认为暂时无力兼顾西北的防御,尤其是顾不了新疆。

当时新疆已经被阿古伯控制,又有沙俄势力渗透,一旦开战恐怕需要多年时间,和巨额军饷。

同时,当时没有铁路,新疆又悬在西北,距离满清较为富裕的陕西省很远。

预计单单运输军粮到新疆(不谈打仗),能够维持数万清军的1年作战,也是需要惊人的巨款。

满清没钱,没有办法支持这种作战,看来只能放弃新疆了。

然而,左宗棠却力排众议。他认为新疆如果被放弃,假以时日必然被沙俄控制,就像外蒙古和黑龙江以北一样。

那么,到时候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都会处于沙俄的直接威胁下,对于满清是极为不利的。

没有新疆作为战略缓冲,沙俄还会继续东进,将西北一口口吃掉。到时候满清还是需要拿出巨资防御西北,得不偿失,还丢了新疆。

在满清政府表示军费难以解决时,左宗棠提出愿意自筹资金。

最终,朝廷拨款200万两,各省咬牙提供300万两,一共500万两就是朝廷全部拨款了。

左宗棠用尽全力,从洋人手中借来500万两,凑齐了第一期的军费。

但后续还有大约3000万两的巨大缺口,朝廷一个字也拿不出。

左宗棠使用了所有手段,包括耍无赖,最终三次从洋人手中借款1375万两,但还有1000多万两的缺口,最终又向中国富商半强迫的借了846万两。

这才凑齐了军费。

也就是说,左宗棠是靠自筹资金,借钱去收复新疆的。

由于军费匮乏,一切因陋就简。

65岁高龄的左宗棠抬着棺材西征,连自己的老命都豁出去了。

湘军官兵穿着草鞋单衣饿着肚子,翻越冰雪覆盖的天山,艰苦转战长达2年,击溃阿古伯5万大军以及逃到这里的白彦虎等军队,收复除了沙俄盘踞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可以说,这是近代历史上的壮举。

如果灭有左宗棠,新疆肯定就丢了。

阿古伯实力并不强,他的祖国浩罕汗国已经被沙俄占领,假以时日阿古伯不是被沙俄吃掉就是投降,到时候新疆肯定就被沙俄控制。

退一步,就算沙俄将阿古伯扶持成为外蒙古那样的傀儡国,中国也是干瞪眼没有办法。

沙俄一旦实际上控制新疆,就会像对待外蒙古一样,逐步让他脱离中国,消灭中国对他的一切影响。最终再搞一个假公投宣布独立,一口吞掉新疆。那么,中国领土又要少166万平方公里了。

左宗棠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萨沙


清朝收复新疆之战,亦称“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看这个别称就知道,清朝能够收复新疆,左宗棠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是新疆能够被收复的决定性人物,甚至不夸大的说,若无左宗棠在朝堂上极力要求动用武力去收复新疆,新疆能否成为日后的新疆省都是个问题。



同治三年(1864年),清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此时清朝内有太平天国运动、陕甘回民暴乱等起义,外有列强对清朝虎视眈眈,可谓是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此刻,清朝内外问题还没被解决,清朝的边疆地区又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动荡,这个地区就是新疆。

这一年,在太平天国和陕甘回民暴乱的影响下,新疆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清农民大起义。首先举起反清大旗的就是库车的维吾尔族农民,他们一起兵就抢先占据了库车县城,杀死库车办事大臣等清朝官员和库车郡王等维吾尔族封建领主,之后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天山南北,此时库尔勒、乌鲁木齐、昌吉、喀什噶尔、和阗、哈密、塔城、伊犁等地相继开始举起了反抗清朝暴政的大旗。



不过同以往的农民起义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起义军的首领就开始蜕变,他们变成曾经他们为之用性命做斗争的封建地主们。之后他们互相攻伐,曾遍布新疆的农民起义军,或被灭,或被并,最终只剩下伊犁、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等五个割据政权。

后,这五个政权为了争夺新疆的控制权,遂又开始互相大打出手,彼此厮杀不断。不久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最先抵挡不住,如此为了重新夺回主动权,金相印和司迪克向位于中亚的浩罕汗国求援。而浩罕汗国本就对新疆虎视眈眈,只是碍于清朝的存在,再加上没有理由,所以只得看着。此时,浩罕汗国眼见喀什噶尔的求援,自然不会错过,于是就让阿古柏同布素鲁克于1865年1月侵入新疆。



同治四年(1865年),阿古柏驱逐喀什噶尔首领司迪克,强占喀什噶尔新城。次年,阿古柏又消灭了位于和田的哈比布拉,从而占据和田地区。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又消灭了以库车为中心的政权,同年随着阿古柏势力越来越大,他背叛了浩罕汗国,自立为汗,建立哲德沙尔汗国。

同治十年(1871年),在阿古柏占据新疆半部的4年后,对新疆早已垂涎已久的沙俄开始与阿古柏,欲图瓜分新疆,不久沙俄就派兵强占中国伊犁地区。如此,随着沙俄、阿古柏相继侵入新疆,反应迟钝的清朝终于反应了过来,清廷政府开始认真讨论新疆问题。



最初清朝是命景廉、成禄等率军力图尽快收复乌鲁木齐等地,并令刘铭传率淮军出关,还令左宗棠“妥筹兼顾”。只是还没出关,刘铭传称病求退,接任的曹克忠因资质不够,所以导致军心不稳,最终只得取消出关计划,而成禄等将军,在出关后,还没与敌军接触,因纵容士兵烧杀抢掠,遂被左宗棠弹劾,不久被清廷下令判处斩监侯。如此,收复新疆计划被暂时搁浅。

1874年,日本侵台,中国海疆危机凸显,此时清朝面临着边防与海防的双重危机。如此这一年的朝堂上开始出现了海防、塞防的争论。李鸿章、鲍源深等人力主海防,主张暂时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以此防备列强的海上入侵。而湖南巡抚王文韶则主张塞防,认为:“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如丁宝桢、吴元炳等人都认为清朝现在最大的隐患是沙俄,而非日本。



当时海防与塞防之争,可谓是愈演愈烈,双方都相持不下,互不妥协。这个时候左宗棠站了出来,他提出应海防与塞防并重,若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更甚者还会造成“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这样的窘境,尤其招致英、俄的渗透。

最终在军机大臣文祥等朝中重臣的支持下,慈禧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决定派兵收复新疆。

在清廷决意收复新疆时,左宗棠在军事战略上,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即先收复除伊犁外的北疆之地,因为这里阿古柏的势力最为薄弱,然后再收复南疆。之后在进攻新疆前,要做足准备,不宜轻动,一旦粮草军备备足,战士训练完成,就立刻速战速决,不要有任何的迟疑,因为此时国库空虚的清朝负担不起这样长时间的会战,一旦消耗的时间太多,再让列强干预,清朝必败。



如此,在出征的前一年,左宗棠利用“兰州制造局”制造出了大量先进的枪炮,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而后左宗棠又在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为出征备足粮草。之后为了筹集充足的军饷,左宗棠先后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华商借款846万两。

最终在一切准备妥当后,1876年4月左宗棠正式出兵收复新疆。而后,仅用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新疆领土。之后又在1881年2月24日,在左宗棠的坚持,及努力下,清朝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此条约虽让清朝被迫割让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但却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这对于中国让人随意欺压的年代,已算是不小的胜利。



如此,随着新疆大部被清军收复,1884年11月17日,在左宗棠前后数次的提议下,新疆省正式建立,被外国占领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终被清军收回,并被合法拥有。

想想看,若无左宗棠的极力争取,若无左宗棠的英勇奋战,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土地恐终将被沙俄、英国所控,而后新疆到底将何去何从,真的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从这点来看,左宗棠对于中国领土的完整绝对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民族英雄。


澳古说历史


做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却是最硬的那个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国者。


在晚清浊世,曾国藩看到洋人软了,李鸿章看到洋人跪了,唯有左宗棠,威武不屈,丝毫没有奴颜婢膝的骇色。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刚正不阿,寸土不让。反投降、反卖国、反侵略可以说就是左宗棠的底色。

而这一切的最好注解就是指挥西征大军肃清在天山南北横行霸道阿古柏匪帮叛乱势力,进而用兵南疆,逐鹿北境,全歼阿古柏匪帮。

使得英国妄图利用阿古柏匪帮肢解分裂西北的企图,使得南疆重归祖国怀抱。

也正是因为左宗棠用兵新疆的胜利,迫使沙皇俄国也不得不在领土问题上最初让步,主动吐出了特克斯河流域,被沙俄非法占领达十年之久的伊犁地区,也被收复。

然而与左宗棠强硬甚至是强悍的作风不同,当时阿古柏匪帮在新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李鸿章却极力反对武力征讨阿古柏。

他的理由则是阿古柏有雄才大略且桀骜不驯,不是一般人能制服的了得,并进一步提出即使于丢掉西北,对于整个局势来说也不会伤到元气。

还说到“收回伊犁地区,还不如不收回的好!”至于说为什么,得了软骨病,见到洋人就像俯首帖耳,就像李鸿章说的,我的那些兵对付对付老百姓还差不多。

用来抵抗外敌雪耻去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英法俄力量强大船坚炮利,炮弹所至,无坚不摧,我们与人家打仗,肯定要吃败仗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予取予求,要什么给什么,不忤逆洋人的意思,尽量保证和谐的气氛。

这就是李鸿章,再说到左宗棠,他继承的是林则徐、魏源经世致用改革图存的政治理念。

在他看来新疆地区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既然是我们的土地,不管是还是贫瘠肥沃,寸土不能丢,阿古柏不过是个穷寇亡命徒。

只要发兵,不难荡平,坚持认为新疆之地尺寸不能失,至于说左宗棠说的对不对,当下的国人比之于当时反对的人更有发言权。

在中俄伊犁交涉的问题上,在北京出现了空前向上的氛围,大臣多能同仇敌忾,大骂崇厚卖国之余,也把李鸿章捎带上数落的没脸没皮。

李鸿章痛骂左宗棠:“煽动一帮穷书生、迂腐的小官吏,不顾大局安危,妄言国事,真是大逆不道!”


李鸿章说的对吗,你认为呢?


历史三日谈


左宗棠一直是被人们所低估的。近代人物中,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知道他们的人是远远多于左宗棠的。特别是曾国藩,几乎被人当做圣人来崇拜了,关于他的书籍可谓是不计其数。李鸿章过去名声非常的差,但是近些年来,名声好了不少。平心而论,无论曾国藩、还是李鸿章,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争议的。毕竟晚清那个朝廷,和太平天国相比,也好不了多少。

只有左宗棠是真心干了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那边是他排除万难,成功的收复了新疆。可以说没有他收复新疆,现在的局面是很难预料的。所以说左宗棠是新疆建省的奠基人。

很多人不太清楚新疆有多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新疆的面积是16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新疆占到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以上。我们有34个省级行政区,新疆至少相当于5个省的面积。

如果没有新疆,相当于我们一下子少了五个省,战略纵深大大被压缩。

但是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收复了新疆的左宗棠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屠夫”。比如某首歌谣是这样的:

左官保是屠夫,

戴上马安良军队把他追,

一追追到嘉峪关,

婆娘娃娃全跑黄河水。

所以说左宗棠是有点委屈的,毕竟收复新疆肯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他却因此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屠夫。

我们知道近代占我们土地最多的国家便是沙俄。当时的沙俄和英国都想吞并新疆,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他们的殖民地。

这个时候的朝廷出现了两种意见。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批人认为海上更为重要,因此主张放弃西北。他以“海防”为名,建议朝廷放弃新疆。

以左宗棠为首的一批人则认为需要坚决用兵新疆,收复失地。只有保住新疆,才能够保住蒙古和京师。

最终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意见。1876年,左宗棠成为了钦差大臣,此时他已经六十四岁了。

不得不说左宗棠还是能力非常强大,他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比如粮饷不足。当时朝廷从关税中给了他200万两银子,其余各省再拨300万两。当然,这些钱肯定是不够的。左宗棠广筹粮饷,又凑齐了500万两银子。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

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运筹得当,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消灭了叛军,维护了我们民族的利益。


历史是什么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我们虽然不能准确的评判左宗棠到底有多大的功劳,但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确实对后世和中国当时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19世纪中叶,英俄两国正在进行激烈的殖民地斗争,两国一上一下都渐渐的靠近了大清的边境,清朝如同一块肉骨头,被恶狼所觊觎。1865年,乌兹别克斯坦在英国的怂恿下对南疆进行非法侵占,并且发兵向北进军,这个举动引起了沙俄的注意,沙俄为了与英国对抗在1871年举兵占领了新疆的伊犁。两军对抗的不亦乐乎,可害苦了大清。此时的清政府,正忙于应对列强的侵略,根本无暇兼顾西北边境,俨然陷入险境。



此时,清廷出现了意见分歧,李鸿章偏重于海防,而左宗棠则主张加强西部的边防。左宗棠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极力向慈禧陈述收复新疆的重要性,终于慈禧被左宗棠所说服,西征的计划也得以确定下来。但是第一步走的就很艰难,当时朝中几乎没有人认同收复新疆这个提议,很多人都反对,因为一个字——穷。


满清当时的财政已经陷入了困境,各个省所积欠的军费已达2000万两白银,如果此时与沙俄等开战,需要更多的军饷,而清廷此时已经拿不出什么了。最后清廷勒紧裤腰带挤出了200万两,各省也咬紧牙关拿出了300万两,左宗棠就带着这500万两上路了。

1876年,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正式率军进入新疆,打响了保卫领土的战争,左宗棠稳重有谋略,作战过程中求稳求进,决定先拿下北疆,之后清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收复了北疆失地,然后趁热打铁对南疆发起了进攻。收复南疆的过程中,清军一路士气高昂,在左宗棠的指挥下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便攻克三城,逼得阿古柏自杀,粉碎了英俄想要占领西部地区的阴谋。

阿古柏失势,沙俄见势头不对,1881年,沙俄迫于压力便同意与大清和谈,归还伊犁。1881年初,中俄正式签订了《伊犁条约》,中国正式收回了对伊犁地区和特克斯上游两岸领土的主权,至此,新疆全境几乎全部收复,只有一小部分仍被俄国强制占领。


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他眼光长远,能够看到这其中对中国的利弊,他知道新疆绝不只是边塞荒凉之地,而是关系到中原命运的重要之地。新疆的得以收复,既阻止了沙俄和英国的阴谋,又使京师的安全性提高了。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收复新疆这一举动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左宗棠的功劳自然也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收复新疆,中国所面临的危险只会更多。


小姐姐讲史


1、时间: ,中国清光绪元年至三年间(1875-1878年) 2、经过: 光绪元年(1875年)5月, [3] 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为 ,帮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根据敌我情况和新疆地区的地理条件,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并花了近两年时间筹集军饷、采运军粮、整顿军队、改善装备,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作战准备。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从兰州移营肃州,准备发起进攻。当时,清军已有部分兵力驻守在哈密、 、古城、 等战略要地,与敌军相持。4月底,左宗棠命总理行营营务、湘军统领 率马步25营分批入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至此,清军出关总兵力有80余营,约六七万人。清军按先北后南的方针,决定首先收复南北疆的交通要冲乌鲁木齐。 得知清军西进的消息,急忙布置防御,令 得, 、 等分守乌鲁木齐、昌吉、 、 、 地等地,阻止清军南下;主力部署在吐鲁番和 ,阿古柏本人在托克逊督战。其总兵力约4万人。   1876年7月,刘锦棠率所部各营到达巴里坤,并进驻古城,7月底与金顺部在济木萨会合,谋攻古牧地。8月中旬,清军进扎古牧地城东和东北,用开花大炮轰塌坚固的城墙。8月17日,清军经过数天激战,占领古牧地,歼敌近6000人。   刘锦棠从缴获的敌方信函中得知乌鲁木齐守备空虚,决定除留两营兵力守古牧地外,主力迅速向乌鲁木齐挺进。8月18日黎明,清军出发。守卫乌鲁木齐的马人得、白彦虎未料到清军行动如此迅速,一闻炮声,即弃城 坂方向逃跑。清军收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及伪王城。盘踞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之敌如惊弓之鸟,未等清军进攻即弃城而逃,只有玛纳斯南城之敌负隅顽抗。从9月2日始,清军金顺部会同刘锦棠部, 荣全等部猛攻玛纳斯南城,11月6日攻克。至此,北疆地区除伊犁外,所有敌占据点全部克复。此时冬季来临,大雪封山,不便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清军决定暂停进攻,进行休整,待春天到来再向南疆进军。   收复南疆的部署,左宗棠根据敌方情况于1876年11月初即已拟定,阿古柏在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部署重兵,加强防守,其本人则坐镇喀喇沙尔指挥。左宗棠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三路并进的作战方案:刘锦棠、广东陆路提督 、记名提督 各部克复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打开南疆门户,然后乘胜西进,收复所有失地。具体部署是:刘锦棠部由乌鲁木齐南下攻 ,为北路;张曜部由哈密西进,为东路;徐占彪部出木垒河,越天山南下,为东北路。张、徐两部协力攻取吐鲁番,得手后,立即攻托克逊。   1877年4月14日,清军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开始向南疆进军,刘锦棠率主力1万余人及开花炮队由乌鲁木齐南下,16日进至达板外围,乘守敌不备,迅速完成对该城的包围。4月18日,清军打退增援之敌,在达坂域外增筑炮台。4月19日,炮台筑成,清军用开花大炮轰塌城中大炮台、月城和城垛,击中敌弹药库,敌军死伤甚众,企图突围,被清军截杀未逞。敌守军在清军强大攻势面前只得投降,达坂城遂克复。这一战,清军共击毙敌军2000余人,俘敌1000多人。与此同时,张曜部和徐占彪部在盐池会师后,于4月21日克七克腾木,22日克辟展,25日克胜金台,向吐鲁番挺进。4月26日,刘锦棠部攻克托克逊。随后,张、徐二部在罗长祐部湘军协助下收复吐鲁番。至此,清军三路并进,未及半月即收复三城,为彻底打败阿古柏创造了条件。南疆人民纷纷起义,反对阿古柏的反动统治。阿古柏见大势已去,于5月下旬逃至库尔勒自杀。其子伯克·胡里在喀什噶尔称王,继续顽抗。   1877年9月,清军挟连克三城余威,乘秋高气爽之际,开始部署收复南疆八城之战。刘锦棠率马步32营为前锋,张曜率马步16营为后队,共2万余人,向西挺进。敌守军放弃喀喇沙尔和库尔勒西逃往库车。刘锦棠根据敌西逃库车,立足未稳等情况,决定亲率精兵追击。10月15日,刘锦棠率2000精兵追至布古尔(今轮台),击败敌骑千余。10月18日,追至库车城外,发现大量敌军。刘锦棠在随后跟进的后队到达后,猛攻库车,敌军大败,白彦虎率余部向西逃跑。清军收复库车。   10月19日,刘锦棠继续西进,21日抵拜城,22日在铜厂大败白彦虎军和伯克·胡里军。24日,清军克阿克苏城。26日克乌什。至此,清军在一个月内驰驱1000公里,连克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   清军的破竹之势,使盘踞在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叶噶尔)的敌军惊恐万分。和阗叛军呢牙斯向清军请降,并主动率兵围攻叶尔羌。伯克·胡里率兵自喀什噶尔增援叶尔羌,打败呢牙斯。但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乘机反正,率数百满汉兵民占据喀什噶尔汉城。伯克·胡里赶忙回救喀什噶尔。何步云派人向刘锦棠乞援。刘锦棠当机立断,决定不待张曜全军到达,便分兵三路前进:一路由余虎恩率步骑5营从阿克苏取道巴尔楚克(今巴楚东)直趋喀什噶尔为正兵;一路由黄万鹏率骑兵6营、张俊率步兵3营,经乌什取道布鲁特边境,出喀什噶尔西为奇兵,约定于12月18日两路同抵喀什噶尔;刘锦棠自率一部经巴尔楚克直捣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策应攻取喀什噶尔。12月17日,余虎恩、黄万鹏等部齐至喀什噶尔,当晚一举收复该城。伯克·胡里、白彦虎率残部逃入俄境。12月21日,刘锦棠收复叶尔羌,24日收复英吉沙尔。1878年1月2日,清军克复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伟大胜利。 3、结果: 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 4、影响和意义: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粉碎了英、俄企图肢解和侵吞新疆的阴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