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一、悲惨的童年

1859年1月7日,冯国璋出生在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

冯家原是村中大户,其祖父冯丕振,家境富裕,有地300亩,为该村四大户之一。其父冯春棠,因科举落榜,精神失常,又因遭天灾,家道逐渐中落。冯国璋有胞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他7岁入本村私塾读书,5年后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里铺毛公书院读书。

冯国璋年幼聪颖,心宽志远,性情豪放。童年在家乡私垫读书,1876年结业,考试名列前茅。在堂叔冯甘棠的资助下,1881年,冯国璋到保定莲池书院进修两年。因家境艰难,1883年辍学回家。为了找寻出路,冯国璋于1884年在经叔父介绍后,未告别父母妻子,只身去大沽口投淮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二、刻苦、努力的生活

1884年,25岁的冯国璋只身来到大沽口淮军直字营,通过在该营任文书的族叔介绍,入伍当兵。因冯国璋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经常帮助士兵书写家信或帮伙房记账,人缘不错,亦取得了该营统领刘祺的信赖。

1885年,冯国璋入淮军直字营当兵。经刘保荐,冯国璋进入天津武备学堂,习步兵科。该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培养淮军中下级军事人才于1885年创办的,冯国璋是该学堂第一期学员。在学习期间,他曾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特设数学附生额,因他擅长算术,考中秀才。后返回天津武备学堂继续学习军事。冯国璋学习刻苦,精通枪炮阵式,熟习营垒作业,各科成绩优秀,曾得到该学堂总办荫昌和德国教官的赏识。

1889年7月,冯国璋从该校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冯国璋已届而立之年,他不安于现状,想大立军功,出人头地,于是在1893年进入聂士成军中效力。

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冯国璋曾随聂士成赴东北和朝鲜等地考察和测绘地形,为时半年,跋涉数千里,餐风宿露,历尽艰险。所达之处,对山川要塞均用新法绘图说明,地形地物,了如指掌。

所搜集的资料以聂士成之名编成《东游纪程》一书,由冯国璋任注说编辑,及至第二年聂士成率部在朝鲜和东北等地抗击日军时,这部著作发挥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故此,冯国璋得到了聂士成的垂青,被任命为该军军械局督办。

甲午战争后,冯国璋得聂士成保荐,以清朝驻日公使裕庚随员身份赴日。冯国璋在日本期间,为考察日本军事,结交了日本军界人士福岛安正、青木宣纯等人,并博览大批近代军事著作,取得了大量有关军事教练的资料,不舍昼夜,抄录和整理了几大本有关军事训练和近代军事科学发展的“兵书”,冯国璋亦因此大长才干。

三、小站练兵,寒鸦变凤凰

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1896年,冯国璋回国后,将精心整理好的笔记资料呈送聂士成,聂士成又转呈袁世凯。当时,袁世凯正在积极筹办小站练兵事宜,急需军事教学人才,见到冯国璋所整理的军事资料如获“鸿宝”,再加上为了避免朝中满族亲贵们猜忌,袁世凯请曾任北洋武备学堂总办的旗籍陆军大臣荫昌推荐新军骨干。荫昌为袁世凯推荐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梁华殿四人。这四人中除了梁华殿在一次夜操中失足跌落河中溺死外,其余三人全部成为袁世凯在军事方面的得力干将。冯国璋自然也成为袁世凯心腹干将。

四、北洋三杰由来

袁世凯为了在德国人面前出风头,决定举行秋操,命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昼夜加紧操练军队。1900年秋,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湾总督一行抵济南观操。

总督在袁世凯等人的陪同下登上观操台,只见军旗一色鲜明,队伍整肃精壮,军威凛然。时冯国璋发出洪亮的口令,队伍“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立如直木”。

总督当面称赞冯国璋、王士珍、段祺瑞为“北洋三杰”。这“三杰”,又被人指为袁世凯的“龙、虎、豹”。自此,王士珍被推为“三杰之冠”,始称北洋“三杰之龙”。(也有冯狗这一说法)

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五、北洋中坚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15日,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16日,他的女婿、参加反袁斗争的南京第八师师长陈之骥,率少数卫兵偷偷过江向岳父投降。

陈将南京群龙无首的混乱情况及其设防布局向冯国璋作了详细汇报。冯国璋喜形于色,对陈之骥说:“你提供的情况很是重要,待我挥军渡江,我俩里应外合,攻下南京,给你立个首功。”随后,冯国璋会合张勋的辫子兵及刘冠雄海军,部署了联合攻克南京的作战计划。

南京陷落,“二次革命”宣告失败。袁世凯深知南京虎踞龙蟠的战略地位对他控制南方至关重要,因此他本来打算在攻克南京后任命心腹大将冯国璋为江苏都督。

然而事不凑巧,因为冯国璋在攻占南京前夕,允诺了张勋提出的“先攻入城者为都督”的协议,张勋不惜辫军惨重伤亡,抢先一步攻入南京,冯国璋只得保举张勋为江苏都督。然而张勋治军无方,终引出“南京交涉案”。于是袁世凯于12月16日任命冯国璋出任江苏都督,并于第二年授予宣武上将军。

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六、公开反袁

在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冯国璋听闻袁氏父子在京策划帝制的消息后,十分惊讶。经与周夫人商量,决定进京了解内幕,1915年6月亲赴北京谒袁。冯国璋回到南京后,北京“筹安会”即公开倡导恢复帝制,冯国璋不敢不信又不敢全信,只得去密电向反对帝制的总统府机要局局长张一磨询问,不久得到“事出有因”的答复。冯国璋深感受骗,便愤愤不平地说:“他哪把我们当自己人呢?他的做功倒真不坏!”从此,冯国璋与袁氏的矛盾逐渐尖锐化。

1915年,12月25日冯国璋鉴于全国讨袁运动兴起,也就不再装病了。

1916年,3月9日致电袁世凯销假视事,从此放开胆量,公开反对帝制,遂成为“北洋派中反对洪宪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导致护国战争爆发,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四分五裂,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忧惧而死。在此过程中,冯国璋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七、代理总统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戴溥仪复辟,黎元洪避入日本公使馆,致电南京请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维护共和。

冯国璋于7月3日通电全国指出:“国璋在前清时代,本非主张革命之人,国璋今日之不赞成复辟,亦犹前之不主张革命,彼(指张勋)恃京师为营窟,挟幼帝以居奇,手握主权,口含天宪,名器由其假借,度支供其虚糜,化文明为野蛮,委法律于草莽,此而可忍,何以国为!”第二天,冯国璋在军署接见英国领事时说:“中国政体已走上了共和。不容许再有皇帝,我可以告诉你们,我

跟段总理都是站在反对地位的。”复辟敉平,冯国璋于14日致电“奉还大总统职权,请黎元洪复职”。

黎愧于解散国会,故决心去职,致电冯国璋说:“惭魂虽化,枯骨犹生,黾载河间,奠我民国。”但是,冯国璋来京就职代大总统,无疑加深了冯段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北洋集团的分裂。可以说此后的冯国璋,都是在和老朋友段祺瑞的争斗。

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八、晚年逝世

徐世昌上台后,企图调解直、皖两系矛盾,为了取悦冯国璋,便批准下台的冯国璋仍有节制第十五、十六师的权力。不久,又派师景云赴河间迎请冯晋京,以疏通冯、段感情。

由于冯国璋鉴于陆建章被谋杀的教训,迟迟不敢登程,直到靳云鹏组阁,稍有了安全保障,他才于民国八年(1919年)10月经天津抵达北京。

冯国璋此次进京虽然是打着调合直、皖两系分裂的旗号而来,但实际上,他依然想通过他的斡旋促进直系内部团结,以对抗皖系,并伺机东山再起。

北洋三杰之冯国璋,为何人称冯狗?为何能撑起北洋,成为大总统?

此外,他进京的另一任务,则是企图把陆军部于民国八年(1919年)6月裁撤的第十五、十六师的粮饷局夺回来,以保其外快财源不致中断。然而一切都未能如愿,即于12月28日突然病逝,时年60岁。冯国璋临终口授遗言给徐世昌总统:“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