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在300米以下深度發射魚雷!完整版

核潛艇在300米以下深度發射魚雷!完整版

魚雷被髮明後,幾乎是一切戰艦的噩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被魚雷擊沉的艦船達1153萬噸,佔被擊沉艦船總噸位的89%;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魚雷擊沉的艦船有1445萬噸,佔被擊沉艦船總噸位的68%。二戰以前,因為技術原因,還基本沒有潛艇在深度超過50米的水下相互攻擊的戰例。但是隨著雙平面制導魚雷的普遍裝備。重型魚雷無論對水面大型艦艇還是水下的潛艇,都是一等一的殺手鐧。不過在水下發射魚雷攻擊對方,尤其是深水區,就有一定的限制,不存在在任何深度都可以任意攻擊對手的自由。水下每下降10米就增加一個大氣壓。深水水壓對任何深潛的潛艇都是極大的考驗。在深水中要發射魚雷,就必須打開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的前後蓋,尤其是前蓋,在深水中必須通過加入高壓空氣才能打開。

魚雷發射管本身也是耐壓殼的一部分。這部分在水下可以打開的最大深度也不是無限的,首先要確保絕對安全的基本需要。在瀚海狼山的舊金山謎案系列中,多次提到。在深水發射魚雷,有兩大問題,第一就是最大發射深度有限制。到目前,世界一流常規潛艇魚雷的最大發射深度的240到260米,相當於不超過750英尺。大多數核潛艇也就在這個水平上下,而最先進的國外核潛艇型號,冒險試驗過300深度發射魚雷,但是搞了一次就不敢搞第二次了。因為有魚雷發射管的後蓋扛不住巨大的水壓而直接崩潰的風險。300米深度發射,已經是目前發射體制技術的極限。主要限制因素,在於魚雷發射管的後蓋強度不可能無限加強。若在300米以下強行發射魚雷導致發射管後蓋突然崩潰,那麼將對任何潛艇都是一場災難。

核潛艇在300米以下深度發射魚雷!完整版

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核潛艇,以及絕大多數常規潛艇的最大作戰潛深就是300米或者350米左右的情況下,250米左右的水下魚雷發射的最大深度,基本是夠用的。不過大國的核潛艇的最大作戰潛深越來越大,已經普遍超過450米的深度,個別型號已經到了650米深度都可以作戰。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採用傳統的魚雷發射管的發射方式,那麼將有200到400米的作戰深度是浪費的。因為可以看到對方,卻不敢發射魚雷打擊。可以潛伏到350米的躍變層之下的性能就浪費的一大半。深水中用傳統的方式發射魚雷,還有第二個大問題,就是噪音很大。而這種噪音來自兩點,第一就是已經裝填了魚雷的發射管用高壓氣體把魚雷噴射出去的噪音。這種噪音在深水可以傳播的很遠,對手一聽到這種噪音,就知道對方已經發射魚雷了。就可以提前幾分鐘採取機動規避和對抗措施。第二,在於魚雷再裝填的噪音更大。這種噪音來自魚雷後蓋關閉時的猛烈動作。這種噪音甚至在水下可傳播幾十海里。

因此一旦潛艇關閉魚雷後蓋,那麼就完全徹底的暴露了。這兩種噪音的存在,導致大多數常規潛艇和核潛艇其實只有1次魚雷齊射的機會。再次裝填再次發射,只有理論上的概率。因此新一代攻擊核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甚至增加到了8到10個。其實是很大的浪費。硬性的魚雷發射管再多,也改變不了發射深度不能超過250米深的現實。那麼如果解決250米深度以下發射魚雷攻擊的難題呢?

下篇:

美國海軍在核潛艇和魚雷技術上過去一直處於全球領先行列。美國海軍目前所有的潛艇都是核潛艇,當然,所有的攻擊核潛艇SSN和所有的戰略核潛艇SSBN,其實都有發射魚雷攻擊對手的能力,區別只在於魚雷發射管的多少。但是任何一種核潛艇,包括最先進的海狼和弗吉尼亞的所有批次,仍然都沒有突破250米左右的最大深度發射能力。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目前美國所有的核潛艇的魚雷發射管仍然是耐壓殼的延伸,而雷彈艙都在耐壓殼之內,因此在魚雷發射時,就有個內外壓力轉換的老問題。在這個方面,美國海軍在技術上舉步維艱。

核潛艇在300米以下深度發射魚雷!完整版

不過美國海軍兩大系列的魚雷,也就是MK48重型魚雷和MK46輕型反潛魚雷這兩個系列還是相當不錯的。他們各自的最新批次,基本可以作為全球魚雷技術水平的標杆。雖然不是所有性能都可以達到世界第一,但是兩種魚雷的能力非常均衡。這樣總體的作戰性能就比較突出。MK48和MK46中,最先進反潛型號的最大攻擊深度在900米左右。也有人認為最大攻擊深度可以達到1200米,基本和人類製造的潛深最大的核潛艇能達到的1100米潛深最大值差不多。對反潛魚雷攻擊更深目標的追求已經沒有必要,因為技術代價太大,成本太高,造出來也沒啥用。

因為能在1200米以下還能快速運動的目標,絕非當代人類的產品。雖然蛟龍號等深海潛航器可以下潛到7000多米,但是他只是深潛器,只靠少量的電池供電,在水下移動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一小時也遊動不2海里,而在1200米以下的水中還能一小時前進幾十海里的超大型金屬物體,只能算做水下不明物,儘量少招惹。

不論是海狼還是弗吉尼亞,最大發射深度都只有250米,屬於嚴重的浪費了2種先進反潛魚雷的作戰深度,甚至對海狼級500米以下的潛艇作戰深度都是浪費。現在美國海軍只在研究如何在魚雷發射時減少噪音的技術。也就是打開魚雷發射管前蓋後,讓MK48等不是噪音很大的噴射出去,而是自己遊動出去。這樣對手的警惕性就可以降低。不過這種技術再怎麼突破,也改變不了魚雷發射管前後蓋在250米以下深水無法承受的巨大壓力。也就是魚雷遊動發射技術,並不能從本質上改變現有魚雷的最大發射深度。

而在水下反潛作戰中,凡是魚雷發射管靠高壓氣源打開前蓋;或者再裝填後靠高壓關閉後蓋,都會有巨大的噪音產生。只要這麼做,就等於完全暴露了潛艇本身。因此遊動魚雷發射技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最大發射深度和噪音的問題。

目前看來,美國海軍的核潛艇在最大發射深度這個問題上基本無解。因為當今美國所有的核潛艇都是單殼設計。這樣外殼本身就是耐壓殼,魚雷發射管怎麼安排,最終都在耐壓殼之內或者和耐壓殼連通,因此從原始設計上就無法突破250米深度。

有人建議今後魚雷發射,可以和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一樣,採用潛射導彈集中發射管的佈局方式。其實按照目前的計算,不論是分散耐壓導彈發射管還是集中耐壓發射管,其彈道導彈和巡航潛射導彈的最大發射深度,都不超過100米深,距離魚雷最大發射深度250米都有很大的距離,因此這個思路同樣暫時不通。

核潛艇在300米以下深度發射魚雷!完整版

不過解決辦法早就有。俄式核潛艇,過去大多數是雙殼設計,外殼其實就是一層鐵皮,是不耐壓的。耐壓殼在內部。這樣內外殼之間,就有很大的空隙佈置多種設備。比如蘇聯時代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就是在雙殼之間,傾斜佈置大型導彈發射筒。這種發射筒也可以看做分散的耐壓殼。需要進行靠近水面發射時,用高壓氣體強制衝擊,打開發射筒的前蓋。噪音也很大。

如果把這類發射筒的體積縮小,確實可以輕易的在雙殼核潛艇的兩側佈置幾十枚重型魚雷。但是隻要是硬質的耐壓包裝兼發射筒,那麼發射時必然有很大的噪音。未來的技術思路是:在雙殼艇體之間。佈置柔性不耐壓的魚雷外薄膜包裝,平時只起到防水作用。這種薄膜目前在彈道導彈發射筒內部就有。而薄膜內的魚雷,本身可以承受900米深度的巨大壓力。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損壞。卻可以在900米深度以內任意無噪音發射。要防禦起來就非常難了。不過目前美國海軍沒有雙殼核潛艇。而俄羅斯海軍沒動力也沒錢搞這種突破。最有希望最先裝備這種劃時代深海戰雷的,還是誰誰家的新一代單雙混合艇體的SS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