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寶卷有了“新家”——國家級非遺項目涼州寶卷傳習所及研究院見聞

天梯山石窟的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碧波盪漾,薄雲纏繞其身,構成了一幅山、水、佛、雲渾然一體的壯觀奇景,是涼州頗負盛名的旅遊勝地。距離天梯山石窟五公里處的張義鎮燈山村,國家級非遺項目涼州寶卷傳習所、涼州寶卷研究院就坐落在村中,常有慕名的遊客和周邊的群眾前來參觀、聽寶卷傳唱,這對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起了積極推動作用,也標誌著涼州寶卷有了“新家”。

保護寶卷在行動

涼州區張義鎮燈山村,是一個偏僻又安靜的地方,在這裡,每到正月或是傳統節日,都會進行說唱活動。在農家的炕上,安放一個小方桌,屋內圍滿了年輕人和小孩子。幾位傳承人恭敬地淨手、漱口、焚香、拜卷之後,按長幼順序依次坐下來,手持卷經,用一種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方言,聲情並茂地念唱著一個個如泣如訴、感人肺腑的故事。他們念唱的,就是涼州寶卷。駐足細細聽來,涼州寶卷的念唱形式是韻白結合,有說有唱,有吟詠有和音,開頭有定場詩,結尾有勸善詩。

涼州寶卷產生於唐代,成熟於宋代,盛行於明清,是河西寶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於敦煌變文的一個種類,也就是流傳在涼州地區的佛教經變文或由宋代說經而演變成的民間通俗宗教文學,主要分佈在天梯山石窟所在的張義山區及周邊地區。

涼州寶卷有了“新家”——國家級非遺項目涼州寶卷傳習所及研究院見聞

參觀展室

涼州寶卷的產生跟涼州佛教的傳播與發展有特殊的關係,它把佛經的思想內容揉和到中國傳統的歷史故事當中,其實就是民間的佛經故事,後來演變為以娛樂和教育為目的的綜合性民間說唱藝術。因此,它是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結合而形成的文化產物,是一種具有地方民族特點的民俗文化。

涼州寶卷從總體上分為佛教類、歷史故事類、神話傳說類和寓言類四種類型,內容主要是勸人為善,規勸孝道,遣責忤逆,有明顯的說教意義。它既包羅了佛教文化、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方方言和民俗文學,又綜合了古代小說、戲曲、詩歌、民間小調等多種藝術形式,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2002年,涼州寶卷傳承人趙旭峰、李衛善和一些非遺文化愛好者,組織成立了天梯山民間寶卷演唱會,自發集資演唱、抄寫寶卷,吸收寶卷演唱會員。2014年,由趙旭峰花了近14年的時間,蒐集、整理、編緝的非物質文化讀本《涼州寶卷》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對研究民間說唱藝術和佛教文學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保護、宏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涼州寶卷有了“新家”——國家級非遺項目涼州寶卷傳習所及研究院見聞

趙旭峰和文聯工作人員交流

近年來,雖然涼州寶卷有著一定的生命力,但不容迴避的是,念卷活動和參與人數日益衰減,涼州寶卷面臨“自行消亡”的危險境地,搶救、挖掘、蒐集、整理涼州寶卷工作刻不容緩。2019年6月,在涼州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區文化館、天梯山石窟管理處及甘肅電投武威隴能開發公司等愛心企業的幫扶、資助下,投資三十多萬元建成涼州寶卷傳習所及研究院,使涼州寶卷這項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有了傳習和更好發展的空間和平臺,也更加激發了群眾學習非遺、保護非遺的積極性。

讓寶卷世代相傳

10月30日,記者走進涼州寶卷傳習所及研究院,院落的地上鋪著木棧道,踩上去發出的聲響有種空靈感。推開傳唱室的門,一些村民正在聆聽傳唱,隨著傳唱人手持寶卷念唱和聽卷者齊聲接唱,一段段反映忠孝節悌、家國情懷、仁愛禮義的故事,抑揚頓挫地傳唱開來,村民們在享受歡愉的同時,也接受著民俗文化的薰陶和洗禮。

隨著時代的變遷,聽寶卷這種古樸的娛樂消遣方式已經被電視、電腦、手機所替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心坐下來靜心聆聽這質樸感人的寶卷故事,跟著長輩們學著念唱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在時代與文明的衝擊下,偏僻的小山村中,時常傳來寶卷說唱之聲,在這孤寂的清音之中,一些人依然在堅守古老的文化,這種執著精神真正彌足珍貴。

涼州寶卷有了“新家”——國家級非遺項目涼州寶卷傳習所及研究院見聞

傳唱寶卷

這些年,廣東衛視“重走唐僧西行路”團隊、中央電視臺七頻道“鄉村大世界”欄目、中央電視臺十頻道“探索與發現”欄目都採訪過涼州寶卷傳承人趙旭峰、李衛善等人,他們還接受過清華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大、西北民族大學、河西學院、廈門大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組織與著名評論家雷達等一些知名作家、學者、寶卷愛好者的多次採訪。甘肅文化影視頻道、武威電視臺文化頻道都進行過專題報道,其中武威電視臺拍攝製作的紀錄片《那山、那佛、那寶卷》獲得了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的第六屆中國旅遊電視周電視專題類好作品三等獎。

記者在涼州寶卷傳習所及研究院見到了武威天梯山石窟文博副研究員、涼州寶卷傳承人趙旭峰,他告訴記者,涼州寶卷由勞動人民世代口頭相傳,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它有著一定的生命力,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保護工作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隨著國家的重視和當地政府、非遺藝人、愛好者的不斷挖掘和保護,涼州寶卷這一古老的文明一定能再次紮根於民眾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世代相傳。

本報全媒體記者範武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