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名單,三哥這裡有!「乾貨邏輯」

寫在開篇:三哥每日實時分析大盤,分享牛股!感謝大家長期的關照與支持。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帶領大家天天吃肉!

一、市場閒聊

週五白馬股漲得真好,家電特別猛,金融股也不錯。外資是主力,北向資金一天淨流入87億,白馬都被買爆了。

格力電器三季報出來還蠻難看的,但週五股價創歷史新高,有點意思。估計跟它的身份變化有關。原來大股東是國企,市場一直擔心董小姐離開後,格力要涼涼。

結果今年宣佈混改,估值明顯得到修復。而且入主格力的高瓴資本口碑超好,又是能夠賦能的投資人,更加提高了市場預期。

感覺A股開始往正確的方向發展了。區塊鏈沒炒兩天就熄火,看來資金已經吸取炒雄安的教訓。區塊鏈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就算上市公司現在佈局,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有收穫。投資最重要的是確定性,拿著好公司最安心。

三哥最近看了不少財報,包括一些知名基金的三季報,正好和大家聊一下。

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在三季報中表示:

報告期內倉位水平穩定(70%上下),核心持倉變化不大。前期持有的消費、保險龍頭,以及部分優質製造業龍頭,在中長期邏輯未觀察到顯著變化前,仍然堅定持有。

你想要的名單,三哥這裡有!「乾貨邏輯」

上圖是他管理的興全合宜走勢圖,明顯跑贏指數。這是一隻封閉基金,但現在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假如今年第一個交易日你買入興全合宜,持有到現在,收益是33%。

今年百億規模的私募基金,前三季度平均收益20%。興全合宜規模超過三百億,今年收益足以秒殺很多知名私募。要知道,很多大型私募門檻都不低,不僅有高昂的管理費和業績提成,通常還有很長的鎖定期。

謝治宇現在手上管著2只基金,規模近400億元,在主動權益類基金裡面管理規模最大,而且業績指數收益遠超市場及股票基金平均業績,這種長期優秀的基金經理,他的重倉股值得研究。

你想要的名單,三哥這裡有!「乾貨邏輯」

謝治宇屬於自下而上的投資風格,從行業到個股,會鑑別出一些需求空間大的行業,用更長期的眼光去研究跟蹤。看得出來,他的選股注重分散和均衡,重倉股分屬在不同的行業,且多數屬於行業龍頭。

接下來三哥就用這份股票名單,和大家聊聊怎麼做行業和個股分析。

二、行業與個股分析

隆基股份是光伏中的龍頭公司,今天三哥就先從光伏說起。

光伏發電是一種重要的清潔能源,儲量大、清潔安全、低碳環保。國際能源總署預計,至2050年光伏裝機將佔全球發電裝機的27%,成為第一大電力來源,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你想要的名單,三哥這裡有!「乾貨邏輯」

如上圖所示,全球光伏新增長裝機規模一直在穩定上升,增速有波動,但增長從未停止。光伏行業增長的廣闊空間來源於對新增用電量的滿足和存量傳統能源的替代。

目前光伏發電在全球的滲透率依然很低,行業具備成長屬性。未來全球實現平價上網後,光伏發電量滲透率將得到提升,預計屆時全球新增裝機複合增速有望達到10%-20%,階段性20%以上。

但光伏行業長期依賴政府補貼,由於政策擾動,表現出較強的週期性波動。原因在於政策通常以年度為單位,但制定者很難提前一年準確判斷產業鏈價格走勢,由此引發行業大幅度波動。

在補貼時代,板塊性大機會往往受政策利好的預期啟動,疊加需求超預期,成為板塊行情的驅動力。只要行業需求超預期,短期即便產品價格下跌也無關緊要。比如2017年下半年國內需求爆發,產能大量投放,單晶硅片價格持續下跌,隆基的股價卻連續創新高。

產品價格止跌或上漲往往是產業鏈需求轉暖的信號,這種情況能夠帶來超額收益。但行情重點是關注需求的超預期爆發。比如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場爆發。

從長週期來看,過去15年,光伏產業鏈的價格下跌了90%,但光伏指數上漲6倍,正是源於行業裝機量年化40%以上的複合增速。由此可見,光伏行業週期啟動的決定性因素來源於需求的超預期爆發,而非價格的漲跌。

需求的爆發在過去幾輪行情表現為政策驅動。目前全球市場去補貼趨勢明確,政策對於行業的約束逐步轉向裝機規模的託底,如,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或裝機規劃等。預計未來兩年全球裝機複合增速為12.5%,驅動力由“補貼政策”轉向“政策託底+經濟性驅動”。

未來光伏去補貼後將回歸電力屬性,經濟性及邊際成本低成為光伏滲透率提升的主要驅動力。隨著光伏平價、低價時代到來,補貼退場之後需求的週期屬性將逐步被熨平。

在行業本身週期與技術革新週期趨於穩定後,行業發展將進入穩健向上的狀態。龍頭公司現金流表現更佳且具備分紅能力,光伏板塊估值中樞有望得到提升。

光伏行業有周期性波動,但行業龍頭憑藉技術優勢,引領產品迭代,穿越光伏行業週期。隆基股份正是在行業波動向上的發展歷程中,成長為行業龍頭。

你想要的名單,三哥這裡有!「乾貨邏輯」

公司在2012年上市,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片生產商。主營業務包括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光伏地面電站和分佈式電站的投資開發、建設及運營業務。

單晶硅片和組件銷售是隆基的核心業務,佔公司銷售收入近90%。分開來看,單晶硅片在2018年收入佔比為59.54%,光伏組件為27.81%。

單晶硅市場屬於寡頭壟斷,隆基是老大,中環股份是老二,兩家公司市佔率接近70%。目前兩大寡頭的成本已經非常接近,未來只能通過擴產,降低自身產品成本。

這裡插一句,投資製造業要注意避開市場集中度低的行業,這樣的行業往往陷入價格戰和惡性競爭,難以盈利。而行業進入寡頭壟斷,意味著競爭格局穩定,行業龍頭具備成本與技術的護城河優勢,後來者難以進入競爭。

單晶PERC電池是隆基當前產能最大的高效電池,預計到明年市場份額還會高速擴張。按照招銀國際給出的數據,未來3年單晶PERC電池產能超過100GW,而單晶硅片2019--2021年市場規模預測為69.33GW、87.98GW、109.47GW。單晶硅片供給偏緊,今明兩年價格有小幅上漲預期。

目前組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受行業影響,隆基組件業務的毛利率大幅走低,從2017年30.7%下降至2018年23.8%。市場預計未來三年隆基組件業務的毛利率能夠穩定在20%以上。

理由是光伏電站在全球範圍內巳非常接近大規模平價水平,光伏組件的銷售價格將趨於穩定。另外組件非硅成本快速下跌,未來成本下降幅度將大幅減少。

從出貨量來看,去年隆基組件出貨量僅為全國總產量的8.5%,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隨著公司海外市場打開,公司以量補價,海外組件出貨量推動業績增長。

總結一下,對於光伏和隆基,三哥是這麼看的:

去年光伏組件價格暴跌,刺激海外需求復甦。政策推動競價和平價項目,國內光伏需求保持穩定。行業處於高景氣度,預計未來三年維持10%-15%增長。

目前,光伏行業單晶硅替代多晶硅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隆基作為單晶硅行業龍頭,產能增長依然加快。原定2021年底實現的65GW硅片產能目標提前到2020年底實現。隨著公司產能釋放,規模效應顯現,公司成本優勢得到加強,長期成長確定性高。

按照機構的一致性盈利預測,隆基2021年的淨利潤為77億,公司仍然具備高成長性,給予20倍PE估值,公司三年後市值為1540億。站在三年翻一倍的角度,公司合理的買入市值是770億。隆基的最新市值為844億,毛估一下,再跌8%就差不多是合理的買入價格。

當然,這只是三哥拍腦袋的結果,你也可以說是一廂情願,市場未必買賬。

從財務的角度看,隆基還是有些詬病的。比如公司確認收入過於激進,應收賬款和存貨都不低,現金流也比較差,淨利潤現金比率常年低於50%。而且公司仍然處於高投入的擴張階段,這幾年相繼進行定增,配股,發可轉債,用盡各種手段融資,可見對資金極度飢渴。如果遇到行業危機,公司難以避免資產減值風險。

另外,M摩擦風險,政策干擾風險都會影響公司短期估值,導致股價下跌,這一點也提醒讀者朋友注意。

三哥寫文章又臭又長,一碼幾千字都打不住,不像其他人簡單明瞭,三哥明天再跟大夥聊聊保險龍頭平安和保險業的分析框架。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不做買賣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