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细说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

引言

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和军事家,他战功赫赫,彪炳史册,这与他强大的军事领导力密切相关。何谓领导力?在作者看来,首先要具备自我领导的能力,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和执行力;对组织所处的状态、环境要有正确的把握和判断;对管辖范围内的组织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高效运营;同时要善于识人用人、领导别人,能凝聚人心。确切的说,领导力是一组技能。

戚继光在军事领导力的表现为:能够严格自律,实现自我领导;在战场上能认清军事形势,知己知彼,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军事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领导军队以最小代价实现军事目标,提高军队战斗力;使自己的能力能够复制,影响身边人和下属,形成合力。本文将从戚继光抗倭入手,细说其军事领导力,为读者解读出一个深刻立体的戚大将军。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细说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

戚继光画像

自我领导:严格自律,善于学习

戚继光在十七岁时袭父职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但是他并没有甘于安逸,享受祖辈给自己带来的恩荫,而是严格自律、积极学习。首先,他熟读我国传统的兵书,如《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等。众所周知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首诗,就是戚继光在批读兵书时所写。其次,他勤练武艺,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其射箭和枪法,在明朝军中首屈一指。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戚继光赴京参加会试时,正赶上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进犯京师,这年的武状元的选拔被取消。当时戚继光上疏奏陈守御方略,并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积极参与防虏事宜。之后,他不断学习武学知识,完善自我。随着职务的升迁,戚继光并没有放弃学习,反而更加注意学习他人之长处、领略兵法阵法之精妙。

戚继光和俞大猷共同抗倭,彼此熟知后,就向俞大猷学习棍法。当时俞大猷的棍法独步天下,戚继光虚心向他学习,并把棍法传授给自己的士兵,加强棍法的实战性。戚继光还善于创新制造武器。鸳鸯阵中的狼筅就是戚继光根据矿工采矿时用的长杆改良而来。除此之外,戚继光抗倭组建水师的时候还改良了火炮,将其安装在船上,取名为虎蹲炮。虎蹲炮曾经给倭寇以重创。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细说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

戚继光《入梅岭》

戚继光对新式武器的学习精神比同时代人都要强烈,这为他能够领导明军取得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戚继光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戚继光在年轻时就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展现了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有志青年的磊落胸襟。

即使是晚年受张居正的牵连而被罢职归乡,戚继光也仍念念不忘戎马生涯和报国志向。在回老家山东的路上,经过梅岭时,戚继光赋诗一首《入梅岭》,最后一句为“依稀已觉黄粱熟,却把梅关当玉关”,令人不由得从心中敬佩他的爱国之情。明确益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正是因为这种严格自律、不断学习的精神,才使得戚继光打胜仗无数、一生辉煌,成为明代的战神。

判断形势:知己知彼,精准判断

戚继光精通《孙子兵法》,但又不囿于兵法内容,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敌我双方的战斗力,戚继光是在实践中逐渐产生了理性而精准的判断。在浙江开始抗倭时,戚继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第一次与倭寇交手是在龙山所,当时的对战形势是明军四千人,倭寇八百人。本来,按照戚继光的计划,是用四千人围歼八百人,力求全部消灭倭寇,这符合他“

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的思想。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细说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

戚继光所创兵器狼筅

但奈何当时明军战斗力极差,硬是把伏击战打成了追击战,把优势打成了劣势。战后,戚继光认真进行了反思总结,既认识到了明军战斗力弱的原因,也看到了倭寇战斗力强大的原因,同时也想到了御敌之策。他一再要求直浙总督胡宗宪准许自己选兵、练兵,招募组建新的军队,同时改造创新新式武器,以抵消倭寇的优势。

倭寇有三大优势:一是他们的主体是武士和浪人,以杀人和劫掠为生,本身就有好的身体和功夫基础。对付这些倭寇,必须选用身体好、有勇气、有一定功夫基础的人与之对抗。二是倭寇使用的是倭刀,长且锋利,明军使用的腰刀、长枪根本不能与之抗衡。因此,戚继光创造了新式武器狼筅,专门对付倭寇,同时改良了长枪,以占据武器优势。三是倭寇在进攻时惯用蝴蝶阵、长蛇阵,临阵时,以吹海螺挥扇为号,阵首和阵尾的功夫最强。

戚继光在练兵过程中,改造了唐顺之的鸳鸯阵法,结合自己创造的兵器狼筅,组成了十二人的鸳鸯阵。这种阵法,符合江南水网密布的地形,适合与倭寇小规模的巷战,而且能变阵,或两仪阵,或三才阵。其核心实际上是临战状态下的以多胜少,只要一面对面肉搏,这种战阵就会形成两个或三个打一个的状态,再配以藤牌、标枪和队友的支援,会对敌人的有生力量产生重创。

正是因为戚继光的知己知彼、理性分析,才琢磨出来战胜倭寇的战术和办法,故而,他领导的戚家军一投入战场,便战无不胜、连克倭寇。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细说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

戚继光改良的鸳鸯阵

领导业务:指挥若定,正确决策

戚继光作为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在战场上可谓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对战斗节奏的把握出神入化、精准无比。戚继光在浙江战场上接连胜利,威名远扬,使得倭寇不敢在浙江、江苏一带抢掠,转而扑向福建,使得福建抗倭形势严峻。福建巡抚游震得向嘉靖皇帝借用戚继光获批,于是戚继光来到了福建抗倭的前线。他打的第一场硬仗,就是直攻倭寇的老巢——横屿。

横屿是离陆地只有五里的一个海岛,涨潮时与陆地隔海相望,退潮时与陆地只隔着淤泥海滩,而且只有一个半时辰的时间,所以易守难攻,福建的明军几次进攻都失利了。有人主张戚继光将入闽第一战放在别的地方,但是戚继光却认为,擒贼先擒王,要打就打最凶悍的倭寇。于是,戚继光对作战步骤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就这样,经过三个时辰的激战,戚家军大发神威,彻底打败了盘踞海岛上的倭寇,共斩首两千六百余,解救了四千余名百姓。

战场上的指挥若定、稳操胜券得益于平时严格的训练和严明的纪律。在练兵方面,戚继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体现了一个杰出军事家在练兵方面的领导能力。如,在体能训练上,戚继光要求“平时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在军事技能方面,士兵使用的每一种武器都有技术考核和要求。即使是集体军训进行场操,戚继光的要求也和别的将领不一样。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细说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

倭寇

别人的场操是集体练几下花拳绣腿、喊几声口号,戚继光则要求士兵练站姿、正步走、持物静止等,而且要求的时间长。这既训练了士兵的耐力,也培养了士兵的协作意识,戚家军的凝聚力、执行力由此而来。据《明史》记载,戚继光守蓟镇时要求带戚家军三千人到长城一线防守,以做边军之榜样,“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

戚家军的执行力、忍耐力,军令的严肃性均使边军大为震动,方知戚家军纪律的严明,戚继光军事领导业务的精湛。

领导他人:选兵练兵,爱兵如子

戚继光是军事家,在领导他人、获得他人支持上亦有过人之处。领导他人必须先识人,戚继光在组建戚家军时确实费了一番思考。他在义乌选兵时提出了一些选用的条件,可以总结为“四用七不用”:凡选兵之法,市井游猾之人不可用,花枪花刀之艺不可用,年逾四十者不可用,偏见执拗者不可用,好为高论者不可用,面白胆小者不可用,衙门积年放刁玩法之人不可用;当取膂力强壮、肉实筋粗,目有精神、貌类朴实,身体便捷、手足舒长,知畏官府、稍有福气而年又在三十上下者方可用也

即使是这样,戚继光在练兵上也不敢马虎,场操、武艺、体能、技能、阵法一样不少,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最后终于练就了威名远扬的戚家军。就军事领导力而言,戚继光在练兵上异于其他人的是做思想工作。戚继光善于训话,与士兵谈心,他的兵书《纪效新书》里记载了大量的讲话内容。为何要做思想工作?因为他要解决士兵思想中的两点疑惑:为什么有战争和为谁而战的问题。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细说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

所向披靡的戚家军

在《纪效新书》中,他多次提到抗击倭寇是为了“保障生民,捍御内地”,即保家卫国、捍卫和平。这就让士兵明白了战争的正义性,可以激发其保家卫国的斗志和勇气。理顺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顺理成章了:我们为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而战,为自己身边的父老乡亲而战,也为自己而战。思想上的提高,使得戚家军士兵在战场杀敌时有激情、有动力又有理性,戚家军的战斗力、凝聚力自然就强。

戚继光在练兵时纪律非常严格,可谓苛刻,但是在平时带兵时,又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共同冲锋陷阵。他认为,将军和士兵犹如身体一样是一个整体,“夫将者,腹心也;兵者,手足也”。故而,他的部下武将和士兵对他非常敬佩和爱戴,乐于在他的领导之下进行抗倭行动。他珍惜士兵生命,才要求士兵苦练本领,才在战前进行周密部署,唯恐遗漏什么。他要求士兵在战场上杀敌的同时保证自己的生存。

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整个台州战役打下来,历时一个月,斩杀倭寇近六千人,而戚家军仅付出了二十人的阵亡代价。这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戚继光在领导他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选兵练兵时的严格要求,管理士兵时的爱兵如子,均体现出其强大的军事领导力。戚继光在取得台州大捷后,胡宗宪大为惊喜,亲自撰写向朝廷表奏戚继光平倭大功的公文,其内容可作为戚继光军事领导力的集中表现。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细说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

戚继光雕像

胡宗宪表奏戚继光平倭的公文

台金严参将戚某,身经百战,勇冠三军。持廉秉公而士心咸服,令行禁止而军容整齐。执锐披坚,见贼则轻身先进;绝甘同苦,遇士则推腹不疑。白水能以寡而敌多,黎庶免荼毒之苦;花街乃以全而取胜,城隅获安堵之休。随旌旗之所指,即捷报之连闻。台民共倚为长城,东浙实资其保障。功当首论,破格优录,以风诸将也。

结语

综上所述,戚继光的军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在领导自我方面,严格自律,善于学习,有益世的价值观和执行力;在判断形势方面,对当时所处环境、战争趋势有精准的把握和判断,做到了知己知彼;在领导业务方面,对戚家军进行有效管理,指挥若定,正确决策,使之战斗力超强,所向无敌;在领导他人方面,选兵练兵,善于识人用人,能凝聚人心,带动人才发展。由此可见,戚继光不愧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军事家。

参考文献

戚祚国,《戚少保年谱耆编》,中华书局,2003年

戚继光,《纪效新书》,卷6,中华书局,2001年

张廷玉,《明史》,卷212,中华书局,197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