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挖礦與礦工”,“挖礦”也可以是一份穩定工作和收入嗎?

1.礦工與挖礦

什麼是礦工?什麼是挖礦呢?為了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想象我們面前有一大片的土地,地底下全是比特幣,那麼就需要礦工挖礦。只不過他們挖礦的方式不是你想象中的隨便找個新土地就使勁挖,而是同其他礦 工競爭記賬權,競爭的過程叫做挖礦,競爭的人或組織就是礦工。

所謂“挖礦與礦工”,“挖礦”也可以是一份穩定工作和收入嗎?

那什麼是競爭記賬?又為什麼要競爭記賬?因為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沒有統一的記賬機構,所以比特幣賦予了每個礦工記賬權,就像會計一樣。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記賬,誰記的帳說了算呢?所以就有了競爭,成功搶到記賬權的礦工負責記賬,並將賬本信息同步給整個網絡。作為回報,礦工將獲得系統新生成的比特幣作為獎勵,其實也就是比特幣的發行。

2.算力

礦工挖礦是通過什麼方式競爭記賬權呢?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中挖礦依靠的是礦工的計算能力,也就是算力。在比特幣世界裡,它給每個礦工一道超級難的數學題,誰第一個算出答案誰就獲得記賬權,而解答比特幣的數學題,就是是用哈希算法去計算一串新的字符串,直到這串字符串前面連續出現規定個數的“0”。聽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涉及到了複雜的數學運算,結果還要通過不斷嘗試來得出。

換一種說法,它相當於將1億個骰子扔出大於等於1億零50的數字,誰先扔出來,誰就獲得記賬權。而這裡1 億零50就是哈希值,扔骰子的過程就叫做哈希碰撞,而挖礦的算力就是每秒鐘多少次哈希碰撞。所以總結一下:挖礦的算力越高,競爭記賬的概率也就越高,而算力又取決於礦機。

所謂“挖礦與礦工”,“挖礦”也可以是一份穩定工作和收入嗎?

3.礦機與礦池

那什麼是礦機?通俗點講就是專門挖礦的機器。在最開始中本聰是希望人人都能參與挖礦,所以早期有很多人在家裡拿個人電腦挖礦,當時是用顯卡,當顯卡的運算速度依然不能滿足挖礦需求之後,有人專門為挖礦設計了特殊的芯片,這些芯片除了挖幣什麼也幹不了,就是我們總說的“礦機”。

而且這些礦機只能對應單個幣種,因為如果兼顧多個幣種,會降低效率, 從而遭到市場淘汰。後來隨著挖礦的人越來越多,單個礦工或者普通礦場挖到比特幣的概率就越來越低,於是就出現了礦池。礦 池就像是一個大的組織,把礦工的算力都集中到一起去挖礦,增加挖到礦的概率,然後再把獎勵平分給大家 ,相當於合資入股吃分紅。對於礦工來說,無論有沒有挖到幣,只要貢獻了算力就能拿到分紅。受益變得穩定了,礦池也就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