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樣看待現在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醉心創作


“存在即合理”,這就是我的觀點

首先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還是可以的,特別是大額的存款單更是不錯,甚至可達4%-6%。如果是存銀行活期的話,那就有點虧了。畢竟銀行的活期存款大概為0.32%左右,還不如放在餘額寶或者零錢通。

其次,銀行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風險幾乎最低的機構。對於追求低風險的朋友還是比較適合的。有些人對於其他的金融機構十分不相信,畢竟在市場監管不是十分完善的情況下跑路的投資機構還是有的。

最後,由於其他金融機構和儲戶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數字鴻溝,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投資者的信任不足。同時還有很多人也不知道低風險投資的產品有哪些。像貨幣基金、國債都是風險很低的投資品,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類人群主要是社會的底下人民,文盲、農民工、年紀大的務工人員。

社會不是你在周圍看到的那樣,你所知道的不過是你自己階層的社會樣貌。很多人對於手機操作都很不熟悉,更別說通過手機平臺投資了。

他們或許壓根接觸不到這塊的知識,所以,只能選擇把錢放在比較熟悉的銀行。知識,限制了他們的選擇。

所以,銀行推出的定存業務能夠持續下來,必然是有著相應的需求主體,市場選擇的結果而已。

至於,如何看待選擇定存銀行的群體,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環境、經歷造就了他的選擇,那是他的選擇,我不會有鄙視,也不會因為善於投資理財就覺得他的人格或者品質很好。

你不能因為別人的一個選擇(這個選擇沒有不好的影響)而對別人下“標籤”。


百元理財


記得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曾說過這麼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尤新:“沒錢的人眼巴巴把錢存到銀行讓富人貸出來用,敢貸款才是有本事,膽大的人敢用100萬的錢幹它500萬、1000萬的事”。

話糙理不糙,這也代表著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膽大、有路子就可以賺錢,而存錢的人只能賺取那一點點微薄的利息。我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前幾年,資金吃緊,銀行抽貸,本地很多曾經風光無限、前呼後擁的大老闆都沒撐過去,廠子關了,BBA也被拍賣了,不少還上了法院的老賴名單。回頭再看,經常存銀行定期的那些人,錢還在,小日子過得還可以。

膽大的人可能能賺大錢,可是不一定走的遠,謹慎的人可能沒賺到什麼錢,可是勝在安全。

而且,現在銀行也在推陳出新,像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等創新存款也逐漸成為銀行的攬儲利器,兼顧了收益和靈活性,不但受到老客戶的青睞,也吸引了不少曾是貨幣基金的擁躉。時代在變,銀行也在慢慢改變,我們顯然也要跟著發展,不是嗎?


玉魚與瑜


我在銀行工作,對於存定期的客戶群體並不陌生。他們往往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一、年紀稍大

年齡上反映出的問題是最直觀的。我在做大堂經理期間,接觸到的存定期客戶,60%以上的客戶都帶著一頭白髮。我們銀行有個傳統,每當快過年的時候,都會統計一下為我們支行在存款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客戶,為他們精心選擇禮品。在統計年齡選擇對應禮品時,我們都驚訝的發現,辦理定期存款的客戶幾乎都是在35歲以上的人,大部分還都集中在45歲以上。

二、風險偏好較保守

我在做理財經理時,偶爾會對客戶推薦理財產品。遇到常年選擇定期存款的客戶時,不管我怎麼說,他們都會表現出一副“你要騙我錢”的神態。可能是我表述方式不對,但是那些堅持存定期的客戶對於風險是及其厭惡的。我和這些客戶之間的對話基本是這樣的。
我說:“考慮一下理財吧,利率高!”他們會說:“保本保息嗎?”我說:“不保,但是從歷史數據看沒出過問題。”他說:“不保,你跟我費什麼話?”我尷尬的走開。

三、理財觀念弱

對於存定期的客戶來說,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理財觀念。這類人群很少考慮利率的高低,基本不考慮規劃自己手中的資金,更不會從安全與收益之間找到平衡。在他們眼中理財就是攢錢,攢錢的最好方法就是存定期,定期要存就是一年定期。
銀行的定期存款,時間越長,利率越高,很多人寧願不停的轉存好幾年一年定期,也不願做一次三年定期。問他們原因,為什麼不選擇時間長的。他們總說,擔心什麼時候就用了。但是可能會是什麼原因要用錢,大概什麼時候會用,一概不知。
我雖然是銀行從業者,理財經驗較多,理財觀念較強,但是拿著我的這一套跟我父親、爺爺去說,照樣說不通,他們還是寧願辦理定期存款。一方面是我不想執意的勸說他們,另一方面他們對於定期存款的信任是根深蒂固的,想要改變他們的習慣很難。
現在的90後,存定期的都少了很多,等到90後變成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了,擁有社會大部分財富的時候,你會發現,定期存款會越來越少。因為他們從開始擁有財富的時候就接觸了餘額寶、銀行理財、p2p等理財產品。不像我們的父輩們,擁有財富的時候,只有定期存款一種產品。

總結:

現在仍有很多群體選擇定期存款,我相信若干年以後,定期存款的規模會縮小到比較小的規模。很多理財利率不低,風險卻不高,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此消彼長,定期存款會不會消失也未可知。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不妨關注我,銀行研究僧。


銀行研究僧


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一般多為年紀稍大,風險偏好較保守的人,以工薪族為主,他們多半是些害怕風險的人,是些不求發財只要保本的人,不炒股不炒期貨,也不玩收藏和古玩字畫。他們是穩健投資者,往往是最後的贏家。

那我們比較一下投資風險收益比:

1,存銀行定期:

在2019年各大銀行利率比較看,【郵儲銀行】定期存單利息最高,一年期2.25%,二年期2.94%,三年期4.125%。2019年國債三年期是4%,所以郵儲銀行三年期4.125%比國債三年期4%還高。

2,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按收益分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我有一鄰居三年前買了非保本浮動收益品種,據宣傳最高年化收益率8.3%,結果3年後10萬元本錢只拿回3萬多元,虧了6萬多本金,你說風險大不大。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品種、銀行工作人員在推銷理財產品時,總是宣傳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8%,最低化收益率5.1%,但真到取款期時,你會發現收益並沒那麼高,甚至可能比定期存款還低。就銀行理財平均值來講,從2018年初的4.9%,逐步下跌,到2019年中已跌到4.2%左右.現在更讓人擔心的是2019年起,所有銀行理財不會再有保本承諾。所以萬一有何變故,存入銀行的理財產品,不但拿不到利息,甚至本金都會有損失。

3,保險,基金,信託等

銀行是很多資管產品的代銷渠道,保險、基金、信託,這些東西很多本身就是不保本的,到了兌付的時候,也有可能拿不到利息,甚至拿不到本金!

4,P2P理財產品:

我國,最早的P2P網貸平臺成立於2007年,2012年我國網貸平臺進入了爆發期,隨後就是倒閉和跑路潮。6000多個P2P平臺,有國企,銀行,上市公司,和響應互聯網金融+政策等,其中有許多跑路了。P2P平臺倒閉使上億投資者幾萬億的血汗錢化為0,這是多麼可怕的景象啊。數據顯示,P2P投資中,受害的投資客多為中老年人,因為P2P平臺承諾的利息都在8--10%以上,遠高於銀行存款。但很多P2P平臺一開始就是騙局,你看中他的高額利率,他看中你的本金,所以一旦他跑路,你就血本無歸,成為金融難民,本金幾乎追不回來。如果非要在p2p平臺存錢,也要找有銀行監管資金的正規平臺,這會比較靠譜。

5,投資股票,期貨,期權,外匯,黃金等

長期在裡投資的人,也只有5-10%能贏利,而且還必須有專業知識和大量的時間,一般人還玩不轉。

6,搞收藏

搞文玩字畫古董收藏,需要專業知識和經驗,真正能賺錢的極少。

綜上幾種投資方式,還是在銀行存定期為最保險。高收益就高風險,盲目追求其他高收益品種很可能賠光本金。膽大的少數人可能能賺大錢,可是不一定走的遠,謹慎的人可能沒賺到什麼錢,但不會失去錢。想一想上億的金融難民,還是謹慎投資為好。


格蘭澤爾


我本人就是“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中的一個,我不知道有哪裡不對,甚至會引起別人的“怎麼看”?好像身邊像我一樣的人還挺不老少的。

太有錢的人怎樣理財我確實不知道,聽說有這樣一句“警世恆言”說,窮人才每個月把少得可憐的一點點積蓄去存進銀行,富人卻到銀行去貸款。

從這句話我明白了自已永遠當不了富人,因為我只會辛辛苦苦地掙錢,省吃儉用地攢錢。

那麼也許題主的問題似乎可以回答了,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多半是些工薪族的人,多半是些觀念保守的人,多半是些害怕風險的人,多半是些不求發財只要保本的人,多半是既無能力炒房又無智慧炒股炒匯的人,最後,多半是些生活無憂,略有結餘又很“看不開”不想吃光喝光當月光族的人。

我就是這樣看這群人的。


fairplay11


現在到銀行裡去存定期的儲戶是屬於厭惡風險型,或者有些人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也要把一部分資金存銀行,這本身不存在問題。你追求P2P、信託、股市的高收益,我追求低風險、穩健的日子,只能說各人風險偏好不同。說實話,真正能跑贏國內通貨膨脹的人少之又少,盲目追求高收益很可能蝕光本金。

或許有人覺得奇怪,銀行利率已經這麼低了,咋還有中老年人把錢存銀行呢?我們認為,把錢存定期存款,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首先,很多人對銀行存款的印象是,利率實在太低,三個月定期存款1.1%,六個月定期存款1.3%,一年定期存款1.5%,二年期定期存款2.1%,三年定期存款2.75%。年化利率確實比理財產品、其他金融產品低了一大截。

但實際上,一些地方性中小銀行都把利率大幅往上移了,而且,銀行定期存款屬於“無風險”理財,就算銀行破產、倒閉,還有存款保險,保證50萬以內的儲戶的存款的安全性。更何況,利率市場化之後,銀行也推出了大額存單,一般門檻在30萬,通常大額存單存三年期的收益率也超過了4%,這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差無幾。如果大額存單要提前支取,利息還可以靠檔計息,不會算活期利息。這也大大的吸引著儲戶把資金存銀行定期。

再者,一些小家庭要買房、買車、買家電,都要先把每月的收入存入銀行,一點點積攢起來,再來支付購房首付、買車款等。還有一些人把錢存銀行就是希望這錢能夠更安全一些,因為這錢是家庭的備用金,他們並不在意利率高低。同時,也有些投資者把一部分資金去買了高風險的投資品,還要留點錢存入銀行,以備不測。所以,即使是多元化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也要拿部分錢存入銀行。

最後,國內經濟正在下行,把錢存銀行最多就是跑不贏通脹,但是資金是安全的,但是拿錢去玩高風險的品種,弄不好就血本無歸。現在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已經跌得很低、炒股票十炒九賠錢、而銀行理財產品已打破剛兌、P2P和信託產品近年來風險頻發。說實話,國內除了把錢存銀行,還能安全準時拿到利息,其他投資品種風險也是蠻大的。這就使得一些厭惡投資風險的人,又把資金退回到銀行來存定期了。

現在部分年輕人群體並不喜歡穩健投資風格,而是偏愛炒股、投資P2P、玩銀行結構性理性產品,或者跟風炒黃金,期盼能跑贏通脹,不願意把錢存銀行。但實際上,高收益對應的就是高風險,你要想跑贏未來通脹,就要敢冒蝕掉本金的風險。很多人在玩了幾年高風險投資品後,返過來再看看把錢存銀行的人,雖然不一定能跑贏通脹,但本金還是存在的,而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人,最終連本錢都沒有了。所以,喜歡存銀行也是一種穩健投資風格,並不見得是“腦子壞掉了”。


不執著財經


目前國人可參與投資理財的產品看似很多,但是很多產品對於普通人而言,並沒有實際性的意義,或因為其起投點高(比如大額存單、房地產、信託產品),或因為其風險偏高(比如股票、外匯、金融衍生品等等),所以現實生活中,真正適合普通人投資的產品只有四個:定期存款、國債、R3級別以下的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四款。

如何選擇?

在大部分人眼中或者說印象中,定期存款是一款極差的理財產品,不論是收益性還是流動性等,其實這個都是一個誤解,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目前銀行的定期存款早已推成出新,各類功能齊全(幾大國有行的除外),其競爭力完全不弱於其他三者,所以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人不一定是傻,可能是別人對於銀行了解比你深,下面我們從常用的三個方面對四個產品進行分析。

1、安全性

安全性而言,四款產品都是低風險的投資產品,其風險基本可以近乎忽略不計,按照排名來說:國債百分百絕對保本保息,安全性第一;定期存款剛性兌付,50萬元以內也是100%安全,排名第二;貨幣基金和R1-R2的理財產品,雖然風險極低,但均不承諾保本保息,不剛性兌付,並列排名第三。

2、收益性

收益率來說,如果選擇地方中小銀行(特別是民營銀行),那麼銀行存款的利率目前基本是處於第一的,不說5%以上利率的民營的銀行,即使是地方銀行,一年期的利率都有4.1%;銀行理財產品R2及以下的,目前一年的收益率普遍在3%-4.5%之間,基本處於第二梯隊;貨幣基金自從2018年以來,一路下行,目前紛紛跌破3%,而國債雖然有4%(三年期)及4.27%(五年期),期限長所帶動的高利率折算為一年期,或許遠遠比不上其他三個,所以單以收益率來說,銀行定期存款即使不是第一也是第二。

3、流動性

流動性方面貨幣基金當屬第一,隨時可以存取;銀行定期暫列第二,一則其期限多樣,可以選擇短期的,二則如果實在急用,可以轉為活期變現;三則如果具備目前的靠檔計息及智能型存款(如下圖所示),那麼其流動性堪比貨幣基金;三為國債,主要是因為其期限長,最短的為3年期,且提前支取要損失部分利息;排最後的為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上都屬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產品未到期不可以贖回。

總結

綜上各方面來說,只要不是幾大國有行的定期存款,那麼銀行的定期屬於目前普通民眾最好的投資選擇方式,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還一直有人選擇在銀行存定期。


鯉行者


評論員李睿陽:

個人認為,把家庭資產的一小部分放在定期存款上是合理的,可以作為穩健配置的一環;但是如果這個比例過高的話,那麼這說明家庭的理財過於保守,並不利於家庭資產的保值增值。

家庭資產配置有一個較為著名的4321定律。即,40%配置在保本穩健的資產上,題目中提到的定期存款可以屬於該範疇,但是相比較而言不少債券、信託的收益和靈活度都是優於定期存款的,風險實際上也比較低;30%放在增值型資產上,比如股票、基金、房產、P2P(一定選大平臺的產品)等,風險相對高但是收益也比較可觀,如果投資得當不僅可以跑贏通脹還可以獲取較高收益;20%用於保險,比如說重疾險之類,由於生活中有很多想不到的事情可能發生,保險作為配置是必須要投資的;剩下的10%可以放在活期或者餘額寶之類中,用於日常生活的需求滿足。


首席投資官


我就是你所說的把錢存銀行的人,而且一般存三年定存。我不知道有何不妥?整天聽人講“窮人存款,富人貸款”,但事實並不因你存款變窮人,也不因你貸款而變成富人。我有房有車無貸款,有少量的錢放在股票、支付寶、微信和××寶及投資項目中,但大部分放在銀行,並分散在多家銀行。我可能保守點但心中踏實而閒適,安貧樂道沒什麼不好,自認為比到處欠錢焦頭爛額的所謂“富人"不差。


寧潯老張6801


現在還經常到銀行存定期很正常啊,雖然現在市場上金融產品很多,收益也比銀行定期高,但是每個人的投資理念都不一樣,自身的條件和知識水平也不一樣,那投資的選擇自然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人主要是投資觀念保守或者抗風險能力弱,亦或者知識水平有限,定期存款相對於理財、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來說風險相對較低,低到什麼程度呢?除非銀行倒閉,否則定期存款的本金不會有損失,而且還有利息收。

而其他金融產品或多或少都有著本金損失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本金虧損,那麼對於投資觀念保守和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人來說,好不容易攢點存款,若是投資失敗,血本無歸,豈不是白忙活了,所以銀行定期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知識水平有限,對投資一無所知,根本不懂理財、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但是他們卻知道銀行定期,本金的安全,利息的穩定收入,讓他們只認銀行定期,對其他金融產品一概不感興趣,不管時代怎麼變化,這類人還是會經常到銀行存定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