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江隔两岸,比翼双齐飞

1972年9月30日,这一天,整个长沙城都沸腾了。

当天,湘江一桥也就是现在为市民和外界所熟知的“橘子洲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1125米,桥面宽20米,东连五一路,飞跨橘子洲,西接岳麓山,位于长沙中轴线上的过江大桥,第一次将长沙市河东、河西联成一体,结束了长期以来靠划舟和轮船摆渡过江的历史,开启了乘车几分钟内过湘江的新篇章。

而在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长沙过江通道从橘子洲大桥“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桥梁、隧道、地铁“十龙过江”,河西与河东的“距离”再次缩短。几十年间,长沙市民过湘江的变化不仅仅是过江方式的变迁,更是老百姓优质生活的直接显现。近年来,长沙市通过不断推进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打造生态宜居的“山水洲城”,城市综合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百里湘江风光带已经全线贯通。良好生态环境形成的同时,河西与河东两岸各方面的发展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昔日“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栋房”的局面伴随着河西不断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早已随风消逝。然而不变的是,河西与河东依然坚定的守护着湘江两岸,比翼齐飞。


长沙:一江隔两岸,比翼双齐飞

隔江眺望,30年一瞬,镜头已经装不下这座城市的巨变,成片的红砖矮房变成了如今的高楼耸立,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清新;一条条坑洼土路变成了现在的宽阔通途,倒映在上的是行人与车辆匆匆而过的身影;一块又一块土地摇身一变今日学子满堂的校园,清晨之时书声琅琅清脆深情……这些凝结了历史的画面,同样也是反映长沙城市两岸巨变的一扇窗口。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旧时长沙在人们心目中,河东是市区,河西为郊区。但古往今来不乏后起之秀,在长沙,河西便是这样一个后起之秀,它以自己的快速发展和种种优势吸引了一众人的目光,打破了大多数人对其的既定看法。其实,河西的后来居上源于2015年4月份国务院同意设立湘江新区,再加上望城区撤县设区,身为后辈的河西,用自己的态度进行了一场华丽的巨变。

长沙高铁南站、火车站、黄花机场以及在建的汽车南站,交通枢纽中心汽车东站、万家丽高架、湘府路高架BRT、磁悬浮、长株潭城铁等主要交通设施都分布在河东,另有错综复杂的道路构成了河东便捷的出行方式,与此同时,交通拥挤也成为了一种常态,为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纵观河西,近年来交通已然得到了飞速发展。2015年10月份开始试运营的长沙河西综合交通枢纽一跃将长沙汽车站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今后也将成为长沙首个多合一的交通中心,接入地铁、公交、长途客运。今天在河西,同样可以出行便利,甚至减少了一份拥堵,节省了一份时间。


长沙:一江隔两岸,比翼双齐飞

依托河西强大的人才资源,麓谷高新区正奋力打造“湖南硅谷”,致力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技术产业园。未来几年,麓谷软件产业将进一步提高开发成熟度和要素集聚度,形成商务、科技、服务、人才等诸要素和谐共生的园区形态,建设研发、软件、孵化、大学生创业、总部和服务外包基地六大载体。此外,在麓山南路,应接不暇的小吃商店间坐落着一座特殊建筑,以天河一号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继天津和深圳之后的第三个国家计算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系主任刘宏介绍到,“天河一号”每秒钟40GB通信带宽,相当于1秒钟内下载5部高清电影;从仿真设计、医药研发到台风预报、能源勘测,它都有巨大的用武之地。

种种发展成果之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再只是一个空谈,未来的三十年,河西与河东也必将乘借着各自的优势,迸发出新的力量,描绘出新的时代蓝图。

商业发展齐头并进

在长沙,河东成熟的商业圈毋庸置疑,无论是本地人的休闲购物之旅,还是外地人来长沙游玩,五一广场都是必定要去的地方。百年老街黄兴商业步行街,国金街IFS商业中心,以及独具特色的火宫殿,湘江沿岸的万达广场,新晋网红打卡地德思勤广场,“最大单体建筑”万家丽国际广场,芙蓉区“书市”定王台等河东商业场地,也都成了人群聚集的热门地点。而这些地方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中,无不成为提到长沙商业中心人们最先想到的地方。


长沙:一江隔两岸,比翼双齐飞

现如今,再提到商业圈,河西地区的商业广场名字也为大多数人所记住,并且喜闻乐见。由23幢欧式风情的独立单体建筑组成,汇聚欧洲8个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罗马等经典欧式建筑风格的欧式经典建筑渔人码头,在湘江西岸耀眼夺目,白天前来欣赏江景的人落错不绝,傍晚吹着江风,饮着小酒,听着民谣,大快朵颐小龙虾和烤肉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是一种于闹市之间的惬意,于自然之间的烟火,与河东大相径庭却别具风味。此外,河西王府井也不同于林立在五一商圈的王府井,它以自己浓厚的文艺气质诚邀八方来客。去年年底新建的凯德壹中心,洋湖新建的宜家购物广场,梅溪湖的步步高新天地……尽管人流量和知名度不如河西商业圈,但它们也不断吸引着市民乐此不疲的前往,未来也一定可以成为分散河东巨大人流量商场的地方。

教育建设一片向好

河东的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扎实,实力强劲,早已在长沙人心目中扎下了根。作为长沙的四大名校,除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之外,雅礼中学、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等三所中学均分布在河东,这四所学校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近十多年来,在长沙市高考排名也纷纷名列前茅,是省内教育的领先者,也是众多家长心中的最佳选择。此外,河东地区还有诸如周南中学、明德中学、地质中学、市二十一中等老牌学校以及民办新秀广益中学和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都因出色的成绩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不二选择。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曾经教育资源略显落后的河西地区近几年来也在慢慢提升,除四大名校之一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之外,洋湖、梅溪湖、滨江等区域入驻新增了许多中小学,例如麓山国际中学、雅礼洋湖中学,拓展和延续百年长郡教育传统的滨江片区的长郡滨江中学,以及由长郡梅溪湖中学、湖南师大附属梅溪湖中学、长沙市一中岳麓中学和周楠梅溪湖中学构成的梅溪湖长沙四大名校,逐渐成为了周围家长们的首选学校。


长沙:一江隔两岸,比翼双齐飞

一座城市因教育而兴。国防科大、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学校分散在河东各地,同样是河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作为河西知名的历史名胜地岳麓山,麓山之巅虽高度有限,登上却有着一览长沙城、俯瞰人世间的辽阔视野。麓山脚下除了特色小吃商店琳琅满目,也生长着不断为长沙注入活力的一类人群——大学城学子。穿过橘子洲大桥首先来到的便是岳麓山北门,继续往前是仁爱精勤的湖南师范大学,紧接着是百年名校湖南大学和重点高校中南大学,行走在河西江边和大学城,扑面而来的校园氛围和学术气息足以让人对这股书香活力念念不忘。除此之外,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河西的另一头也相隔不远,交流密切,成为河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隔江遥望,镜头装不下的是湘江两岸的各自生长、万物变化,装得下的是两岸齐飞、齐头并进的坚定态度。自湘江一桥首次将长沙河西与河东相接连,似乎便有了一个实体的存在,将东西两岸紧密连接在一起,共促长沙城日新月异,不断向前!(文/刘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