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造不出民航客機?

吃瓜群眾之一就是我


日本當然造得出民航客機,好不好用,市場銷售如何,則是另一個情況了。

日本的航空工業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死而不僵,畢竟積澱還算深厚。在戰後恢復時段,航空工業也因其盟國的緣故並沒有被完全廢掉,製造民航客機,佔據龐大的民用市場,一直是日本戰後航空工業的夢想。這既是獲取利潤的必然選擇,也能避免刺激美國或周邊國家。所以日本研製民航客機的嘗試一直沒停過。

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日本航空機制造株式會社就設計製造了YS-11雙發螺旋槳支線客機。日本是個島國,非常適合支線客機運行,航空運輸業發達,使用自研飛機來分一杯羹當然是美好初衷。YS-11的設計目標也是如此,載客量60餘人,起降距離較短,適合支線市場。但這種飛機的銷量並不理想,設計製造水平也不高,前後賣出了不到200架,目前在民間已全部退役,但日本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還保留了少量該型飛機。

再後來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日本還設計了本田噴氣公務機,該機瞄準的是小型公務機市場,外形奇特,2015年取得FAA認證,還曾經來中國進行各種推銷。目前本田噴氣的訂單數已經超過100架,單單今年上半年就交付了17架,據稱還有中國客戶訂購。

目前命運較為坎坷的就是日本的MRJ噴氣式單通道客機,由日本三菱公司研製,但在取證過程中一直表現不佳,出現各種問題,到現在還未取得FAA認證,致使之前的幾個訂單全都打了水漂。MRJ和中國的ARJ基本一個體量,ARJ已經開始小批量交付投入運行,而MRJ還是顯得前途不明,雖然多次出國參展推銷,但因為本身的問題,還是沒有打開局面。

除了這幾個較為知名的項目,日本其實在波音的幾個知名型號裡都有很深的合作程度。在波音767項目中,日本分擔30%的研製費用和工作量。在波音777大型寬體客機項目上,日本各個承包商負責製造20%的零部件。而到了波音787項目,日本的全日空航空公司是787的啟動用戶,創下了啟動用戶訂貨量和訂貨金額的世界紀錄。

可見,日本對於大飛機制造是非常有心得的,其C1,C2運輸機,P-1反潛機都達到一定水平。同時高性能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也在向世界最高水平衝擊,其製造民航客機的潛力不容小視。


航空君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得到了美國的庇護,這個使得其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日本也開始注重了航空工業的發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的第一款運輸機就是YS-11運輸機,這是一款採用雙發螺旋槳發動機驅動的運輸機,目前還在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其中就有電子偵察機。

日本除了建造YS-11運輸機之外還研製了C-1和C-2兩款運輸機,目前C-2正在進行替換C-1的工作,C-1是日本建造的一款採用渦扇發動機的中型運輸機,而C-2是一款更為先進的運輸機,C-2採用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推力是我國研製的運-20所用的發動機的2倍多。從C-1和C-2的研製看日本的航空工業是具備大型運輸機的研製能力的。

另外日本在研製C-2運輸機的同時還研製了P-1這款海上反潛巡邏機,這是一款用來取代P-3C獵戶座海上反潛巡邏機的型號。P-3C是川崎重工在獲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授權之後生產的海上反潛巡邏機。P-1海上反潛巡邏機是採用4臺渦扇發動機的大型特種飛機。

從日本研製的各種機型看日本是具備研製民航客機的能力的,但是日本卻沒有研製,這是因為民航客機的研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規定,而這個是資質是掌握在西方少數幾個發動國家手中的,一款民航飛機能否推向國際市場不是日本說了算的,有許多限制因素。不是日本不會造大型民航飛機,而是造出來之後有多少人買的問題。實際上目前日本也在研製民航飛機,這就是MRJ支線客機,這款客機還被拿到了範保羅航展進行了展示飛行。


航空視界


日本造出了什麼樣的民航客機?

提起日本自產的民航客機,就不能不提最近在認證的三菱支線客機MRJ。



根據機身尺寸和載客量的不同,MRJ又分MRJ70和90。

現在已經完成試飛,在機型認證中。

不僅擁有MRJ,很多大飛機項目日本都有參與,給飛機制造商進行部件生產。波音747,777,787,A340等等。

日本還參與了F35A的研製。


航空筆記


只能說明它肚子裡沒貨!現有的mrj就一個殼殼,而且一直都在忽悠意向客戶。


庶士凡


誰說造不出來。

人家有啊。

雙發和我們的919一個級別。

可惜,市場小,估計後繼機型沒有指望了。

現在世界上還能獨立搞大飛機的也就中國了,因為有市場,後繼機型沒問題。


北國風雲2


日本只能造個小東西,像照相機啊,手錶啊之類的東西,日本對大項目一竅不通。搞起來也很費勁。航天航空。橋樑建造類等等中國蔑視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