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11月8號,美國和中國大陸將同步上映《決戰中途島》,本片導演羅蘭-艾默裡奇也來到北京參加首映禮,引起影迷和軍事迷的廣泛關注。

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這部電影之所以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主要原因還在於這場海戰從事後歷史總結來看,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自信從何而起?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導演邁克爾·貝巧妙的把愛情與戰爭結合在一起,打造出歷史上非常絢麗一部戰爭電影——《珍珠港》,這次戰役美國慘敗,也是這場戰役讓日本指揮高層有了那麼一點盲目自信,以為從此可以稱霸太平洋了。

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偷襲珍珠港的結果,是日軍以陣亡約200人的代價換來的美國陣亡2000多人,傷1000多人,美軍亞利桑那號沉沒,內華達號戰列艦擱淺,指揮這次作戰的指揮官就是山本五十六。

所以在1942年初,日軍聯合艦隊還沉浸在勝利中,開始著手準備第二階段的戰役,結果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由於雙方是偶遇,算是比較公平的打了一架,最後日軍小勝,但卻沒有取得大的成果。

一大一小的兩次勝利讓日本錯誤地估計了美國海軍的戰鬥能力,同樣是山本五十六開始制定了代號為“米號作戰”計劃並親自指揮,即是後來的中途島海戰。

因為盲目自信,在制訂這場戰役計劃的時候,日本自信地沒有投入所有的武裝力量,而美國卻已經通過情報的破解得到了日本將會針對AF方位作戰,但是AF到底是哪裡,沒人知道。

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這其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插曲:AF到底在哪呢?記憶力過人的羅徹福特從浩如煙海的電文中找到1942年初的一份日軍電報,電報是要求水上飛機飛往珍珠港時要注意避開來自AF的空中偵察。

所以美國海軍耍了一個小滑頭,讓中途島的司令官以無線電向珍珠港發電報說海水淡化設備有問題,島上缺少水,然後破譯了日本的密電稱:AF可能缺乏淡水,攻擊部隊帶足淡水。

自此美國海軍就開始準備了,而日本海軍還處於自信當中,認為這次戰役不會有任何問題。

天平悄然間開始傾斜,這一次美軍要報珍珠港的一箭之仇了。

延誤的30分鐘&改變世界命運的5分鐘

這一場戰役同時也是山本五十六與切斯特.尼米茲之間的較量,雖然山本搞了一些小花樣想分散美軍的注意力,但尼米茲依然大膽地派出了3艘航空母艦及8艘巡洋艦前往中途島。

在珊瑚海海戰受重傷的約克城號返回珍珠港時看上去是無法參戰的,但根據後來《國家地理:戰爭風雲》提供的資料,約克城號在二十四小時內就維修得差不多了,當然這也為後續約克城號的沉沒埋下伏筆,畢竟還是屬於重症傷員。

但是這樣一來,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參戰的已經是四艘航母了,而日本一直以為美國只能派出大黃蜂號及企業號兩艘航母參戰。

當山本五十六命令南雲忠一的艦隊雄赳赳的撲向中途島時,日本海軍還處於驕傲自滿的情緒之中,對於搜索美國海軍的事也不太上心,而更致命的則是重巡洋艦利根號上的彈射裝置出現了故障,導致利根2架偵察機推遲了30分鐘才升空,錯失了發現美國航母的機會,可見戰爭中時間不僅僅是金錢,更是命運的轉折。

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如果你覺得從下地鐵到上高鐵只需要5分鐘,結果排隊卻花了30分鐘,上樓的電梯也壞了,恭喜你,你遇到了一個最有趣的定律:墨菲定律。一句話解釋就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日本海軍此時就遇到了墨菲定律,先是偵察機晚了30分鐘升空,另一邊築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生故障中途返航,錯失了發現美國混合艦隊的時機,而後續偵察機又發回了美國海軍錯誤的方位報告,導致日本海軍的決策失誤。

當時因為沒有發現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編隊,所以南雲下令原來裝好魚雷用來對付軍艦的飛機更換高爆炸彈準備第二次轟炸中途島,結果利根號上的偵察機又發來的不確定消息,因此只能等著進一步確認,當知道美軍有航空母艦時,日本的飛機立馬開始卸下炸彈準備重新安裝魚雷,而另一邊轟炸回來的飛機等著降落,結果日本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片混亂,彈藥根本來不及送回機庫,就在這短短混亂的5分鐘內,命運轉折來了。

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日本海軍這邊忙成一團,美國這邊指揮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兩艘航母的斯普魯恩斯做出了一個近乎悲壯的命令,這個命令可能一部分飛行員犧牲,因為他們即使完成任務脫離戰場,也回不到航母上,這次《決戰中途島》中也展現出了這個細節。

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上的67架俯衝轟炸機、20架戰鬥機和29架魚雷轟炸機起飛發動進攻,當克拉倫斯·麥克拉斯基少校率領的轟炸機趕到日本航空母艦上空時,日本海軍還在緊張地忙碌著。

短短的5分鐘,協同約克號上趕來的轟炸機一路狂轟後,堆放在甲板上的飛機以及燃料和彈藥引起大爆炸,日軍的3艘航空母艦剎那間變成了三團火球,火光直衝雲霄,日本三艘航空母艦被徹底炸燬了。

隨之而來的是雙方的混戰,飛龍號最後受到致命打擊,而美國的約克號在原來舊傷未好的情況下,又添加新傷,沒能挽救最後的沉沒的命運。

但是日本海軍的四艘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已經重傷提前先後沉沒,1942年6月4日22時50分,南雲報告山本:“敵人還有航母4艘,我方航母全滅。”

最終山本五十六明白已經無力迴天了,第二天凌晨下令取消中途島的佔領行動,把自己關進會客室,一連三天拒絕會見部下。

戰爭的後果

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日本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數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日本海軍從此走向失敗。

更為可笑的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慘敗,避免挫傷部隊的士氣,6月10日日本電臺播放了響亮的海軍曲,並宣稱日本已成為太平洋上的最強國。

但是日本的海軍高層心知肚明發生了什麼事,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悲傷的情緒一直蔓延下去。

美國海軍首腦事後評價道:“中途島戰鬥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了日本的長期攻勢,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而此戰也給日軍高層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創傷,直到二戰結束,他們再也無法對戰局做出清晰的判斷。

從戰無不勝到一蹶不振,《決戰中途島》展現日本海軍“被虐過程”

雖然無法親歷過去,但依然可以通過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讓更多人銘記歷史,銘記那些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人們,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了解歷史和觀看電影的原因吧。

所以,如果你也對這段歷史有興趣,11月8日一起去影院看日本海軍是如何在5分鐘被擊敗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