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的水滴是到底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呢?为什么可以摧毁上千艘飞船?

宇宙观察记录


因为这是小说,它可能有科学原理的一些基础,但在应用上永远是夸大的,这也是硬科幻的魅力所在,打破有限的现实壁垒,畅享无限的未来可能。

在我看来,刘慈欣是借象征了持之以恒的“滴水穿石”典故,来反讽了人类百年的努力。上升到宇宙文明程度,什么事都不是光靠努力能解决的了。刘慈欣的“水滴”,寓意着高级文明掀起水花都能让一个低级文明瞬间覆灭。

摧毁整个人类宇宙舰队的水滴是什么?

这个水滴,肯定不是我们常说的液态水滴。它是三体人以三体文明造出来的高科技宇宙探测器。一个宇宙探测器,而不是战争武器,就能摧毁整个人类文明组建的宇宙战队,从侧面说明了文明差距带来的实力碾压。

一个小如水滴状的物体,如切豆腐一般,将人类所有的战船击穿,人心的死寂反衬着战舰隆隆的爆炸声,将人类彻底打入了绝望的深渊。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冰凉,就像宇宙深渊的冰寒一般,冷漠无情,令人毛骨悚然。

那这个水滴到底有什么科学原理呢?

刘慈欣假设这种物质结构是由强相互作用力控制的。但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只有10^-15米,要把它的作用范围提升到宏观上能表现出来,这是目前科学上无法做到的。另外,从强相互作用力比其它三种基本力大得多的角度来看,这种物质如果能成形,却是可以具有破坏性。


虽然刘慈欣直接说了“水滴”不是用中子物质制造的,但以现在的科学认知来说,中子聚合物的解释可能还靠谱点,作为一个长得像水滴的中子星,探测器拥有光滑的表面与超致密的结构都能解释。

因为,一立方厘米中子星可达10亿吨,且中子星的表面绝对光滑, 最大的起伏不会超过5毫米。但中子星是可以把周边的大气(气体物质)压缩成超薄的热等离子体,表面温度达1000万℃,是太阳表面温度(6000℃)的1666倍,然而书中对这个“水滴”的解释却是表面温度达绝对零度,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以上是网友们整理的关于三体“水滴”的脉络解读, 大家自行参悟吧。

总结<strong>

以强互作用力作为工具,从原子角度来加工出这种材料,对人类目前的物理学理论来说,实属于想都不敢想,更别说科技应用水平了。

而在未来,任何一项科学原理要发展到科技应用,可能都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想法捕手


这个问题,书里说得很明白了。丁仪带队考察水滴,发现水滴在一千万的放大倍数下,仍然是绝对光滑的全反射镜面,金属夹具强力接触的表面没有留下任何划痕。同时水滴的温度是绝对零度,也就是说,水滴的分子完全停止振动。根据这些特点,丁仪猜测,水滴是一件用强相互作用力制成的武器。

这意味着,水滴具有巨大的强度。按照书里的说法:

它的强度比太阳系中最坚固的物质还要高百倍,这个世界中的所有物质在它面前都像纸片般脆弱,它可以像子弹穿透奶酪那样穿过地球,表面不受丝毫损伤。

具有这种强度的水滴,当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摧毁两千多艘太空战舰。这场末日战役的悲壮,书里写得淋漓尽致了,水滴的威力也展现得很清晰了。

这里就展开一下,以我粗浅的物理学知识,说一下强相互作用力吧。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力

自然界的各种力,虽然表现形式有千百种,归根结底可以归纳为四种: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这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们接受就好。

这四种力中,引力和电磁力的概念我们比较熟悉,而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我们就比较模糊,因为它们作用在微观范围,是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力。

不要求严谨的话,也许可以这么简单理解: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把它们联结起来形成原子核,而不是一盘散沙的那个力,就是最早发现的强相互作用力:核力。原子核外也有中子,这种自由中子会发生衰变,变成质子、电子与中微子或反电子中微子,产生这种衰变的力就是弱相互作用力。

不少科学家致力于继续统一四种力,当然最完美的结局就是最后统一成一种,像爱因斯坦就坚信世界应该是统一的、和谐的,用了毕生精力去研究大一统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将这四种力统一起来。不过,有人曾经将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就是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弱电理论。

强相互作用力的力量

强相互作用力简称强力,其实是夸克之间的力(夸克组成强子,比如质子、中子)。这是一种短程力,比如强力当中的代表:核力,仅仅在原子核内发生。

然而,强力是四种力中强度最大的。根据网上搜来的数据,自己算了一下,假如强力的强度为1单位,则电磁力的强度是0.01,弱力的强度是0.000001(强力的百万分之一),而引力的强度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强力的100万亿亿亿亿分之一)。

万有引力,无远弗届,无所不在。然而,和强相互作用力的力度比起来,比渣渣还渣渣。

幸好,平时强力的活动范围束缚在小小的原子核内,和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的引力,算是井水不犯河水。自然界中有强力唱主角的宏观物件,就是中子星。中子星是恒星末年的一种形态,这时整颗恒星坍缩成为一个巨大的“原子核”:全部由中子组成,完全靠强力维系。所以,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大,仅次于黑洞。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大概是水的密度的10^14(百万亿)倍。

这个比喻也是网上搜来的:乒乓球大小的中子星相当于地球上一座山的质量。

我们的太阳系正当壮年,所以在我们这里,强力局限在原子核内,不可能跑到宏观世界形成中子星。

但假如真的有强力跑到宏观世界怎么办?

那就是《三体》中的水滴了。

水滴的威力和启示

丁仪推测水滴是由强相互作用力制成的,考察人员提出异议说,水滴的质量很正常。

根据书里的描写,头部浑圆、尾部很尖,呈现完美水滴形状的三体探测器,长3.5米。如果它的密度真的像中子星那么大,绝对不可能轻轻松松被“螳螂”号放进飞船机舱里。

但是这正说明,水滴是人造的工具,三体人已经掌握了把强力释放到宏观世界的能力。“水滴”的结构,当然是宏观尺度的,里面的分子、原子,互相之间肯定也保持着正常情况下的距离,不像中子星那里,所有原子变成中子,紧密地挤在一起。所以,水滴的质量是正常的,书里描述,大概不到10吨。

然而,这些互相之间保持着正常距离的微观粒子,却在强力的作用下停止了振动(造成水滴的表面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形成整齐的固结。

这种足以把分子“钉死”固定的力量,按照书里的说法,不亚于把弓箭射上月球,或者说,用一套连杆把太阳和八大行星固定成一套静止的桁架。

三体人掌握了这种力量。于是,仅仅依靠最原始的“撞击”,附加一点远程控制的功能,比如自行调速、精准追击等等,一枚3.5米长、10吨不到的“水滴”,就在30分钟时间里,让地球的太空舰队全军覆没。

只是因为制成水滴的是强相互作用力。这种力量提取自微观世界,提取自对物质基本结构的了解。这就是基础科学。而在地球,这一部分已经被智子锁死,人类无从窥知。虽然人类发展出了很多看似高精尖的科技,但是对物质微观世界了解的缺失,最终使人类一败涂地。

这里的启示就是:了解物质微观结构,就是基础科学的提升。这种提升可以带来整体科技层次上的飞跃。在高层次,即使是最原始的蛮力撞击,都分分钟秒杀低层次的“高科技”。

一句话:尊重基础科学。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我没有阅读过《三体》这部科幻小说,但是我对这部科幻书很是向往,如果有机会有幸一览其精彩的科幻世界,定当废寝忘食虔诚拜读其精义。

根据许多相关小报点点回忆,对其中的丛林法则也略有印象。《三体》中的“水滴”虽是虚构,却也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未来的展望,因此我也来试说一二。



在《三体》中,“水滴”是出场次数较多的一种尖端科技武器,就是在神级文明宇宙中,它依然时不时刷刷存在感,可见作者对“水滴”特别的热爱。

“水滴”是三体世界制造出来干扰地球信号的装备,穿透力强,第一次出现就毁灭了一支地球舰队。

“水滴”的原理

三体在它内部制造出强引力场,在“水滴”光滑镜面的磁场力互相消失,强相互作用力就会在包裹“水滴”表面,其外部便会异常坚硬和光滑。

用物理学的语言解释是,“水滴”将中子跟质子二合一为原子核的作用力,像用胶水把无规律松散的粒子强行组合,重新排列成有规律的原子和分子结构。

这种重新排列组合就是强相互作用力,并具有对称性,这让它无论放大或者缩小,表面都非常光滑平静,内部也不会有振动,跟武侠小说的“金钟罩”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它坚不可摧,所向披靡,刀枪不入,是星际战争中的“独孤求败”。人类用四维空间的碎片才将其摧毁。



这种强相互作用力状态下的“水滴”也就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现实中人类对它的理解是有限的,但是人们对科学世界的探索会不懈努力,科幻故事定会变成真实的世界。


弄潮科学



回顾《三体》系列,水滴团灭人类舰队的描写无疑是最让人心潮澎湃的,人类苦心经营的2000艘恒星级战舰在十几分钟之内像鞭炮一样被水滴洞穿了1998艘,仅剩编队最外侧且早已进入深海状态加速的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活了下来。

2000艘战舰组成的人类舰队是三体危机以来数百年科技进步的提现,无工质可控核聚变发动机足以将飞船速度提升到光速的15%,相应的武器系统也可以轻易摧毁一个星球的地表,但这些都只是科技进步而不是科学理论进步,以上这些看起来很厉害的成果其实还在核物理与相对论的范围之内。

当三体人用智子锁死人类加速器那一刻,人类科学其实就已经玩完了,之后再怎么发展科技也不过是浮光掠影的表面文章罢了。

基础物理学的停滞导致人类无法研究物质的更深层次,进而材料学就无法获得突破,带来的结果就是制造星际战舰所用的材料强度不够,而三体人已经掌握了让强互作用力溢出的办法,通过这种技术三体人可以把普通的金属变成类似中子星那样的物质排列,高密度带来的高强度和绝对光滑使得水滴和人类战舰相比就像是针和气球一样。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三体水滴就是用这个道理结合自己的高强度来毁灭人类舰队了,通俗的说水滴团灭人类舰队就是子弹打豆腐。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里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个概念:

强相互作用力。

所谓的强相互作用力,就是比如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力。这就是为什么小小的核弹和氢弹,爆发的力量却是那么恢弘。

而在茫茫宇宙中,有一种星系叫做中子星。就大约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无限向中间吸引和崩塌、压缩。形成的高密度星系。这就是中子星。大家可以理解为宇宙大爆炸这个过程的——逆反效果。

而水滴就是这样的,通过强相互作用力形成的水滴。文章里最精准的描述就是:

仿佛是世界上不存在的弧度和美丽。仿佛一件艺术品。撞毁了飞船后,它的表明都丝毫没有任何擦痕。

发现了吗?

它的秘密武器在于:

1.超强的硬度(强相互作用力材料);2.超强的耐高温属性;3.加速快,速度上限高;4.无视运动学理论的“邪魅”轨迹

而这其中,1和4是这4点里最大的秘密武器。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不哈韩的小韩


《三体》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它的优秀不仅仅在于书中所体现的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三体》的科学理论性也很强,都可以视为科普读物了。

《三体》中提到了一个水滴,是由三体人制造的宇宙探测器,本身跟水没什么关系,不过外观看起来像一个水滴,故因此得名。这个探测器逼格很高,是由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制造的,会反射几乎所有的电磁波,表面绝对光滑,温度处于绝对零度,厉害的是,它竟然无坚不摧!

书中写到,末日之战中,仅一个水滴就摧毁了人类太空武装力量的1998艘战舰,就问怕不怕?那么这么厉害的东西有什么原理呢?首先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强相互作用力吧:

自然界有四种已知的相互作用力。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和引力相互作用力。在宏观世界,能够显示的就只有两种力,那就是电磁力和引力,但是在微观的粒子世界里,还存着另外两种力,那就是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都在原子核尺度,在宏观世界却不能感知其存在。

而强相互作用力,最早认识到的质子、中子之间的核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是质子、中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后来又进一步认识到强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强作用是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作用最强,是一种短程力。



这个“水滴”的外壳由水滴内部的发生器控制,外壳仅由一层只有一个原子厚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制成。水滴的大体结构是由外壳大量的处于强相互作用力场下的单层紧密类金属原子核,包裹着内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强相互作用力发生器和某种不为人知的强大发动机。

简单说来就是三体人掌握了怎么控制强相互作用力的方法,通过某种强相互作用发生机器使得水滴外壳紧密结合在一起,想要打开水滴,除非力量大到足以打开原子核。而要形成强相互作用力材料,首先夸克就得十分接近,进入强力的力程范围,这就导致核子之间很接近,到最后核子之间相互锁定,所以就不存在分子运动了,导致水滴的表面完全隔热,并且温度一直保持在绝对零度。同时表面也绝对光滑,足以反射一切电磁波。



水滴比太阳系中已知的任何物质都要坚硬不知多少倍,水滴穿过地球就像是子弹打豆腐一样不费吹灰之力。按理说水滴的密度很大,质量也应该很大才是,但是由于表面仅有一层原子核的厚度,所以水滴的质量并不很大,书中写到,不会超过10吨。三体人为了奴隶地球人,先是派出了质子监控地球和制造破坏,另一方面则是制造水滴这样的杀手屠役人类,依靠简单的撞击,仅仅30分钟内就消灭掉了人类的太空武装力量。但是水滴也不是无敌的,最后水滴被“蓝色空间”号通过四维空间破坏内部发生器而被摧毁,在全宇宙范围内,一定会有比水滴更强大的武器,水滴在全宇宙范围内可能就是一个低级武器而已。


镜像宇宙


第一、水滴用了什么科学原理,为什么硬度那么硬?

第二、水滴的动力是什么,凭什么做到15%以上的光速,还能做到锐角转向?

第三、水滴究竟怎么摧毁了人类上千艘恒星级战舰?

第一个问题:水滴用了什么科学原理,为什么硬度那么硬?

答:水滴的全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探测器!”目前在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存在四种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水滴所运用的就是强相互作用力,通过某种手段,使物体的每个分子牢牢地钉在一起,紧密的排列。其作用力之大,甚至连分子间的震动也消失,分子间不存在任何的缝隙,也不存在任何的热传导。这就造成水滴三大特点:表面绝对光滑、硬度超太阳系最硬物质百倍以上,表面保持在绝对零度。但更加神奇的是,水滴还保持着正常的质量,这是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也是水滴最不被主流科学家认可的地方。因与主题无关,小编在这里暂时不做分析。

第二个问题:水滴的动力是什么?

答:不知道,这个大刘在书中并没有说。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线索去推断水滴的动力:1、制造水滴的第一舰队以反物质为动力。2、水滴末尾能发光。

3、水滴运用了引力弹弓效应,说明第一舰队对其速度并不满意。4、水滴可以锐角转向,说明其动力之强悍。5、强相互作用力的水滴,虽然外观保持着绝对零度,却发出过太阳核心般的超高温,瞬间气化丁仪等人。6、水滴仿佛有无限动力,在人类世界游弋上百年还能追杀蓝色空间号。

通过以上几个线索,我们大致可推测水滴仍然采用的是反物质动力,只不过和第一舰队相比有所改进和提高。因为,水滴始终没有发生湮灭爆炸。至于究竟是什么,也许大刘也说不清。

第三、水滴究竟怎么摧毁了人类上千艘恒星级战舰?

答:这个更好说,从表面上看就是最野蛮原始的撞,依靠强相互作用力的硬度,撞毁人类的战舰。但从更深层次理解,其实水滴代表着三体的战术和军事思想。即通过智子远程遥控,精确锁定人类战舰的聚变燃料舱,一招致命。

为什么要通过智子遥控?因为末日之战的战场离第一舰队2光年以上,如果使用其他方式无法指挥,只能运用智子超光速通讯原理进行指挥。事实上,从水滴到达地球,就一直接受智子的领导。

水滴为什么要锁定聚变燃料舱?其实这就好比用子弹打汽车的道理一样,直接攻击你的发动机和邮箱,让汽车起火烧死敌人,一招致命。

水滴为什么能锁定聚变燃料舱?因为有智子,三体了解人类每一艘星舰的每一个细节。所以水滴能精确锁定聚变燃料舱。

全息解读《三体》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据刘慈欣在《三体》中的描述,水滴表面是一层强相互作用力连接起来的高密度与高强度的分子层,温度是绝对零度,分子完全停止振动,水滴内部是强相互作用发生器和控制计算机,每个水滴重量大约是10吨。

实际上,强相互作用是质子、中子的相互作用形式,如果水滴表面的强相互作用层真实存在,它就不可能是分子形态,只能是原子在超高压力下形成的原子外电子塌缩到原子核内的特殊结构物,也即中子星型物质。

但是,在绝对温度大于零的情况下,一旦中子型物质由水滴内部的强相互作用发生器发送至水滴表面,脱离了超高压环境,它们必然立即瞬间还原回原子与分子结构,此时它只能是普通密度与普通强度的物质,不具有超高强度的魔力。

尽管《三体》中强调水滴表面是绝对零度,一切物质均处于运动完全停止状态,但是,没有任何实验证明人类能实现绝对零度,在与水滴控制中心有一定距离的表面,不停与外界接触与碰撞,更不可能是绝对零度,更重要的是,如果它是绝对零度,水滴内部的强作用发生器连发送它们到水滴表面都不可能,它们将完全停止在发生器内。

尽管《三体》中强调水滴表面也处于强相互作用状态,但强相互作用是原子核的质子、中子之间的作用力,作用距离很短,不足以作用到水滴表面。

所以刘慈欣的水滴杀伤构思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即使人类具有制造中子星物质的能力,也不足以用《三体》中的水滴方式攻击对方!

依据本人关于"科幻"的定义,科幻=已知科学+技术幻想,也就是说,"科幻"是建立在已知科学基础理论上放飞对未来应用技术的构思所形成的作品,所以,《三体》与《流浪地球》一样,均属于"幻想"作品,不是"科幻"作品!

关于"科幻"的详细解释,请打开文章链接:https://m.zjurl.cn/answer/6674833708077285646/?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74833708077285646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书中对水滴的原理有“科学解释”



通过产生一种特殊的场,是水滴表面的电池的被抵消,强相互作用力溢出,这样就相当拥有一个强相互作用维持的表面,也就相当于一个原子核的表面。

强相互作用力的强度比电磁力的强度高出100多倍, 如果真能制造强相互作用表面, 那用它去撞击电磁力维持的表面,当然就跟撞豆腐差不多了,在强度上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只在于力度上,因为水滴拥有不小的体积,穿透人类飞船舰队的时候,所受到的阻力还是挺大的。

不过水滴的动力系统实在太牛逼了,在太空中锐角转弯展示了其强大的动力。有了强大的动力保证,水滴只管撞就是了。当然最省事就是对着飞船的发动机撞。



当时的地球战队非常脑残的排列成方阵,这为水滴攻击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就跟穿羊肉串一样的,一撞就是一排,直到幸存的舰队清醒过来四散逃跑,才给水滴完整摧毁地球舰队制造了困难,最终有地球战舰成功逃逸了。


星宇飘零2099


这个原理就是:一招鲜吃遍天!我们用一颗钢珠去撞击10000个新鲜鸡蛋,你觉得这个需要什么高深的科学道理么?钢珠会因此灰飞烟灭么?实际上,水滴外表的壳体物质与人类战舰的差别,比金刚石与鸡蛋的差别还要大N倍。

这就是三体为什么要用“智子”锁死人类基础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因。人类所能够利用的材料都是建立在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之上的,尽管人类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原子核内部不是一个个实心小球,而是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不同基本粒子,比如胶子、夸克、层子等等,但是人类的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发现了,至于这些基本粒子的运动规律、内在构成、分裂组合,已经被智子破坏得一干二经,甚至让顶尖的科学家抓狂、自杀了事。


没有了新的材料出现,人类的科技已经“死”了,这样的文明已经没有存在的资格了。在书中的描述中,水滴的表面光滑如镜,放大50万倍,还是光滑如镜,也就是说,组成外壳的粒子和粒子间隙都小于可见光波波长甚至是任何高频电磁波的波长,目前人类已知的理论认为只有强相互作用的微观粒子才能够贴合得如此致密,瞬间发出的光和热,可以让一定范围内的宏观物质气化,科学家丁仪就是这样子被干掉的,每秒30公里的速度其实并不快,可是相对于用喷火方式加速的太空战舰,一个是子弹的速度,一个是蜗牛爬行,水滴甚至还没有触碰到战舰的时候,高温就已经让战舰外壳软化了,碰撞起来,那叫一个酸爽!

如果三体没有这么做,人类很可能在威慑纪元就发现了利用基本粒子组成超级物质的科技,届时大家就会用大量水滴互拼,而且地球是本土作战,资源纵深必然要比三体第一舰队来得丰富,这个时候,三体人来到太阳系就是找死。

在星际战争中,互相派遣有形间谍窃取情报,然后大规模地派遣舰队互相拉锯战,基本没这个可能,我们从《三体》一书的开始到最后,都没有见过三体人长啥样子,估计只有云天明和艾AA见过,这就是这本书的深邃可怕之处,敌人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战斗?我们拿着大刀长矛,居然要吼叫着战胜拿着激光枪的星战集团军!


看了《三体》,感觉美国的《变形金刚》、《星球大战》、《星际穿越》、《星际迷航》什么的,都是儿童文学……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