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未来简史》是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后的第二部作品,本书主要围绕智人的未来展开猜想,从人类的旧议题到新议题,作者用独特的见解给我们带来不同维度的思考材料,让读者可以顺接作者的思维,对人类展开更多的想象。

想象的力量

人类依靠想象力,走到了世界的巅峰。

想象力帮助人类与其他生物划清了界限,也让人类拥有了创造故事的能力。

因为出现共同的信仰,人类得以进行大规模合作,并建构出共同的社会秩序。

在采集狩猎时期,人类只能够进行小规模合作。

直到农业出现,物质供应逐渐充足,人类开始大规模群居后,才慢慢出现规模较大的合作。

石器时代,人类故事中的神灵还不算强大,它们的力量顶多能让人类开始合作。

《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神圣的光

但是农业时代的神灵就不同了,它们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神庙,以及自己的祭司。

神灵不再只是人类想象当中的角色,它们纷纷跳上现实的舞台,成为了强大的虚拟实体。

苏美尔时期的众神已经具备君王的权力,可以拥有土地和向信徒们纳税,而信徒们也诚诚恳恳地给它们信仰的神工作。

就像现在的公司,虽然是虚拟的想象,但却拥有着员工和强大的现实影响力。

在文字与货币出现以前,人类只能依靠大脑去处理信息,以致于信息非常容易丢失和遗忘。

被神授权管理的神职人员在工作上也非常受限,人类的合作网络因此一直无法扩大规模。

但这个困境终于在5000年前被苏美尔人彻底打破,人类发明出了文字和货币。

《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西班牙古文字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可以把信息记录在物体上,从此解放了人脑,祭司们终于可以清晰地记录每个区域的税收情况,管理范围也开始不断扩大。

同时文字还催生出了影响范围更大且更为复杂的虚拟故事,而这些新的故事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货币的出现则改变了人类的贸易方式,使得人类合作网络的范围越来越广。

随着信仰的影响不断加深,神的概念甚至和神职领袖融合,打造成现实世界的"活神",例如古埃及的法老。

在古埃及人心中,法老就是神。

但是这位神并不直接管理帝国,而是交由为他工作的人去管理,他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

而信仰法老的人也并非信仰这个人类,而是这个人类代表着的神。

所以法老的存在,其实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个人品牌,活体的法老即便消亡了,他的品牌价值依然会由他的团队继续运营下去。

《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法老图坦卡蒙的面具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古埃及的神已经远比苏美尔的神强大了。

古埃及的神掌控着军队,田地,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命,能够改变的现实比以往的神都多。

而这一切的变化,大部分的原因都与文字有关。

文字改变现实

文字为人类社会催生出了更为强大的虚拟实体。

而这个虚拟实体也在不断发展,同时也变得更为依赖文字。

《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虚拟实体模拟

随着文字在帝国内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识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还可以改变自身的生活水平。

以往人类的工作集中表现为体力活,只有少部分识字的人类可以从事文职工作,而这部分人通常担任官职,工作轻松之余也不用日晒雨淋。

所以很多家庭开始重视文字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可以从事文职工作,过上舒服的日子。

而文字作为记录信息反映现实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越发神圣,只要是文本上的文字,基本没人会怀疑它的真实性。

所以历史上因为文字造假而爆发的灾难,并不在少数。

比如在中国"大跃进"时期,毛主席为了让中国加速发展,下达了让农业增产两到三倍的命令。

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各级政府为了报告上的数据好看而伪造了数据,等报告传达到中央的时候,数据已经非常华丽且虚假了。

由于现实与数据不符,当时中国遭受了非常严重的饥荒,大量人口因此而死亡。

从古至今,

书面文字都自带神圣光环。

《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文本上的文字

文字最初只是记录现实的工具。但随着影响的加深,当所有人都认为文字就是现实的时候,它就取代了现实。

真正的现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人们只相信文本上的文字,只相信文本上描绘的世界。

当文本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往往让步的都是现实。

文本的影响力还远不止此,当它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甚至可以改变现实。

如今很多非洲国家的边界很诡异,很多边界直接无视了不合适的地理环境和贸易路线。

原因是现在很多非洲国家的边界并不是当地民族抗争的结果,而是由当年未曾踏足非洲的欧洲人随意划分的。

当年欧洲人在进攻非洲之前,已经开始计划如何瓜分非洲了。但由于他们对非洲毫无了解,所以只是在空白的地图上随意用笔画下了边界。

直到真正进入非洲后才发现,边界与现实情况根本不符。

但为了避免欧洲内部冲突,欧洲人还是坚持使用预先划好的边界线。

直到后来非洲解放,殖民地独立,新成立的非洲国家为了避免爆发新的冲突,最后还是决定沿用以往的边界线,不作改动。

《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赞比西河

所以当文字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现实也被迫改变。

文字甚至还改变了教育系统的评判标准。

最早用来评价学校教育成果的标准是学生取得的现实成就,比如是否取得学位和是否顺利毕业。

但是如今评判教育的标准是精确的分数,比如该校学生的成绩是A还是B,是90分还是60分等等。

我们创造出某样制度的时候,很容易会用该制度的标准去衡量其是否成功,但并没有考虑现实世界的情况。

这往往会使我们本末倒置。

人类创造虚拟故事,初衷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

而并不是为了去服务这些虚拟的存在,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糟。

重新思考世界

我们通过想象创造的一系列秩序和虚拟实体,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但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些创造呢?

我们习惯于用它自身的标准去评判,比如国家这个虚拟实体,我们评判国家的标准就是这个国家是否强盛,而判断公司的标准就是这个公司能赚多少钱。

虚拟的故事虽然能够帮助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但这些故事也引导着人类合作的方向。

《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面对虚拟的思考

现在我们做事的目的,很多时候是围绕这些虚拟实体出发,为了使这些虚拟实体更完美而服务于它们,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样做是否会让人类过得更幸福?

并不见得。

处于帝国时期的人类与狩猎采集时期的人类相比,帝国时期的人类需要缴纳赋税,需要为国效力,终日劳碌。而帝国越强盛,基层人民的生活压力就越大。

处于狩猎采集时期的人类则不需要背负为国效力的压力,只需要解决个人生存的压力。

两者相比较之下,并不能贸贸然断言哪个时代的人类过得更幸福。

人类有太多除了物质之外的需求,判断一个人是否幸福,并不能从单方面去着手。

判断人类的合作网络或者虚拟实体的价值也一样,是好是坏并不能只用单方面的标准判断,因为这样的判断并不全面。

如今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人类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到底是让自身过得更好,还是已经彻底沦为了虚拟物的工具。

公司破产,公司不会难过。国家战败,国家也不会感到哀伤。

只有人类会对这些变化有感觉。

《未来简史》:人类,别当想象力的奴隶

情绪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生活的焦点放在有感觉的人类身上,而不是这些虚拟的故事身上?

历史上有无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曾经为了这些虚拟的故事不惜掀起过战火,发动过战争。

而这些因战争而牺牲掉的人类生命,其目的居然只是为了一些自己想象出来的虚拟故事。

这样的自杀行为,实在有点难以置信。

虚拟故事本身没有错,对人类的发展甚至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如果没有球赛的规则,我们无法踢一场足球。如果我们不相信金钱的价值,我们就很难进行交易。

但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这一切毕竟都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工具。

我们应该利用它们去过上更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不是让它们反客为主,成为我们的主人。

未来人类还将创造出更为强大的虚拟故事,而这些虚拟故事或许将重新塑造人类。

届时人类将更难分辨现实世界和虚拟想象。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或许应该对目前所做之事和如今所处世界进行重新评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