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二代實現了財務自由,將主管懟了一頓之後離職了

最近被這則新聞刷屏了,故事中的主人翁應該是屬於一個幸運兒。

拆二代實現了財務自由,將主管懟了一頓之後離職了

”不要和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他實現了。

但是,主人翁在獲得拆遷賠款前後對於上級領導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多多少少算是“表裡不一”。無論是否有“財富撐腰”,在職場中都應該剛正不阿,一味的討好獲得不了他人的尊重。

另外一方面。若她無法合理分配和管理這些資產,可能距離財務自由還有距離。

什麼是財務自由?

不工作的情況下,你的收入大於支出就是財務自由。

正因財務自由的問題,讓筆者有了對於下面一些問題的看法。

拆二代實現了財務自由,將主管懟了一頓之後離職了

年入百萬的年輕人為什麼焦慮?

月入2000的是月光族,購買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手機和包包;

月入8000時,購買最好的電腦和筆記本;

月入2W的時,購買今年最新款豪華小車;

月入5W的時,貸款20年,購買市區高檔樓盤。

我們一直在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這個無可厚非,這也能給家人和自己帶來更好的生活。但這也讓我們在這座城市喘不過氣來。

我們每天都很忙,購買的這些東西,帶來的快樂非常短暫,我們擁有了旁人羨慕的眼光,但卻實現了“要想人前顯貴,必將人後受罪”。

就這樣,慾望在前面跑,人在後面追,我們害怕失去辛苦創造的優越物質生活。

努力擺脫焦慮

解決收入單一問題,能解決現在的焦慮,但不是長久之計。

從大學畢業後,我們一直為企業服務,不斷的追逐高薪,成為父母的驕傲,全村的希望。不斷的升職加薪,讓人感覺這將是自己為之奮鬥的一切。

直到有某一天清晨意識到:“失去工作將失去一切“。這種感覺像黑夜的一盞燈,讓人很依賴,卻有很沒安全感。

現在流行“斜杆青年”、“副業剛需”、“逃離舒適區”,它們是為了因對收入來源單一問題衍生出來的新名詞。

白天上班,下班兼職夜市手機貼膜、週末兼職電商模特。收入增多了,焦慮似乎消退很多。

但這只是解決了眼前的問題,而且很累,很可能最終什麼事情都幹不好。

增加被動收入,才是長遠計劃。

筆者認為,應該將更多的盡力投入到增加被動收入上面,將自己慾望延遲滿足,將精力放在長遠的計劃上。

即讓發展被動收入成為自己的事業,這個事業可以是投資房地產、也是是研發產品,計劃的目標是有一天停止了工作,你依然有收入。

不是人人都能財務自由

現實殘酷,不是人人都能財務自由,它與每個人的教育程度、智力、機遇、社會資源有密切關係。

正因如此,每一個人都會心有不甘,一直在為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奮鬥。

拆二代實現了財務自由,將主管懟了一頓之後離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