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话:中国传统哲学运用的是什么思想方法?

中哲: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明显具有从整体(总体、宏观、大局)及其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对事物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观察并进行综合性地研究和预判的传统(按照这种方法认识问题常常比较侧重于整体实际运行结果的判断,但不一定对事物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探讨。这种认识方法被人们称之为直觉),这种思想方式和方法明显具有“从大处看”的特征。对这种思想方法越来越娴熟地运用,也使中国传统哲学产生独特的、有别于西方哲学的内涵和魅力。

主持人:有人说: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内向性”特征,西方传统哲学具有“外向性”特征。也有人说:中国哲学主要运用于政治学或者说社会科学领域,而西方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些观点?

中哲:中国传统哲学具有“从大处看”的特征,然“至大无外”,这也就导致其产生了“内向性”特征。中华上古先贤眼中最大的整体就是所谓“天下”,其广义的天下就是指天地宇宙的整体,狭义的天下就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走向自然就成为中华文明最基本的内容,并且也是其政治学、伦理道德学中最重要的议题。西方哲学具有“从小处看”的特征,但“至小无内”,这也就导致其表现“外向性”特征的内在原因。西方哲学的这种特征是探索自然科学所必须必备的思想方法,故西方哲学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都具有“王者师”的理想,而平民老百姓茶余饭后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天下大事,原来因为中国人深受“从大处看”的哲学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表现这种文化特征;而在西方,这种文化特征并不那么明显,西方人更关心的是自我、人权、自由、平等等具有个体性特征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