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先生让四爷用年羹尧任陕甘总督,用粮草制约老十四的十万大军,靠谱吗?

阿凡小题


康熙五十六年,朝廷派往西北平叛的六万大家全军覆没,消息传回京城,举国震惊。年迈的康熙帝决定从诸皇子中择一贤者,代父出征,封大将军王,率十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四阿哥胤禛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想要举荐的便是始终全力支持他的老十三胤祥。

可胤祥受废太子胤礽牵连,康熙以谋害郑春花和屠杀江夏镇两项罪名将他圈禁,这让胤禛大为苦恼,索性自己在府内设个箭靶,试射箭术,万一举荐老十三不获准许便毛遂自荐,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份出头露脸的差事让八爷党抢了先。

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治民理政颇有建树的胤禛根本就不是带兵的材料,连射数箭连一支靠近靶心的都没有。老谋深算的邬思道知道他正为此事而苦恼,于是再度建言献策,让胤禛举荐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邬思道说:“西北用兵,看起来打的是兵马,实际上打的是钱粮是后援。”他极力否定胤禛举荐老十三出任大将军王,理由有两个:一是胤祥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举荐他出任大将军王容易落人口实;二是兵部由老十四在掌管,实际上是老八在幕后操纵。如果胤祥真的出任大将军王,八爷党定会处处掣肘,成为第二个全军覆没的平叛将军。
邬思道的办法是让胤禛举荐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而派心腹年羹尧出任负责接济调配大军粮草的陕甘总督,只要争到这个位置,就能制约住胤禵的十万大军。

事实上,邬思道说的一点没错,西北用兵向来打得就是钱粮和后援。晚清时期,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和收复新疆战役,主要依靠红顶商人胡雪岩从洋人那里大肆举债,源源不断地供应粮食、军饷、器械、药材等军需物资,这才使左宗棠立下收复新疆的不世功勋,成为民族英雄而载入史册。

左宗棠自1869年出任陕甘总督,直至1880年调任两江总督,前后长达11年之久,期间成功平定回乱和收复新疆。可见,陕甘总督一职确实是决定西北军务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

胤禛听从邬思道的建议,准备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为了能让年羹尧成功出任陕甘总督,胤禛和福晋费尽心机,合演了一出“双簧”,借着给生母德妃贺寿的机会,这对平日里貌合神离的嫡亲兄弟终于罕见的亲热了一回。胤禛当着母亲的面表示要举贤不避亲,力荐十四弟出任大将军王。正好这时的胤禵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不想再屈居老八门下,见四哥如此表态,投桃报李的表示将力保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

正在节骨眼上,悄悄回京的年羹尧却秘密攀附八爷党,这让胤禛大为光火。他有意冷落这位当朝新贵,将出任陕甘总督的名单压了下来,趁机好好将年羹尧敲打了一番。

胤禛举荐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有着多重深远意义:

一.向康熙老爷子表露自己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在替朝廷办事,为父分忧的可贵精神;

二.获取老十四的信任,缓和了兄弟之间的对立关系;

三.安插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控制住西北十万大军的命脉;

四.使年羹尧接替胤禵掌管西北军务,预先设下铺垫。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胤禵成功出任大将军王,率军赴西北平叛。根据史料来看,康熙五十六年发生的西北叛乱,是缘于准噶尔蒙古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入侵西藏,胤禵到达西北前线后,仅用半年时间平定了西北叛乱,自此威名大震,具备较强的军事指挥才能。


历史茶坊


《雍正王朝》中,用粮草制约大军,是靠谱的,但是要有一个前提。

前提就是老十四和他的这十万大军没有能力去谋反。



假如老十四谋反了,那么整个陕甘就都是他的了,年羹尧这个陕甘总督也就不复存在了,要么就是年羹尧完全听命于他。

一旦造反,十万大军拥有一定的地盘肯定不成问题,老十四相应地也不仅仅是一个大将军了,而变成了一方诸侯,那么也就无法再用粮草去制约他了。



问题的关键是,老十四有没有条件去造反,答案是基本不可能。

当时的中国,中央集权的帝王制度已经运行了2000年了,已经非常成熟了,在宋朝以前,还经常发生武将反叛的事情。

可是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一套文臣制约武将的制度,后来纯粹的武将叛乱基本上就没有了,朱棣和吴三桂是个例外,他两个的身份是一方诸侯,并不是单纯的武将叛乱。

在文臣制约武将的这套制度里面,将领只负责带兵打仗,他的权利只局限于战场上的战术。战略方面,后勤方面,人事方面,他都没有权利。

也就是说,将领只能在打仗的时候排兵布阵,大军调度、粮草供应和副将的任命都不归他管,假如老十四想反叛,他连军队都无法调动。

就比如后来年羹尧当大将军时,无论再怎么嚣张,朝廷撤他职,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既然老十四无法造反,那么用粮草制约他也就非常靠谱。假如把十万大军比作一个公司的话,老十四就是公司总裁,那么粮草就是这个公司的财政,而这个粮草就掌握在陕甘总督年羹尧的手中。

假如老四支持老十四,就可以让年羹尧给他充足的粮草,助他打胜仗,假如不支持他,就可以想方设法拖欠其粮草,公司没有钱,生意也就无法做,马儿没有草,杖也就无法打。



甚至还可以像老八对待老十四的前任一样,不给粮草,还催其进军,以此让他吃败仗,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从某种意义来讲,军队不过就是政治手中的一条线绳而已。


独立电影


当然靠谱了,但也算是兵行险着。

在《雍正王朝》中,罗布藏丹增起兵反叛,传尔丹兵败,康熙决定择一皇子挂帅出征,封大将军王。老四、老八、老十四都想去,因为他们都认为谁做了这个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储君。



而作为胤禛身边的谋士,看到胤禛苦练箭法却无功而返,竟然想上奏折推荐尚在圈禁中的老十三去出征,邬思道阻止了他,开始为他分析当前局势。

他认为,老八和老十四心性狠毒,老八掌管户部,扣了粮草,坑了传尔丹,其意是想争夺大将军之位。所以就连康熙都明白,必须让老十四去西北任大将军王,否则谁去,都是个死。

于是,邬先生献上一条毒计:他让胤禛去推举老十四胤禵做大将军王,并与胤禵做交换,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得康熙的好感,另一方面则通过年羹尧来限制大军的粮草。一旦康熙去世,胤禵如果企图与胤禩里应外合,或是意图起兵造反,胤禛便可通过年羹尧来断掉西北大军的粮草,从而迫使胤禵就范。



从后来的结果看,这条毒计真是正中下怀。要不是年羹尧在陕甘控制了大军的粮草,胤禵也不会那么乖乖就范,跟从图里琛回北京奔丧。

但这条计策靠谱与否,我个人认为,其关键是年羹尧的使用。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是胤禛的奴才,但却素有大志,反复无常,多次企图通过改换门庭去获得升迁和赏识,最后在忍无可忍之际,终于被胤禛杀害。如果年羹尧在陕甘总督任上不够忠诚,私下与胤禵沆瀣一气的话,即便他不敢公开反对朝廷,也会私下给胤禵提供粮草,那么胤禛的处境就危险了。

所以胤禛多次打压、威胁、笼络年羹尧,就是看到他确实能干,但又有反骨。提升他为陕甘总督的任命下来后,胤禛还故意扣下,就是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暂时能够维持住他的忠诚度,这才将他放到陕甘制衡老十四胤禵。



可见,胤禛把年羹尧放在陕甘总督任上,也是冒了风险的。


达摩说


邬思道让四爷通过年羹尧任陕甘总督,用粮草制约老十四的十万大军,理论上是靠谱的,但是也存在人为的风险性。下面我们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式逐一解答。

大将军王含金量

西北战败,六万大军全军覆没,朝野大震。此时太子胤礽被废,诸阿哥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而大将军王更是被看做“储君”的敲门砖。八阿哥党、十四阿哥、四阿哥都在觊觎这个职位,四阿哥为谋取此差使,更是整日练习骑马射箭。

“大将军王”为康熙所创,此前只有大将军职位。由于传尔丹兵败,康熙不得已从众阿哥中选择合适人选,领兵青海,以天子之规格出征叛乱。虽然大将军王以天子规格出征,但是其他方面并未有实质的改变,只是名头更响而已。对于大将军王的实际含金量,我们不妨从传尔丹兵败之因谈起。传尔丹兵败归咎于急功近利,贸然激进。但是邬思道却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传尔丹虽领兵在外,辖制六万大军,但是后勤粮草全由八阿哥党负责。传尔丹急于与叛军决战,正是因为粮草不济,六万大军即使不被叛军消灭,也会被缺少粮草饿死。

根据上述分析,大将军王虽名号响亮,但实质只是一名武将,有战术上的作战权,但无战略上的指挥权,因此会处处受粮草、人事等方面的掣肘。

政治艺术的妥协

邬思道此计,涉及两枚重要的棋子,老十四和年羹尧。

  • 老十四:老十四与老十三一样素有军事天赋,虽与雍正久有间隙,但为雍正同母胞弟,血浓于水。此次雍正举荐十四阿哥虽是阴谋之计,但是凭大将军王是“储君候选人”的头衔,十四阿哥对雍正还是感恩戴德。尤其其母乌雅氏对雍正此举甚是欣慰,极力弥合兄弟二人的关系。

  • 年羹尧:年羹尧为雍正潜邸的包衣奴才,因水涨船高,一路随雍正飞黄腾达。同时为了制约年羹尧心有异心,防止其更换门庭,雍正迎娶年羹尧之妹年秋月。年羹尧此时一跃成为宗室之戚,奴才的帽子算是摘了一大半了。因此于私于公,年羹尧站队雍正,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老十四为谋取“储君”之位,向雍正妥协,默认年羹尧任陕甘总督。年羹尧因年秋月,同时也是为了身后的荣华与利益,制约老十四,为雍正马首是瞻。

马后炮-不靠谱的年羹尧

通过雍正王朝后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年羹尧此人着实不靠谱。此人冷漠嗜血、目中无人,尤其后期大权在握,更是权势熏天,丝毫不将雍正放在眼里。因此“大将军王事件”时举荐年羹尧任陕甘总督,其实暗藏危机,只是当时万幸八爷党没有激发年羹尧的野心。

综上所述,以年羹尧为陕甘总督,通过粮草制约老十四的兵权总体上是一步靠谱的好棋,但是此事也得益于八爷党当时没有对年羹尧或者老十四进行有效离间。

个人所见,还请斧正。


涨知史


传尔丹兵败西北后,西北大将军的人选就成为雍正与八爷党争夺的焦点。雍正是力主老十三出任西北大将军,并誓言要押上自己一家100多口性命,也要争取老十三当上西北大将军。老八集团则力荐老十四接替西北大将军之职。雍正与老八集团为何要为这个大将军之位争得头破血流呢?主要是西北大将军职位太重要了,它掌管十万精兵强将,可以傲视天下,一旦京城有变,他就可以回师东下,震慑京城。雍正和老八都对太子之位觊觎已久,谁能控制西北大将军,谁就几乎等于控制了天下。


这时,做为雍正的幕后高参邬思道是高瞻远瞩,建议雍正推举老十四出任西北大将军,让年羹尧做陕甘总督。雍正大惑,不知邬思道葫芦买的什么药。邬思道则不慌不忙说出自己一番独到见解。他认为西北平叛打的不是兵力,而是粮草。传尔丹不是败于贪功心切,急于求战,而是败于粮草不及。他率领六万大军,穷困孤城,前有叛军虎视眈眈,后有老八集团在粮草上故意掣肘,六万大军一旦断粮,无异于束手就擒……传尔丹只能冒险出击,结果六万大军全军覆没,这正是老八集团想要的结果,只有传尔丹兵败身亡,他们才有机会争取这个大将军之位……而雍正推举老十三出任西北大将军,有两点不合适。一是老十三是蒙古贵族的外孙子,而西北叛军与蒙古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十三出任西北大将军,难免会授人以柄。二是就算老十三出任西北大将军,有老八集团在背后捣鬼,他也会重蹈传尔丹的覆辙……


而让老十四出任西北大将军,不仅能彰显雍正博大的胸襟,缓和他与兄弟们之间的关系,更能赢得康熙的好感,为将来争取太子之位争光添彩。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实际上就是控制西北十万大军。因为这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皆出自陕甘总督之手。一旦老十四有不轨之心,只要陕甘总督断了他的粮草供应,这十万大军是不战自乱……

雍正最终采纳邬思道的建议,先于老八之前力荐老十四出任西北大将军。不仅让老八如坠迷雾之中,更赢得康熙的大加赞许,邬思道这步棋走的不可谓不高。但真正的高手不是邬思道,而是康熙。让老十四出任西北大将军,是康熙心中早已决定的事,他这样做一是为了锻炼老十四,二是为了分化老八集团的势力,为雍正将来顺利登基提前铺路。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邬思道建议老四雍正推荐十四做西北大将军,而让年羹尧做陕甘总督,分析这个招数用的如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这几个人的人物关系,其次是西北大将军的职权,最后才是用粮草制约这个方法是否可靠。

接下来我就从这3个方面将这个问题深入探讨一下。


一、几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其中主要这几个人的人物关系,其中老四雍正、老八两人是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哥两个都想借西北大将军这个位置的掌控权来获得太子之位,而十四呢,是两人的兄弟,一直与老八走的比较近,但是他也是一个皇子,对太子之位当然也是有私心的。


一开始的时候,老四是想推荐十三去做西北大将军,老八则想推荐十四去做西北大将军,但是十三这个人在血统上就显得有些不够理想,因为十三有着蒙古血统,而西北地区很多人都与蒙古人关系密切,这样要是十三去担任这个西北大将军,对于国家统一的影响就比较大,康熙心中有数。

既然十三不合适做西北大将军,那么雍正自然不能再推荐他,要不然不是明显给自己挖坑么?所以邬思道想了一个办法,叫雍正推荐十四去做西北大将军,这样一来十四就会因为雍正的推荐而感恩他,在以后争夺太子之位的路上,也就更加容易得到十四的支持。

而让年羹尧做陕甘总督,更是因为充分考虑到年羹尧的亲密性,毕竟雍正已经把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娶回家,相当于年羹尧就是自己的大舅子,他做陕甘总督肯定会帮助雍正,不会帮助老八。


建立在这样的人物关系中,雍正推荐十四去做西北大将军,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可以显得自己大度,还能拉拢人心,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但是十四去做了西北大将军,他是否有机会自己独立做大做强威胁到雍正成为太子呢?


二、西北大将军的职权

西北大将军一职,实际上就是一个武官职衔,并没有直接兼任总督或者地方巡抚,这样一来实际上西北大将军的职权限制就相当明显,仅仅有带兵打仗布阵的权利,却没有其他人事任用或者财务类的特殊职权(当时的制度是文臣制约武将,防止武将带兵造反,所以军权与人事、后勤、财务都是分开的)。

既然西北大将军没有这些职权,那么一旦发生战事,最简单的就是需要粮草来支持自己的军队,而这个地方的粮草就需要陕甘总督来负责,当时的粮草发配都是按日发配,并不会发配太多让你囤积。


有了这些制度以及权力的限制,西北大将军其实处处受限,想要做大做强甚至一家独大,可能性几乎为零,想要造反影响雍正成为太子的可能性更是零。


三、粮食制约的可能性

有了以上基础,年羹尧铁杆粉丝,十四权利有限制,那么让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去用粮草限制十四,这个办法就是相当可行的。

我们再结合上一任西北大将军传尔丹的失败来看,当时他带领六万大军,可是六万大军在敌人重重包围,还缺少粮草的情况下贸然行动,最终导致失败,限制他粮草的正是当时的老八集团。

从传尔丹的实例来看,用粮草限制这个办法相当有效果,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在战场上,士兵要是缺少粮草,吃不饱饭,肯定没有力气打仗,要是长期吃不饱饭,内部躁动等事情就会发生,那时候一个西北大将军基本上也就被架空,毫无用处。


综上所述,邬思道的这个办法确实妙不可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迎来一片喝彩。


结语

很多时候,处理问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来进行解决,才是最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的!



嗔痴历史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就是兵家常理。负责粮草转运和供给的陕甘总督,可以说扼住了西北的命脉,邬思道的计策是正确靠谱的。有意思的在于为什么老十四甘之如殆,欣然配合?!

要知道老十四身为大将军王,自小就有军事天赋,这点门道他门清得很。为什么他还主动提出了让年羹尧任这个陕甘总督,他又不是不知道年羹尧是他四哥的府上出去的奴才。因为这是邬思道的阳谋,老十四一直想独立门户,只有配合他四哥的要求,他才能得到这个大将军王的位置。

政治的艺术是妥协,十四阿哥和四阿哥各取所需,当然就一拍即合。况且大将军王精通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雄姿英发的大将军王当然想着日后可徐徐图之。

事实上大将军王就马上用了一计,以兵部的名义召年羹尧进京,然后带他到八爷府去,这就是拉拢年羹尧的前奏啊。害的老四出重手,纳娶了年秋月为侧福晋才算是牢牢拴住了年羹尧,剧中就苦了邬思道与年秋月的一段真情。邬思道还真是职场得意,情场失意!

大将军王先建功立业,而后称皇的战略,实在是非战之罪!时也!命也!

世上总然多毒药,山中还自产灵芝。


风歌曼舞


不靠谱,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做陕甘总督是邬先生让四爷保举的,而且康熙也一保就准了,当时这几位这么按排是为了在西北的军事,刚开始没想要制约十四爷。谁都知道粮草对打扙的重要性,所以要用一个有能力的人,年羹尧有杀伐果断,在当时可称十分之选。以后露出贪邪本性,那是以后的事。如果一个陕甘总督能制约拥有几十万军队的大将军王,那等年羹尧自己做了大将军,他怎么能不知道陕甘的利害,自己没控制陕甘总督之位,还那么随心所欲。制约十四爷是多方面的。那也在雍正继位后



106731378390红日


靠谱,首先,抚远大将军属于野战军统帅,只有军事指挥权,并没有兼任地方总督或者巡抚,或者钦差之类的职务。

也就是说,他的权限只在军营和作战,而几十万的大军的后勤完全依耐户部从战区附近的省份就近购买或者分配粮草,当时西北作战主要对付的是青海和宁夏的叛军,也就是说后勤保障绝大部分依靠最近的陕西甘肃供给,而陕甘总督正好节制这这个区域的军政民政,只要陕甘总督为难抚远大将军,三天不供给粮草,别说打战还是造反,恐怕饿得连路都会走不动了。邬思道这一条计实在是妙


青梅煮酒论江湖


让年羮尧做陕甘总督就是为了节制十四爷十万大军粮草的。答案肯定是靠谱的!其次雍正上位之后十四爷哪怕想拥兵自立也很难、因为当时的制度是粮草按日分配不会一下给你给你很多。可以想象一下十万大军如果一天没粮那局面就很难控制了 军心涣散想逼宫就没那么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