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學派掀研討風暴:“喚醒人心”“樂學”思想啟迪當下教育

“減負等於製造學渣?”

頻繁密集的考試、多到無法完成的課外作業以及各種課外培訓……無形之中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更把壓力傳導都家長身上。在“減負”政策推行下,一些學校“慣常”的作業、考試沒有了,不少家長又陷入焦慮和痛苦:孩子會不會變成活潑靈動的“學渣”?

這樣的問題難道無解了嗎?在一些專家學者看來,或許可以從起源於明朝、以江蘇一個地名命名的“泰州學派”的思想中尋找啟示。

泰州学派掀研讨风暴:“唤醒人心”“乐学”思想启迪当下教育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共同為“南京大學泰州學派研究中心”揭牌。 顧祥忠 圖

10月31日,以“泰州學派的思想傳承與現代轉化”為主題的江南文脈·泰州學派分論壇暨泰州學派學術研討會在江蘇泰州舉辦。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這場海內外學界大儒雲集的“頭腦風暴”,邀請了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挖掘泰州學派蘊含的哲學智慧、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展示其歷久彌新的現代價值和時代風采。其中,“喚醒人心”、“樂學”等泰州學派的教育思想尤其受到關注。

“派以地名,地以派聞”。在去年舉行的首屆江南文脈論壇上,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史家、教育家張豈之提出,在整個江南文化版圖中,泰州學派具有重要學術思想價值,在關注江南文化的同時,也要關注泰州學派的學術研究。

那麼,泰州學派是怎麼來的呢?根據公開的資料,泰州學派是明朝嘉靖時期,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一個以王艮為創始人的平民儒學派別。

王艮系泰州安豐場人,是出身於煮鹽為生的灶丁,後來拜王陽明為師,王陽明去世後回到泰州獨立講學。

泰州学派掀研讨风暴:“唤醒人心”“乐学”思想启迪当下教育

泰州學派學術研討會在泰州舉辦。 顧祥忠 圖

泰州學派思想從創始人王艮開始,經由徐樾、顏鈞、王襞、王棟、何心隱,進而到李贄、湯顯祖、徐光啟等的廣泛宣傳,形成以泰州安豐場為傳播中心極點,以長江流域為主要擴散地,進而輻射全國以至走出國門傳播到日本、韓國、朝鮮等地。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金松在致辭中表示,泰州學派作為江南文化版圖的重要思想流派,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萬物一體”、“百姓日用即道”、“人人君子”等思想在歷史上曾經產生過重要影響,在當下仍然具有重要啟示意義。舉辦泰州學派分論壇暨泰州學派研討會,就是為了探討泰州學派的思想傳承與現代轉化,進一步提煉和展示蘊含其中的精神標識和核心價值,在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創造中更好地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和滋養作用。

在著名哲學史家、哲學家、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看來,泰州學派不再把儒家的價值當做士大夫經過複雜修養過程才能達到的境界,而把它作為百姓日用中就已實現著的、表現著的東西;儒學從此不再是高不可攀、遠不可及的,而是人人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這樣一種思想的實質,是把儒學平民化、世俗化了。

這些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一致認同。在學術研討中,對於泰州學派的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淮陰工學院教授耿加進論述稱,泰州學派代表人物羅汝芳在開展鄉約教育時,注重正面引導,順從人心去引導,以“喚醒人心”作為目的。

根據耿加進的表述,現代教育讓孩子很辛苦、負擔很重,片面重視知識傳授,過於看重考試,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改變不了高考指揮棒,因為多數人都要通過這個渠道來改變命運。但是另外一方面,又都知道“人心需要涵養”,不過不敢過分強調這一點,而認為知識教育不重要,家長和當地教育局都沒有勇氣這麼做,這就導致當下中下學教育和大學教育一定程度缺失了“涵養人心”的教育內容。

因此,耿加進認為,知識教育自然重要,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需要知識革命和科技創新,但沒有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很難在知識上取得突破,在科技上有重大創新。

另外,耿加進表示,泰州學派的“樂即學,學即樂”的思想,同樣能給現代教育帶來啟發。王艮在宣傳樂學思想的時候,針對的是平民老百姓,底層老百姓生活艱苦,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對他們而言,讀書學習是件十分辛苦艱難的事。

“那怎麼得到快樂呢?如何教育小孩快樂呢?”耿加進說,不是讓孩子“聽著音樂上學,聽著音樂回家”,泰州學派的“樂學”思想對當下教育實踐的啟示有三點:

第一,樂學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對待學習的態度。每個人都有學習的需要,要善於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學習,快樂地接受教育。

第二,樂學要善於發現和肯定。人的價值感和存在感,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才能得到確認。因此,教育者要善於發現和肯定學生的優異表現,這樣既可以強化其行為,也可以增加其自信。

第三,樂學就是學樂。“沒有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樂是高層次的精神愉悅,不下得一番苦功夫不可得。因此,“學習要下苦功夫、十分用功,在極端刻苦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