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就在前兩天,拼多多市值再次超越京東。

以464.48億美元戰勝448億美元暫時領先,成為第二大中國電商平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和美團。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拼多多市值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京東市值

為什麼說“再次”,因為就在今年1月,拼多多的市值就曾短暫超過京東。

雖然後來京東又居於上風,但無論是上次還是這次的超越,都讓京東感受到了壓力與威脅。

其實不止市值,無論是用戶數還是支付GMV等核心數據,處於上升期的拼多多都對京東實現了碾壓,甚至大有趕超阿里之勢。

曾經在群嘲中上市的拼多多,雖然至今仍爭議不斷,被貼上低質低價的標籤。

但今非昔比,如今正在加速分走阿里巴巴和京東的蛋糕,並且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這一切都值得反思與思考。

01

“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勝利

不可否認,正是由於拼多多的崛起,才讓阿里、京東等巨頭們見識到了下沉市場的威力。

彼時,巨頭們在一二線城市的紅海中廝殺的不可開交,阿里、京東遙遙領先。

就連國美、蘇寧都只能屈居二線,但市場增量空間的降低也讓巨頭們著了急。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隨著拼多多的崛起,阿里巴巴和京東才真正重視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者。

隨後它們學習拼多多的模式推出類似的拼購服務,但是已無法阻止拼多多的成長。

根據QuestMobile下沉市場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下沉市場用戶規模已超過6億。

可以說,在電商行業,下沉市場的用戶群體已經成為最快速的增長群體,這個市場的用戶消費潛力巨大。

拼多多以低價模式下沉市場站穩了腳跟,未來它在這個市場仍然還有很高的增速。

在巨頭的夾縫中,拼多多這匹黑馬逆勢崛起確有其獨特的商業門道: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無論是瞄準四五線城市市場的準確定位,以熟人社交電商模式獲取流量;還是線下采取的是大量的傳統廣告贊助;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亦或在營運方面,通過極大地縮短供應鏈,降低產品單價;

還是以產業鏈模式藉助平臺,直接對接工廠,快速小批量完成定製化爆款產品等等,都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

但它更大的成功還是在於在主流互聯網的存量時代下開拓出來的藍海戰略選擇。

目前的互聯網環境,已經處於一個增量不再,用戶滲透率觸碰天花板的存量階段,如何獲取新的流量已經成了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瓶頸。

和淘寶京東的流量獲取從一二線城市開始慢慢下滲到農村電商不同,拼多多可以說是反其道而行之,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抓住了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五線城市渠道下沉慢,市場有缺口的機會,以去中心化的商業模式在下沉市場打造了一張屬於自己特色的價值網。

不過對此更著急的或許是京東。

畢竟,對於佔據電商市場60%有餘的阿里來說,電商只是一部分,但卻是京東的幾乎全部。

02

這是一次完全的勝利嗎?

正處於上升期的拼多多對陣穩定期(甚至有些動盪期)的京東,拼多多盛名之下多少有些佔了天時的上風。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拼多多在市值上完成了對京東的超越,但畢竟京東深耕電商市場十幾年,能說這是一次完全的勝利嗎?

其實在我看來,現在還為時尚早。

拼多多的超越更多的體現在“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的戰略層面,並非在業務層面。

首先,京東現在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物流上。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其獨創的倉配一體模式奠定了自身的供應鏈服務優勢,以客戶體驗為中心進行網絡、服務模式和產品設計。

使得體驗和效率成為京東物流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京東做很多自營商品,最核心的就是選品、定價和備貨,這樣的結果是京東的毛利率會高於同行業,僅這一點拼多多就望其項背。

再次,拼多多的經營形式是走低廉,甚至偽劣來吸引客戶源。

眾所周知,好的客戶端必須要有優良的產品,才能走長久之路。

京東顯然比拼多多眼光格局要遠,所以以後可能也會比拼多多走的更健康和長遠!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拼多多這樣的成長路徑一定程度上是以品牌形象與價值的折損為代價的。

但品牌形象的扭轉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拼多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所以,劉強東認為拼多多很難挑戰京東的正貨電商地位,這話也不無道理。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所以,從具體的業務層面來看,拼多多還談不上超越,更多的是資本市場對其模式的認可。

一次單純的市值超越只是階段性、脈衝式的“勝利”,還存在各項互聯網基礎不紮實、在贏利模式上欠缺的問題。

畢竟,這次拼多多市值的領先,劉強東案件的“後遺症”提供了多少助攻也是顯而易見的。


03

下半場“三足鼎立”

生態效應凸顯,未來誰主沉浮?


中國電商沉浮20年,如今已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觀察消費升級和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

電商發展到今天,經過多次升級和轉型。無論是阿里、京東還是拼多多都踩準了各自時代的風口。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無論是淘寶的先發優勢。

還是京東依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期,中產階級不再滿足於淘寶糟糕的假貨-刷銷量-假評論消費體驗;

同期智能手機大時代開啟,瞄準“正品”的利器。

亦或拼多多發現下沉市場的藍海。

但從電商行業發展的動態來看,除卻電商平臺自身的改革升級,不僅線上線下打通、實體企業與電商平臺聯盟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

它們瞄準的還有互聯網生態中的各環節,以打通各流量入口、整合各方資源。

這樣的背景下,從整合、聚合再到融合,未來電商的生態型發展,體系化競爭已經成為又一個日漸明朗的態勢。

的確,電商平臺在連接需求端和供給端過程中完成了對消費場景和生產鏈條的重構。

這不僅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消費觀念,而且能整合商家和生產者的資源、供應鏈及平臺,使商品、服務全面打通。

各大電商平臺都勢必要打造強大的生態系統,打通生態入口、產品、服務和場景,對各自生態體系內的資源重新整合,以生態化來塑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這一點,我們已經看到了各個電商平臺的動作與雛形。

所以,國內電商的下半場將在生態新維度上比拼,跨終端、多場景、一體化全時購物必成趨勢。

不僅要能滿足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的消費體驗。

還要有強大的生態協同效應,賦能生產企業,打破行業邊界與用戶邊界為品牌方提供巨大的增長機會、市場分析以及產業鏈重構的能力。


拼多多超越京東,電商這盤棋究竟誰主沉浮?

從這個層面來講,除了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似乎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04

結語

回顧中國電商之路,從滿足基本需求的價廉物美,到需求升級的物美價平,再到個性化需求的逐級拆解。

當用戶的需求在飛速變化的同時,電商也在不斷迭代,所以我們能看到那些昔日的榮光消散,也能窺見新興勢力的飛速崛起。

而在互聯網格局裡撕開了裂口的拼多多,在正確的時間解讀對了正確的需求,絕非偶然,我們必須正視這個社會非均衡發展,並與這種發展並行。

企業與個人其實都一樣,永遠只能在趨勢裡獲得成功。

所以,阿里、京東、拼多多......未來誰主沉浮我們還有待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