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屋脊上的小兽,看尽了百年的光阴

故宫屋脊上的小兽,看尽了百年的光阴

故宫承载着中国古代数百年的历史光阴,雄伟壮丽的建筑气势磅礴,但在建筑的顶上却“生活”着一群反差较大的小兽,它们陪伴故宫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见证着兴盛走向衰落,它们被统称为“脊兽”,是故宫屋脊上的守护神。在中国古人的眼中,在宫殿庙宇等屋脊上装饰“龙吻兽”可避火灾、驱魑魅。

其实脊兽最初是用来加固屋顶瓦片的“大瓦钉”,因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殊性,其屋顶一般是由屋顶、屋脊、后屋顶构成斜坡或三角形,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安有两个张大口的龙头,被称为正吻。而前后两坡从正吻沿坡峰下垂的叫垂脊。由于古代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为了保护屋顶避免受到雨水和大风的侵蚀,古人在屋顶上铺设瓦片进行覆盖,并用瓦钉进行固定。

故宫屋脊上的小兽,看尽了百年的光阴

而脊兽作为钉处于垂脊的最前端,承受着瓦片向下的推力,必须使用较大的瓦钉进行固定,最初的时候这个瓦钉还是一个瓦块,但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被人们美化,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脊兽”。而脊兽也从唐宋时的一只,逐渐增加到数目不等的各式蹲兽,直到清代才形成了当下人们见到的“骑凤仙人”领队的小兽队列形态。

因此“骑凤仙人”的作用即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据传齐国国君在一次作战失败后逃到河边,后边追兵赶来,眼看走投无路之际,一只大鸟飞来帮助他渡过大河逢凶化吉, 于是古人将其放在建筑脊端,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之说,古代传统建筑中大多是木质结构,最大的威胁便是火灾,所以大部分的脊兽大多是与水有关的瑞兽。

故宫屋脊上的小兽,看尽了百年的光阴

此外随着朝代的变迁,这些脊兽在安装上遵循严格的定制和严密的格局,除了皇家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安置,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的不同脊兽的数目也会有所不同,大多数是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而建筑的等级越高脊兽的数量也会随着增加,因此数量越多,说明建筑的级别越高。例如王侯府苑一般安置三个脊兽,皇室宫殿多用七个或九个,但整个故宫之中,唯独太和殿上的脊兽达到十个。

因为太和殿作为宫内规模最大的建筑,是“盛世会聚之地,祭祀之所”,采用最高等级的建筑规制,于是脊兽自然要达到十个的顶配标准。除了骑着凤的人形雕塑,也就是骑凤仙人外,中国古人还根据脊兽顺序编了一个顺口溜:“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依次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都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

龙、凤、狮的寓意自不必说,无非是皇家威严;天马、海马等寓意吉祥;狻猊和狎鱼在传说中都能兴云作雨,防止火灾;古代传说中与狮子类同的猛兽——獬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而斗牛是传说中的一种海中虬龙,而行什则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排行最末。尽管现代建筑不再采取木制结构,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被古人寄予吉祥的寓意,在如今看来神秘色彩更是浓烈,但无论如何都凝聚着古代建筑的智慧和美学考量,为后来的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喜欢润界本地化,请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