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醫療險通識

經常遇到客戶問某某款醫療險是否適合給誰誰誰買?也是慚愧,博主的確沒有辦法看完市面上所有的醫療險,其次博主對這個誰誰誰並不瞭解,不知道他有怎麼樣的醫療需求。所以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只能告知對方該款產品本身是怎樣的,適合怎麼樣的人群,如果符合就可以買。

那麼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些醫療險的通識,希望大家在自行考慮醫療險的時候能夠用得上。

我們首先來說一下醫療險產品的分類。如果把國內所有的商業醫療險做一個分類的話,按照產品覆蓋形式的不同、產品覆蓋的能力的高低,以及產品的保費和產品的一些服務項目,我們可以把醫療險分成4個類別,分別是高端醫療、中端醫療、普通醫療以及專項醫療險。

這4種類別中的,每種類別產品可能有不同的覆蓋項目,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所有醫療險產品中都會涉及到的一些通用概念。

一、醫療覆蓋區域

所謂的覆蓋區域是指某款產品能夠在哪些國家、哪些地域使用,比如說一款保險它的覆蓋區域是大中華區,那麼在香港、臺灣、澳門的醫院是可以使用的;但如果一款產品它的覆蓋區域是中國大陸,那麼在上述三個地區的治療費用就是不能得到賠付的。

目前國內的醫療險根據區域我們一般可以把它分成七大類。

最初級的是大陸地區,百萬醫療險以及中端醫療險一般都只覆蓋大陸區域。而高端醫療或者某些專項醫療才能覆蓋大中華及更多的地區。

在不同的產品的條款中,對於我們這裡所說的大中華地區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有的保險公司會把大中華說中國大陸及香港、臺灣、澳門;還有的保險公司,把大中華直接稱之為大中華區,也有一些公司會把大中華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

大中華地區之上還有亞洲地區;在接著就是亞太區,也就是就是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然後還有全球除美加,而全球除美加之上,就是全球除美;最頂級的區域就是全球。

大家注意到在醫療險中,全球除美和全球是分成兩個區域,因為美國的醫療費用是遠遠的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所以在醫療險中會把覆蓋美國的醫療費用對應的保險單獨列出來,就形成了一個全球覆蓋。

二、保障限額

正如任何一款醫療險都會涉及到覆蓋區域,同樣的,任何一款醫療險都會涉及到一個保障限額,醫療險在保障限額上,一般有4種額度,首先是年度總限額,所謂的年度總限額是說在一個保險期間內,所有的醫療費用加起來最高不能超過多少錢。

第二種是終身總限額,不過在銀保監的19號文公佈之後,大多數產品基本上已經不存在這種終身總限額了。

第三種是大分項限額,即針對醫療險的不同責任對應的限額。比如住院、門診、牙科、孕產等不同保障責任,其中住院年度限額是300萬、門診年度限額是6萬、牙科年度限額是1萬,這個我們稱之為按照保障責任做得大分項限額。

第四種是小分項限額,這是對於同一保障責任中可能涉及到不同項目費用的限制,比如說在住院費用中,我們可能會涉及到住院的手術費、藥品費、治療費、手術植入器材費等,假如對手術植入器材費限制是3萬,那麼高於3萬的部分也就需要客戶自己承擔了,這也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小分項限制。

三、免賠額及自付比例

在所有的商業醫療險中都會存在免賠額的概念,比如一般百萬醫療險中的免賠額是1萬,而在高端醫療險和中等醫療險中可以選擇免賠額為0的。

免賠額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我們稱之為絕對免賠額,客戶需要自己承擔免賠額部分,或者可以通過其他商業保險報銷用於抵扣其免賠額。

比如:某個消費者買了一款帶有1萬免賠額的百萬住院醫療險。一次住院總共花費3萬,社保報銷1萬,剩餘的2萬中,其中1萬該款百萬醫療險的承保公司是不會賠付的,需要消費者自己承擔或者通過其他商業保險進行報銷。

另一種叫做相對免賠額,免賠額部分不論是通過社保或者其他商業保險報銷亦或者自己承擔,都能夠抵扣其免賠額,這種形式的免賠額一般只見於高端醫療。不過博主一直覺得這是個偽概念,雖然在消費者眼裡或許覺得這看起來還挺人性化的,社保也能抵扣免賠額。但是,大家需要知道能夠進行社保報銷的就醫機構一般只能是公立醫院普通部,而對於購買了高端醫療的客戶,如果為了抵扣免賠額而去公立醫院普通部就醫,也就違背了其購買高端醫療險的初衷。

另外,在醫療險中還會涉及到一個概念,就是自負比。

所謂的自負比是指需要自己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其對應的是報銷比例。在很多高端醫療險和中等醫療險中都會涉及到門診的自負比。

比如如果自付比例為20%,那麼1000塊的費用中,有200元是需要自己承擔的。

四、等待期

在醫療險中,一般百萬醫療險和中端醫療險,甚至部分高端醫療險中都會涉及到等待期的概念,等待期的意思是保單在生效之後,有一段時間內出險無法得到報銷的,等待期的存在是為了防止消費者的逆選擇,比如帶病投保。但針對意外造成的醫療費用,基本都是沒有等待期的。

百萬醫療和中端醫療的常見等待期一般是30天,高端醫療很多有沒有等待期的,但等待期常見於一些特殊的責任中,比如說孕產或者牙科。比如有的高端醫療險,對於孕產會有一年的等待期,牙科有半年的等待期。

五、有/無社保費率

銀保監會在公佈了19號文之後,所有的健康險公司還有壽險公司在做醫療險產品的時候,對於醫療險產品必須做兩種費率的設定。一種費率我們稱之為有社保費率,還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無社保費率。

這兩種費率原本是分別針對有社保醫療和無社保醫療的消費者,但在實務中,某些已經參加了社會保障體系醫療的消費者還是會按照無社保費率進行購買。

有社保和無社保費率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一般的百萬醫療無社保費率會比有社保費率貴出一倍左右。按照有社保費率投保的消費者,必須先通過社保去就醫,或者說是通過社保賠付之後,我才能得到保險公司100%的賠付,否則只能得到保險公司60%的賠付。

而按照無社保費率投保的消費者便無所謂了,只要在定點的醫院,一般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部就可以,不管是否使用社保,保險公司都是按照100%進行賠付的。

除了費率,在任何一款醫療險中,還會對於醫院的級別做一個分類。因為不同的保險產品,它能覆蓋的醫院級別是不一樣的。

按照保險產品從初級到高級做醫院的分類的話,一般把對應的醫療機構分成4類,由初級到高級分別是D類、C類、B類和A類。

首先我們說D類,所謂的D類一般是百萬醫療是可以覆蓋到的,一般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普通部。

中端醫療險一般能覆蓋到C級醫院,C級醫院是可以覆蓋到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包括它的普通部、特需部以及國際部。

在公立醫院的體系中,所有的公立醫院它都存在普通部,但是有一些公立醫院還存在兩個體系,我們稱之為特需部以及國際醫療部,這兩者一般是無法使用社保的。

B級則對應的是除了個別昂貴醫院(比如大家熟知的和睦家)的所有的合法醫療機構,每家保險公司對於昂貴醫院的規定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具體以保險公司的定義為準。而A級就是所有合法的醫療機構。有私立醫院和昂貴醫院就醫需求的客戶,只有通過配置高端醫療險才能得以滿足。

你需要知道的醫療險通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