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癌魔更可怕,不及時處理,後患無窮

乍一聽到自己得癌的消息時,有很多人在身體崩潰之前,就先因為心理危機而崩潰了,有觀察表明:剛剛確診為癌症或者明確轉移、復發的人,有很高的自殺傾向,其中初次確診者中有自殺傾向者接近40%,晚期患者中有近30%的想一死了之,這就是俗話說的“哀莫大於心死”。醫學上通常稱這種因癌症引發的心理危機為“心理休克”,如果不及時處理,足以致命!

在《癌症趨勢》雜誌中,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也提出:“癌症不僅僅是一種身體上的疾病。當我們努力用最新的尖端療法打擊惡性細胞時,我們應該同時努力為疾病的心理和社會後果提供同樣精準的治療”。當面對癌症時,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心態看法,心態沒有對錯之分,但是它會影響人的想法和行為方式,進而影響個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故針對癌症患者的心態進行治療,非常有必要。

它比癌魔更可怕,不及時處理,後患無窮

有一位縣級市市委書記,60多歲,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右上肺有個約2.5釐米的毛刺狀的結節,高度懷疑肺癌可能,老書記當晚就沒吃下飯,第二天住進醫院,後又轉到省城醫院,原本十分樂觀好動的他,從此以後一言不發,天天矇頭睡覺,誰去看他,他只是打個照面,扭頭向內而睡,不再吭聲,半個月左右檢查還未完畢,人已經瘦了30多斤,三十多天就走了。這位老書記原本身體十分強健,他的肺癌又不屬於兇險的那一類,因此,他絕不是死於癌症本身,而是死於急性心理危機——心理休克,即因恐懼癌症誘發的心理危機。

所以,在癌症治療中,不先把患者的心救活,任何治療最終都將功虧一簣。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也認為,幫助患者改變心態可能會完全改變他們的抗癌經歷,放棄“癌症是種災難”的思維,將癌症視為可控制的疾病,並認識到身體的自愈力和抗癌力,激勵患者多參與社會活動,改變過去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患者可能會因此而減少對治療副作用和癌症復發的恐懼。

它比癌魔更可怕,不及時處理,後患無窮

而家人在這一時刻也應給予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讓患者感到不孤獨,當患者有傾訴需求時,身邊的人要善於誘導、傾聽,幫助他們宣洩情感,必要時可以痛哭一場,舒緩壓力。

它比癌魔更可怕,不及時處理,後患無窮

生活中的苦難,如果你一直放不下它,那它就會成為你的包袱,一步步的拖累你,如果你將它當作一場“磨練的機遇”,那它將會成為你的墊腳石,讓你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遠。

關注何裕民(heyuminTCM)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線交流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