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家庭醫生陳思城大夫。還沒有關注健康哈哈樂的,可以點擊藍字關注下,謝謝!關注後可獲取更多健康資訊和娛樂、正能量小視頻,祝大家健康、快樂每一天!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感覺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這些都是溼氣重的表現。春雨連綿,春季是雨水相對比較多的一個季節,此時氣候潮溼、陰冷、反覆多變,空氣溼氣濃度大,故而身體也難逃溼氣的侵害。中醫認為:溼氣不除,後患無窮!因此春季為身體除溼是保健養生很關鍵的一步。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祛溼呢?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一、首先要了解溼是什麼?

溼指的是自然界的潮溼之氣,如果長期陰雨、居處潮溼、涉水淋雨或汗後溼衣而未及時更換等等都有可能因感受溼邪而患病。溼氣形成主要有外界和內在因素兩類。外界因素主要是與環境因素有關,如長期居住潮溼的環境(如南方雨季易出現潮溼環境),以及居住於水邊或者長期處於水中作業的人也易出現溼氣重。內部因素即指內溼:是溼從內生的病證,主要是因脾失健運,水溼停滯蓄積體內等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如消化不良,暴飲暴食,食用過多油膩、甘甜、厚味的食物,就會加重臟腑負擔,脾胃肝膽受損,脾不能正常運化進而使機體“水溼內停”導致溼氣產生。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溼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是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的源頭和幫兇。春天,氣候潮溼、陰冷,空氣溼度大,身體容易被溼氣入侵。所以,祛溼是相當的重要,尤其是南方,還有靠近海邊的城市,祛溼更是重中之重。都說十人九溼,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中醫把溼邪作為六邪之首,溼氣對人體傷害最大。同時溼氣總喜歡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如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遇暑則為暑溼。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二、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溼氣重?

溼性膩滯重濁,溼邪粘膩、留滯,不易祛除,所以溼邪為病,往往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溼邪、痰溼有關。形象的說,溼是咱們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咱們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那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溼氣重?

1問感覺:

中醫有言“溼重如裹”,溼氣重的人一般有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像穿了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這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當溼氣侵入人體後,人就容易感覺到無精打采的,睡不夠,頭痛,就像有塊溼布包在頭上,整個人都提不起精神,還經常伴隨著胸悶,食慾不振,頭痛等症狀。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那就可能是體內有溼了。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2觀大便: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溼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同時也可以觀察每次大便完後,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如果一箱水都還衝不淨那就可能是溼氣重引起的;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溼了。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3望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不懂看舌苔的可以公眾號直接回復“舌診”即可獲取相關資訊(沒有關注公眾號的需先關注再回復)。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判別:

1、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是否有噁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2、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溼的典型特徵。

3、全身肌肉關節痛,當溼氣入侵人體關節時,就會形成寒溼,經常會覺得四肢僵硬,疼痛,就像是車軲轆好久沒加油,動起來特別不方便。

4、看頭髮和皮膚,如果體內溼氣太重,頭髮就會油油的,好像幾天沒洗了一樣,而且臉上也是滿面油光,還會經常的滿臉痘痘,溼氣重的人,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臉上都特別愛出油,摸上去感覺膩膩的,還經常會出現溼疹等皮膚問題。


三、如何祛除溼邪?

溼氣常常潛伏在我們的體內。如果在陰溼天氣時身體出現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說明你身體內的溼氣太重了,需要及時祛除。總得來說溼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溼邪少了,那麼很多疾病就會遠離我們。那麼該如何對付溼邪,祛除溼邪呢?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第1招:運動祛溼!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方法;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運動不但可以緩解壓力,還可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打開毛孔出汗,這樣就可以把體內的溼氣等毒素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都可以。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出汗,就會有利於溼氣的排出,或者去汗蒸房蒸一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2招:避溼環境!

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所以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疼;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通風透氣,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還可以藉助空調、除溼器等電器進行除溼。


第3招:健脾祛溼!

中醫認為:溼氣重的主要病機為溼邪困脾(即溼氣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的運化功能不足)。脾主運化,喜燥惡溼,若為溼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化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因此,要想祛除多餘的溼氣,還得健脾胃。常用療法有:藥療、食療、外洗等。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①藥療:

溼熱體質從臨床辨證分型來看,又可分為溼重於熱,熱重於溼和溼熱並重。溼重的化溼為主,常用藥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黃岑、黃連、葛根等。


②食療:

溫補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藥、蓮子、芡實、豬肚、鴨子等;祛溼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時堅持喝治療祛溼飲品。食療方有很多,在此推薦兩款:

薏米冬瓜湯

材料:薏米50克,冬瓜150克。

準備: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2~3小時。冬瓜去皮,切厚片備用。

做法:先把薏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後停火,燜30~50分鐘,然後開小火,煮熟至開花。然後放入冬瓜,轉大火燒開轉中火煮2分鐘即可。如果你感覺味道太淡,可以加點鹽、蔥花等調一下味道。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赤小豆薏仁茶或粥

將赤小豆、薏米仁、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七味食材進行調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溼消腫利尿的食材,芡實健脾固腎,馬齒莧等主要針對溼氣重引起的長痘、口乾口苦進行調理。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溼雖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來吃,會傷脾。脾是負責運化溼氣的,脾傷了,溼氣更加的揮發不出。越想祛溼,反而越溼。脾與溼氣是對“好友”,脾虛了,溼氣會加重;溼氣重,又會異致脾虛。所以要祛溼,需要同時健脾。這一點尤其重要。為什麼有些人喝了紅豆薏米粥,還是有溼氣,很大地原因在於,本身溼氣已經很重,傷及到脾了,或者說本身是脾虛溼盛,建議可以用葛奕湯(葛根、山藥、赤小豆、薏米、芡實、茯苓、梔子)調理,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溼作用。


③外洗法

可用生薑100克、陳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功效:暖脾胃、去溼、解困,如覺得煩瑣,可以用此水泡腳。亦可每晚睡前用艾葉泡腳,泡腳半個小時,水量保持在腳踝以上。艾葉具有很強的祛寒祛溼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讓溼氣排除體外。也可藉助於拔罐.刮痧.針灸.按摩等手法來排溼。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不除,後患無窮!該如何祛溼?

第4招:注意飲食!

溼氣重的人別吃傷脾胃的食物,如涼拌食品,冷飲等。少食甜膩食物,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溼”。儘量少吃生冷食物,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禁忌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和飲品。少飲酒,酒助溼邪,酒少碰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