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人人有學上 家家有希望

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山大溝深,貧困面廣。全縣有各類學校103所、在校學生42955名,在校生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就達12176人,4個學生中差不多就有一個是貧困生。

教育,對每一位墨江人來說,是心中最為沉甸甸的希望!對那些生活在大山裡的每一個家庭來說,教育是孩子們走出大山的通道。對集“貧困、民族、山區”於一體的墨江縣來說,教育更承載著擺脫貧窮、斬斷窮根的重任!“讓孩子有學上,上好學,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近年來,一場教育精準扶貧的攻堅戰正在墨江大地全面打響。

墨江:人人有学上 家家有希望

校園

扶:從“人人有學上”邁向“人人上好學”

走進聯珠二中的校園,“書香養得錦繡文,活力生出鴻鵠志”的辦學理念鐫刻在門上,“在行動中改變自己,有進步就是好學生”的標語格外顯眼,鬱鬱蔥蔥的樹木,鮮花盛開的花壇,“會說話”的文化牆,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顯現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功能,無聲地彰顯著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以及發展方向。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等一系列設施,讓人不禁感嘆一所農村中學如此現代化。

聯珠二中校長丁平坦言,農村的孩子和城區的孩子一樣,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帶來的紅利。

為確保教育公平,墨江“端平一碗水”辦教育,在條件均衡上實現新突破:2014至2018年,投入資金3億元用於教學綜合樓、學生宿舍、運動場、學生食堂、浴室、廁所等建設,項目涉及全縣69所學校,建設面積達15萬平方米。2017至2018年,投入近1億元資金實施校園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和文化工程,補齊了20條辦學底線。2014年至2018年,投入資金4373萬元,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全縣普通教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比例達到90%以上,中小學實驗教學配備達標率達95%以上,中學、中心小學實驗開出率達98%。

除了提升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墨江更加關注教師隊伍建設。每3年輪訓一次中小學教師,每年推薦50名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教師參加國內研修培訓;每年選派5名校長和10名骨幹教師赴上海培訓。同時,積極實踐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評選制度,認真做好每三年一次的“十大名師”和“十佳校長”評選工作,實行名師帶年輕教師制度,對所認定的省、市級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在評優晉級時給予優先考慮。“十三五”期間,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

從改善辦學條件,到提高教師水平,把教育扶貧的賬算得很細,因為只有“軟件”和“硬件”都得到提升,才能夠讓農村孩子享受到更為均衡的教育。2019年4月,墨江通過了國家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的評估認定。

助:上學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在墨江,確保每一個孩子完整接受義務教育已成為一種共識。

近年來,墨江集全縣之力,大打教育扶貧攻堅戰,在國家教育扶貧政策的基礎上,夯實“5+1+1”工作舉措,在控輟保學工作上出實招,在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上下功夫,有力保證全縣每位貧困學生有學上、上好學,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墨江:人人有学上 家家有希望

課堂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嚴格落實“四包”責任制(鄉鎮領導分片包乾、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全面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有效落實控輟保學工作。建立健全貧困戶子女就學情況信息臺賬,對輟學兒童進行“一對一”幫扶,及時開展勸返工作,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通過各項紮實有力的措施,全縣所有貧困村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均達到99.5%以上,初中毛入學率均達99%達到以上,貧困家庭適齡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全員資助,一個不少,一個不漏。”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學生資助5個全覆蓋,即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農村義教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城鄉義教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全覆蓋、中職學生免學費全覆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讀普通高中、中職、大學本專科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全覆蓋。2019學年春季學期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校學生12176人,資助金額1717.32萬元;落實2018—2019學年雨露計劃資助金額544.1萬元,惠及學生1789人。各項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實,確保了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因貧而輟學、失學。

扶貧斷貧困,教育鏟窮根,教育扶貧給墨江脫貧攻堅注入了持續動力,託舉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心懷夢想從這片紅土地起步。

雲南網記者 包濤 通訊員 李顏 鄧起文 李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