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PGX導讀:10月3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出席2019年中國燃氣發展論壇並作主旨演講指出,當前,我國天然氣生產和消費革命邁向縱深,需要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破解產業發展難題,助推我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10月3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出席2019年中國燃氣發展論壇並作主旨演講,為我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全球未來天然氣供需總體上保持寬鬆態勢。”郭焦鋒表示,BP預測結果表明,未來北美(美國、加拿大)、獨聯體(主要是俄羅斯)和中東(卡塔爾、伊朗等)將是天然氣供應的主要地區,非洲地區天然氣供應也將有所增加,而亞太、歐洲將是未來天然氣主要的進口地區。北美天然氣出口將主要供應亞太、歐洲和拉丁美洲,貿易方式以LNG為主,管道氣為輔;獨聯體將主要供應亞太和歐洲,貿易方式管道氣和LNG並重;中東將主要供應亞太和歐洲,貿易方式為LNG。
IHS預測結果表明,預計到2025 年全球LNG供應能力達5.4 億噸;如果規劃項目能如期推進,2030年供應能力達6.05 億噸,2035 年達6.9 億噸,具備滿足全球主要用氣區進口需求的能力。
對於中國天然氣市場,郭焦鋒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產業將延續快速發展態勢。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正有序推進並有望按期完成;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持續建設,助推我國天然氣市場效率不斷提升;預計2025年前,中國將基本建成“全國一盤棋”的管網系統。
“要實現中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尤其在‘十四五’規劃關鍵時期,仍需要加快破題,遵循能源安全新戰略要求,深化天然氣領域全產業鏈改革。”郭焦鋒認為,我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清潔低碳、智慧高效、經濟安全三大特徵,也面臨著三大挑戰。在清潔低碳發展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環境和氣候變化壓力;在智慧高效發展方面,面臨“卡脖子”技術和協同發展瓶頸;在經濟安全發展方面,面臨國內外資源與體制機制制約。
郭焦鋒表示,我國天然氣進口量持續攀升使得能源安全保障問題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短板。隨著體制機制改革的逐步推開,我國天然氣行業“快速發展期”和“改革陣痛期”雙期疊加,加之配套政策不完善,上中下游市場主體博弈日趨激烈,如燃氣發電的氣源直供、電力上網、調峰價格等市場化機制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另外,各省級及以下管網與國家管網改革不同步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短板。各省管輸模式差異較大,如陝西、山西推行產運銷一體化發展模式,江蘇在開放運營基礎上推行統一代輸模式,浙江維持統購統銷發展模式。天然氣輸配環節過多、成本過高,終端天然氣價格偏高。
針對我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郭焦鋒建議從以下三方面破題:第一,以質量變革推動天然氣產業更加清潔低碳,從天然氣成為主體能源之一的戰略定位出發,加快推動清潔能源融合發展;第二,加快效率變革,推進天然氣全產業鏈系統效率從低水平向高水平升級,全力打造四川盆地天然氣生產基地,加快區域地下儲氣庫群建設;第三,加快動力變革,著力打造天然氣經濟全新動能,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合理佈局進口天然氣資源和通道。
郭焦鋒認為,我國要不斷深化推進天然氣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改革。
在上游領域,目前,我國天然氣礦業權幾乎全部集中於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石化、陝西延長石油四大集團。解決礦業權過渡集中、“佔而不勘、佔而不採”問題是上游領域推動天然氣體制革命的關鍵環節。應從全面放開天然氣礦業權市場準入等方面入手,著力推動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市場化改革。
在中游領域,目前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分支管道主要集中於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集團,解決管道建設和運營主體單一、運輸和銷售業務捆綁、第三方公平準入難以落地問題是中游領域推動天然氣體制革命的關鍵。因此,要儘快設立國家天然氣管道公司,通過產權獨立、法律獨立或財務獨立,實現長輸管道、分支管道、省內管道、城市燃氣管道的運輸服務和銷售業務分離,有序推進管網第三方准入和公平準入改革,做到“四個分離”,強化對管網等自然壟斷環節的准入和收費及成本監管。
在下游領域,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天然氣的下游市場體系,總體上看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場競爭,但仍面臨諸多問題,解決市場規則不健全、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市場體系不發育和區域性壟斷問題是下游領域推動天然氣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因此,應著力推進市場體系建設,著力鼓勵有效競爭,建立負面清單、完善市場準入,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端”的基本原則,儘快全面放開天然氣競爭性環節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儘快建立全國天然氣(LNG)期貨交易市場,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天然氣市場體系。
閱讀更多 陸家嘴金融網 的文章